宗舜法师:01.“大唐三藏”说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6日
宗舜法师:“大唐三藏”说
内容提要:敦煌S。373号卷子中抄录了十首诗,其中第六首题为“大唐三藏题西天捨眼塔”。正因为有“大唐三藏”四字,一般在著录之时,多拟题为“唐玄奘诗五首”。但由于原诗没有写明玄奘法师(为行文简洁,以下恕不称呼)的名讳,学术界对“大唐三藏”究竟是不是指玄奘,尚无定论。本文从“大唐三藏”这一称号入手,通过现存的敦煌卷子以及唐代文献两个方面,深入考察了“大唐三藏”这一称号与玄奘的关系,发现以“大唐三藏”代指玄奘是当时的习惯用法。不管署名“大唐三藏”的诗是不是后人伪托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唐代,“大唐三藏”或者“唐三藏”乃是对玄奘的特称。
关键词:三藏 大唐三藏 唐三藏 玄奘 义净 敦煌卷子 大唐三藏赞 唐三藏赞 玄奘诗
一、缘 起
唐代高僧玄奘的诗作,在敦煌卷子未出之时,从未见诸文献记载,故而《全唐诗》无玄奘诗。直至敦煌遗书重见天日,才在其中发现了可能是玄奘的五首诗。S。373号卷子共分两个部分,前面部分抄录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诗五首(1)。在李存勖的第五首诗“题幽州石经山”后面,紧接着抄录了五首诗(2)。其中第一首题为“大唐三藏题西天捨眼塔”(3),第二首题为“题尼莲河七言”(4),第三首题为“题半偈捨身山”(5),第四首题为“题童子寺五言”(6),第五首题为“题中岳山七言”(7)。正因为第一首有“大唐三藏”四字,各家著录之时,均拟题作“唐玄奘诗五首”。陈尚君辑《全唐诗续拾》,将此五首诗迳归之玄奘名下,但没有说明理由(8)。尽管从署名和内容来看,不能排除这五首诗是玄奘所作的可能性。但是,由於原诗毕竟没有写明玄奘的名讳,而在唐代,名讳前被冠以“大唐三藏”的法师数以十计,故“大唐三藏”是否指玄奘,迄今尚无定论。巴宙在《敦煌韵文集》中说:“‘大唐三藏’普通为玄奘法师之尊称,但亦可用於其他译经高僧。故此诗及以下七绝二首是否为玄奘之作品待考。”(9)从经历来看,义净同样到过印度,行迹与诗中所写的内容也可以吻合。这样,要解决这五首诗的归属问题,还得提出更充分的证据才行。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当属徐俊的《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在“斯三七三 诸山圣迹题咏诗丛钞诗一○首”篇中,徐俊认为:
本卷存诗十首,刘铭恕先生《斯坦因劫经录》根据卷中第一、第六两诗的诗题,著录作“李存勖诗五首”、“唐玄奘诗五首”。……对后五首玄奘诗,则谓“显系后人所作,伪托玄奘”。此后诸家著录皆依刘说。惟郑炳林先生从本卷与斯五二九《诸山圣迹志》(题拟)的关系的考证中,认为“二卷皆出自一人之手”,作者为后唐时期河北地区(或定州一带)的僧人,曾游历全国并於后唐末年经敦煌去印度求经。虽乏确证,但首先将斯三七三卷见於斯五二九卷的三首诗一一揭出,为寻求两卷间的关系,确认斯三七三卷诗钞的性质、作者,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
后五首诗,根据上文有关题署方式的分析,可以确定题作《大唐三藏题西天捨眼塔》的诗,其作者应即“大唐三藏”,至於“大唐三藏”是否指玄奘,需要作进一步的考察。即使“大唐三藏”指玄奘,亦不能排除其诗仍有伪托的可能。(10)
徐俊的看法,非常合乎情理。他提出了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是“大唐三藏”是不是指玄奘,其二是五首诗是不是玄奘所作。这两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而且第一个问题尤需先行解决。本文拟从第一个问题入手,考察一下“大唐三藏”和玄奘的关系。
二、“三藏”与“三藏法师”
所谓三藏,也作三法藏。藏,意谓容器、谷仓、笼等。《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说:
菩萨藏者,名无量器。所以名曰无量器者,譬如大海受无量水,为包含器不可计实……菩萨藏者,经典秘要,亦复如是,为无限施、闻、戒、定、慧度知见器,以故名曰菩萨箧藏。(11)
可见,藏为“器”义,即容受所应知之一切教法之意。藏也有“摄”义,即总摄一切所应知之意。无著在所造《大乘庄严经论》中说:
云何名藏?答:由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12)
三藏有多种意思,一般指经藏、律藏、论藏,是印度佛教圣典的三种分类。唐/宗密在《盂兰盆经疏》卷上解释说:
三藏者,一修多罗,此云契经。契者,契理、契机。经者,《佛地论》云:贯摄为义。谓贯穿所应知义,摄持所化生故。此教於三学中诠於定学。二毗奈耶,此云调伏。调谓调练三业,伏谓制伏过非。此教诠於戒学。三阿毗达磨,此云对法。法谓涅槃、四谛,对谓对向、对观。其能对者,即是妙慧。此教诠於慧学。(13)
