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世:诸经要集卷第一
道世:诸经要集卷第一
三宝部第一
敬佛篇第一(此别六缘) 普敬述意缘 念十方佛缘 念释迦佛缘 念弥陀佛缘 念弥勒佛缘 念佛三昧缘
普敬述意缘第一
夫大圣有平等之相。弟子有称扬之德。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随念何相皆得利益。所谓始从出家终成正觉于其中间。道树降魔。鹿野说法。相好圆满光明炳着。身色清净事等镕金。面貌端严犹如满月。齿同珂雪。发似光螺。目譬青莲。眉方翠柳。八音响亮。万相雍容。五眼精明。六通遥扬。悬河写辩连注投机。圆三点以成身。具五分而为体。带权实以度物。随真应以化人。或扇广大之慈风。洒滂沱之法雨。能使身田被润。即吐无上之牙。心树既荣。便茂不凋之叶。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为众生故随缘应现。十方十亿并愿历侍。三千大千俱得亲承。长种福田。广兴供养。吐邪倒之根。拔贪嗔之本。修念佛之因。感见佛之果矣。
如宝性论云。三宝有六义。故须敬也。一者希有义。如世宝物。贫穷之人所不能得。三宝如是。薄福众生。百千万世不能值遇。故名为宝。二者离垢义。如世真宝体无瑕秽。三宝如是。随离诸漏。故名为宝。三者势力义。如世珍宝除贫去毒有大势力。三宝如是。具不思议六神通力。故说为宝。四者庄严义。如世珍宝能严身首令身姝好。三宝如是。能严行人清净身故。故说为宝。五者最胜义。如世珍宝譬诸物中胜。三宝如是。一切世中最为殊胜。故名为宝。六者不改义。如世真金烧打磨练不能变改。三宝如是。不为世间八法所改。故名为宝。又具六意。故须敬也。一佛能诲示。法是良药。僧能传通。皆利益于我。报恩故敬。二末代恶时。传法不易。请威加护。故须致敬。三为物生信禀承故敬。四示僧尼敬事仪式故敬。五令乐供养法得久住故敬。六为表胜相故敬。故成实论云。三宝最吉祥。故我经初置。
念十方佛缘第二
如观佛三昧经云。昔过去久远无量世时。有佛出世。号宝威德上王。时有比丘。与九弟子。往诣佛塔礼拜佛像。见一宝像严显可观。礼已谛视说偈赞叹。后时命终悉生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大莲华中。结跏趺坐忽然化生。
从此已后恒得值佛。于诸佛所净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得三昧已佛为授记。于十方面各得成佛。东方善德佛者则彼师是。其九弟子者。作九方佛。谓东南方无优德佛。南方旃檀德佛。西南方宝施佛。西方无量明佛。西北方花德佛。北方相德佛。东北方三乘行佛。上方广众德佛。下方明德佛。如是十佛。由因过去礼塔观像一偈赞叹。今于十方各得成佛。又观佛三昧经云。昔过去久远有佛出世。号曰空王。入涅槃后有四比丘。共为同学习佛正法。烦恼覆心。不能坚持佛法宝藏。多不善业当堕恶道。空中有声语比丘言。空王如来虽复涅槃汝之所犯谓无救者。汝等今可入塔观像。与佛在世时等无有异。闻空声已。入塔观像眉间毫相。即作念言。如来在世。光明色身与此何异。佛大人相愿除我罪。作是语已。如太山崩。五体投地忏悔诸罪。由入佛塔观像毫相忏悔因缘。后八十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生生常见十方诸佛。于诸佛所受持甚深念佛三昧。得三昧已。为十方佛现前授记。今悉成佛。东方有国。名曰妙喜。佛号阿閦。即第一比丘是。南方有国。名曰欢喜。佛号宝相。即第二比丘是。西方有国。名曰极乐佛号。无量寿。即第三比丘是。北方有国。名莲华庄严。佛号微妙声。即第四比丘是。以是因缘。行者应当如是愿观佛也。
又迦叶经云。昔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曰光明。入涅槃后。有一菩萨名大精进。年始十六。婆罗门种。端正无比。有一比丘。于白[叠*毛]上画佛形像。持与精进。精进见像心大欢喜。作如是言。如来形像妙好乃尔。况复佛身。愿我未来亦得成就如是妙身。言已思念。我若在家此身叵得。即启父母求哀出家。父母答言。我今年老唯汝一子。汝若出家我等当死。子白父母。若不听我者。我从今日不饮不食不升床坐。亦不言说。作是誓已。一日不食乃至六日。父母知识八万四千诸婇女等。同时悲泣。礼大精进寻听出家。既得出家。持像入山取草为座。在画像前结跏趺坐。一心谛观此画像不异如来。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相离相体性空寂。作是观已。经于日夜。成就五通。具足无量得无碍辩。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以净天眼。见于东方阿僧祇佛。以净天耳闻佛所说。悉能听受。满足七月以智为食。一切诸天散花供养。从山而出来至村落。为人说法。二万众生发菩提心。无量阿僧祇人。住于声闻缘觉功德。父母亲眷。皆住不退无上菩提。佛告迦叶。昔大精进今我身是。由此观像今得成佛。若有人能学如此观。未来必当成无上道。
又观佛三昧经云。昔过去久远。有佛出世。号释迦牟尼。灭度之后有一王子。名曰金幢。憍慢邪见不信佛法。有一比丘。名定自在。语王子言。世有佛像众宝严饰。然为可爱。可暂入塔观佛形像。王子即随共入塔中。见像相好白比丘言。佛像端严犹尚如此。况佛真身。比丘告言。汝今见像不能礼者。应当合掌称南无佛。是时王子即便合掌称南无佛。还宫系念塔中像故。即于后夜梦见佛像。梦已欢喜舍离邪见归依三宝。由一入塔称佛善根。命终得值九百万亿那由他佛。于诸佛所逮得甚深念佛三昧。得三昧故。诸佛现前为其授记。从是已来经于百万阿僧祇劫。不堕恶道。乃至今日获得甚深首楞严定。昔王子者。今财首菩萨是。以是因缘。智者应当如是学念佛也。又法华经偈云。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以成佛道
又譬喻经云。昔有国王。杀父自立。有阿罗汉。知此国王不久命终。计其余命不过七日。若命终后必堕阿鼻地狱一劫受苦。此阿罗汉寻往化之。劝教至心称南无佛。七日莫绝。临去重告慎莫忘此。王便叉手一心称说昼夜不废。至七日头便即命终。魂神趣向阿鼻地狱。乘前念佛至地狱门。知是地狱。即便大声称南无佛。狱中罪人闻称佛声。皆共一时称南无佛。地狱猛火即时化灭。一切罪人皆得解脱。出生人中。后阿罗汉重为说法。得须陀洹。以是因缘。称佛名号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不可为喻。
念释迦佛缘第三
又观佛三昧经云。昔佛在世时。佛为父王及诸大众。说观佛三昧经。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真金色光明无量。时座下有五百释子。以罪障故。见佛色身犹如灰人羸婆罗门。见已号哭自拔头发。举身投地鼻中血出。佛安慰曰。汝勿号哭。吾为汝说。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入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长者。名曰月德。有五百弟子。聪明多智无不贯练。其父长者信敬三宝。常为诸子说佛法义。诸子邪见都无信心。后时诸子同遇重病。父到儿前泣泪合掌。语诸子言。汝等邪见不信佛法。今无常刀切割汝身。为何所怙。有佛世尊名毗婆尸。汝可称名。诸子闻已。敬父言故。称南无佛。复教称法及称僧名。称已命终。由称佛故生四天王天。天上寿尽。以前邪见还堕地狱。狱卒罗刹。以热铁叉刺坏其眼。受是苦时忆父教称念佛因缘。从地狱出来生人中。贫穷下贱。后式弃佛出。亦得值遇。但闻佛名不睹佛形。后随叶佛。拘楼秦佛。拘那含佛迦叶佛。亦皆闻名不见其形。以闻如是六佛名故。今得与我同生释种。我身端严如阎浮金。汝见灰色羸婆罗门皆由前世邪见故尔。汝今可称过去佛名。并称汝父。亦称我名及弥勒佛。称已作礼。及向大众大德众僧。五体投地。发露忏悔邪见之罪。诸人受教忏悔讫已。见佛金色如须弥山。见已白佛。我今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光明。作是语已得须陀洹。求佛出家得阿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佛告比丘。我灭度后。若称我名南无诸佛。所获福德无量无边。