所谓经藏,音译素怛缆藏、修多罗藏,意译契经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所以称为契经。佛陀所说法要,皆属於经部类。所谓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佛所制定之律仪,能断除众生之恶行,调伏众生之心性,故称毗尼。佛所制定的教团生活轨则,皆属於律部类。所谓论藏,音译阿毗达磨藏、阿毗昙藏,意译作对法藏。对为对观、对向之义,法为四谛、涅槃等法。以无漏圣道之智慧,对观四谛之理,对向於涅槃之果,故名对法。佛弟子对佛典经义,以殊胜之智慧,决择诸法性相,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著作,皆属於论部类。论藏又称论部,与摩呾理迦(或作摩得勒伽,意译作本母、论母)、优波提舍(意译作论议)具有密切关系。
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称为律宗,如道宣创立的南山律宗;以论立宗者称为论宗,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等。同时,把精通三藏之各藏者,分别称为经师、律师或论师。造论弘扬佛教者,称为论主或论师。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等。
在中国,也把从事佛典翻译的翻译家尊称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简称为“三藏”,如鸠摩罗什、真谛、义净、善无畏、不空(14)等人都有此称。
三、唐代的“三藏法师”
从现存资料来看,“大唐三藏”一词首见於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为玄奘所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唐/慧立、彦悰著(15)《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云:
二十二年春,驾幸玉华宫。夏五月甲午,翻《瑜伽师地论》讫,凡一百卷。六月庚辰,敕追法师赴宫。比发在途,屡有使至,令缓进,无得劳损。既至,见於玉华殿,甚欢。。。。。。。帝先许作新经序,机务繁剧,未及措意。至此,法师重启,方为染翰。少顷而成(16),名《大唐三藏圣教序》,凡七百八十一字。神笔自写,敕贯众经之首。帝居庆福殿,百官侍卫,命法师坐。使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以所制序对群寮宣读,霞焕锦舒,极褒扬之致。(17)
这篇《大唐三藏圣教序》不仅是“圣教序”的滥觞,也是“圣教序”中最为著名之文。在序中,唐太宗对玄奘的德行、操守、事业,极尽推崇赞叹,直称其为“法门之领袖也”,并赞叹他“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双千古而无对。”(18)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彦悰也感叹说:“自二圣序文(19)出后,王公、百辟,法、俗黎庶,手舞足蹈,欢咏德音,内外揄扬,未浃辰而周六合。慈云再荫,慧日重明。归依之徒,波回雾委。所谓上之化下,犹风靡草,其斯之谓乎!如来所以法付国王,良为此也。”(20)而从内容来看,此序与其说是新译经典的“圣教序”,还不如说是玄奘的“表彰序”。正因为如此,“大唐三藏”遂成为玄奘的一个代名词。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唐代的“圣教序”并不止此一篇,所赠的对象也并非玄奘一人。武则天曾为义净等作《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21)并且,她为地婆诃罗(即日照)等作的序,敦煌卷子P。2155号即称为《大唐新译三藏圣教序》。(22)唐中宗则於神龙元年(705)为义净作《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23)唐中宗在序中对义净的赞叹,不亚於唐太宗(24)。从现存的敦煌卷子来看,唐太宗的《圣教序》敦煌抄本有五本,Sv。343号(25)、P。2323号(26) 、P。2780号(27)、P。3127号(28)、B。8409号(29)。唐中宗的《圣教序》敦煌抄本也存有五本,如原卷题作《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的有S。462号(30)、P。3154号(31)、B。8408号(32),原卷题作《大唐后三藏圣教序》的有P。2261号(33)。题作《三藏圣教序》的有P。3831号(34)。义净的影响,在当时同样不小,如果说“大唐三藏”指义净,并非空言无据。
而且,从唐/智昇《开元释教录》、唐/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来看,在唐代,被称为“大唐三藏某某”或“大唐三藏法师某某”的人为数甚多。对这一问题,徐俊有一个误会。
-----------------------------------------------------------------------------------------------------------
-----------------------------------------------------------------------------------------------------------
标签:宗舜法师:敦煌文献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