又大悲经云。佛告阿难。汝观如来在路行时。能令大地高处令下。下处令高。高下诸处悉得平正。如来过后地辄还复一切树林倾侧向佛。树神现身低头礼拜。如来过后树辄还复。一切丘陵坑坎。屏厕臭秽。丛林瓦砾。皆悉扫除。平生清净。馨香芬烈众华布地。如来足履蹈上而过。无情诸物尚皆倾侧。何况有情而不加敬何以故。我本修行菩萨行时。于一切人所无不倾侧谦下礼敬。以是善业得成佛已。有情无情。如来行时。无不倾侧低头礼拜。我本曾以清净微妙称意资产。至心自手施诸众生。以是业报。如来行时大地平正。扫洒清净又无瓦砾我于无量诸贤圣所。在路行时。曾与扫治道路泥治房舍。我以平等心无高下扫治令净。于一切时常求菩提利益众生。以是善根。若佛如来在在处处。行来路首自然清净。地平如掌。乃至须弥山王高八万四千由旬。在大海中亦深尔许。及铁围山高十六万八千由旬。亦是金刚坚固。佛涅槃时。无不倾侧低头礼敬。若欲远避不倾侧者。亦无是处。
又普曜经云。由如来过去心净离着不害众生故。所行之处。脚足不污。虫蚁不损。
又处处经云。如来行时不着履。有三因缘。一使行者少欲。二现足下轮相。三令人见之欢喜。佛行足去地四寸。有三因缘。一见地有虫蚁故。二地有生草故。三现神足故。亦欲令人意正。佛行地高下皆平。有三因缘。一本行四等心。欲令一切安隐。地在水上。水中有神。虫蚁一切值佛足下。皆安隐同心立意。是故卑者为高。高者为卑。二诸天鬼神行福为佛除地故。高下为平。三佛为菩萨时通利道径桥梁度人故。从是得福故高下平正。欲令人意亦尔。又智度论云。世尊身好细薄皮相。尘土不着身。如莲华叶不受尘水。若菩萨在干土山中经行土不着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着佛身。若菩萨举食着口中。是时咽喉边两处。流注甘露和合诸味。是味清净。故名味中得上味。又增一阿含经云。无恭敬心于佛者。当生龙蛇中。以过去从中来。今犹无敬。多睡痴也。
又四分律说偈云
有敬长老者 是人能护法
现世得名誉 将来生善道
念弥陀佛缘第四
问曰。何名净土。答曰。世界皎洁。目之为净。即净所居。名之为土。故摄论云。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颇梨柯等。名清净土。法华论云。无烦恼众生住处。名为净土。净土不同有其四种。一法性土。以真如为体故。梁摄论云。以莲华王为净土所依譬。法界真如为净土所依体故。二实报土。依摄论云。以二空为门。三慧为出入路。奢摩他毗钵舍那为乘。以根本无分别智为用。此皆约报功德辩其出体。三事净土。谓上妙七宝。是五尘色性。声香味触为其土相故。摄论云。佛周遍光明七宝处也。又华严经云。诸佛境界相中。种种间错庄严。故净土论云。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又新翻大菩萨藏经云。假使如上世界。乃至大火洞然如来在中若依经行。若住坐卧其处自然八功德水出现于地。四化净土。谓佛所变七宝五尘为化土体故。涅槃经云。以佛神力地皆柔软。无有丘墟土沙砾石。乃至犹如西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等。又大庄严论云。由智自在随彼所欲。能现水精琉璃等清净世界。又维摩经云。佛以足指案地。现净等事。又十地经云。随诸众生心所乐见。为示现故。此诸经论所明。并约化为净土。由佛神力现故有。摄故即无。故名化土。
述曰。上来虽土有四种。然纲要有二。一报土。二化土此二即摄理事二土。初报土者。谓佛如来出世。诸善体是无漏。非三界所摄故。净土论云。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又智度论云。有妙净土出过三界。然佛所居无处为处。过在十方世界。或依法身而安净土故。论云。释迦牟尼佛更有清净世界。如阿弥陀国。其弥陀佛亦有严净不严净世界。如释迦佛。又涅槃经云。我实不出阎浮提界。又法华经偈云。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又华严经云。如来净土。或在如来宝冠。或在耳珰。或在璎珞。或在衣文。或在毛孔。如是毛孔既容世界。故知十住论云。佛举一步。则过恒河沙等三千世界。其事如是。化土处者。但所居化土无别方处。但依报土而起粗相。或通十方。或在当界。引接三乘人天等众。如弥陀世尊。引此忍界凡小众生。而安净国。或于秽现净。如案地现净。譬同天宫。其事如是。或于众生共相器世界间种子所感。于中显现净秽境界。随其六道各见不同。此皆由外名言熏习因。识种成就。感得器世界影像相现。此影像是本识相分。由共相种子与影像相。彼现相识为因缘。即此共相由内报增上缘力。感得如此苦乐不同。
又华严经云。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安乐世界一劫。于圣服幢世界金刚佛刹。为一日一夜。圣服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乐光明清净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善光明世界卢舍那藏佛刹。为一日一夜。善光明世界一劫。于超出世界法光明清净开敷莲华佛刹。为一日一夜。超出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觉月佛刹。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首佛刹。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等诸大菩萨。充满其中。又优波提舍论偈云。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 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 如镜日月轮
述曰。如凡夫二乘。于秽土中见阿弥陀佛。诸菩萨等于净土中见阿弥陀佛。据此二说。报土则一向纯净。应土则有染有净。故净土论云。土有五种。一纯净土。唯在佛果二净秽土。谓净多秽少。即八地已上。三净秽亭等土。谓从初地乃至七地。四秽净土。谓秽多净少。即地前性地。五杂秽土。谓未入性地。第五人见后一。不见前四。第四人见后二。不见前三。第三人见后三。不见前二。第二人见后四。不见前一。第一佛上下五土。悉知悉见也。
又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西方安乐世界。今现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临欲终时。阿弥陀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六神通光明赫奕。阿弥陀佛与声闻俱。如来应供正遍知。其国号曰清泰。圣王所住。其城纵广十千由旬。于中充满刹利之种。阿弥陀佛。父名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名曰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无垢称。智慧弟子名曰贤光。神足精勤弟子名曰大化。尔时魔王名曰无胜。有提婆达多名曰寂静。又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假使三千大千世界猛火。为念阿弥陀佛名故。要当于中直过未足为难。
又阿弥陀佛经云。佛告诸比丘僧。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却后无数劫皆当作佛。如阿弥陀佛。佛言。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住菩萨道以来无央数劫皆各供养四百亿佛已。今复来供养我。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长者子等。皆前世迦叶佛时。为我作弟子。今皆复会是共相值也。
念弥勒佛缘第五
如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云。阿难白佛言。弥勒得法忍。久远乃尔。何以不速逮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耶。佛语阿难菩萨以四事法不取正觉。何等为四。一净国土。二护国土。三净一切。四护一切。是为四事。弥勒本求佛时。以是四事故不取佛。佛语阿难。我本求佛时亦有此四。然弥勒发意。先我之前三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于无上正真之道。致最正觉。佛告阿难。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何等为十。一所有一切无可爱惜。二妻妾。三儿子。四头目。五手足。六国土。七珍宝财物。八髓脑九血肉。十不惜身命。我以十事疾得佛道。
问曰。凡夫道俗身居欲界。行何善业。得生同界兜率天报。答曰。如未曾有经云下品十善谓一念顷。中品十善谓一食顷。上品十善谓从旦至午。于此时中心念十善。止于十恶。亦得往生。故野干心念十善。七日不食。生兜率天。又上生经云。我灭度后。四众八部欲生第四天。当于一日至第七日。系念彼天持佛禁戒。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佛前。随念往生(言七日者亦从近说尚感彼天何况一生而不克获)。
又上生经云。若有礼敬弥勒佛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乃至来世龙华树下。亦得见佛。又云。我灭度后。四众八部闻名礼拜。命终往生兜率天中。若有男女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一切恶业速得清净。若有归依弥勒菩萨。当知是人得不退转。弥勒成佛见佛光明。即得受记。又上生经云。佛灭度后。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华香供养。行诸三昧。读诵经典。如是人等。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命终之时。即得往生兜率天上莲华台中应时见佛白毫相光。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得不退。又增一经云。众生三业造恶。临终忆念如来功德者。必离恶道趣。得生天上。正使极恶之人。以念佛故。亦得生天。又大集经云。若修慈者。当舍身命时。见十方佛手摩其顶。蒙手触故心安快乐。寻得往生清净佛土。又普贤观经云。若有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于一弹指顷。除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行此法者真是佛子。从诸佛生。十方诸佛及诸菩萨。为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萨戒。有不须羯磨自然成就。应受一切人天供养。又法华经云。若有人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道。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又智度论云。若善男子能行是深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人人道中来。或兜率天来所以者何。三恶道中罪苦多故。不得行深般若。欲界诸天着净妙五欲。是心则狂惑故不能行。色界天等深着禅定味。故不能行。无色界天无形故。故不能行。以兜率天上常有一生补处菩萨。彼中诸天常闻说般若。五欲虽多法力胜故。是故说二处胜。若从他佛国来生此间斯则转胜也。
又处胎经佛告弥勒偈云
汝所三会人 是吾先所化
九十六亿人 受吾五戒者
次是三归人 九十二亿者
一称南无佛 皆得成佛道
又处处经云。佛言。弥勒不来下有四因缘。一有时福应彼间。二是此间人粗无能受经者。三功德未满。四世间有能说经者故。弥勒不下。若当来下。余有五十亿七千六十万岁。弥勒时人。眼皆见四千里。由本十种因缘德。一不掩人眼明。二不损人眼。三不覆人眼。四不藏人善。五不视杀。六不视盗。七不视淫。八不视阴私及人短。九诸恶事不视。十然灯于佛寺。
又佛说弥勒来时经云。佛言。弥勒佛未出时。阎浮利内地山树草木皆燋尽。于今阎浮利地。周匝六十万里。弥勒出时阎浮利地。东西长四十万里。南北广三十二万里。地生五果。四海之内无山陵溪谷。地平如砥。树木长大。人少三毒。民多聚落。城名氾罗那夷。有一婆罗门名须凡。当为弥勒作父母。名摩诃越题。弥勒当为作子。相好具足身长十六丈。生堕城地。目彻视万里内。头中日光照四千里。弥勒得道为佛时。于龙华树下坐。树高三十里。广亦四十里(大成佛经花枝如龙头故名龙华树亦有别传云子从龙宫出故名龙华树也)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时得道。弥勒佛却后六十亿残。六十万岁始当来下(自外大同成佛经说)。
王玄策西国行传云。大唐显庆二年。敕使王玄策等。往西国送佛袈裟。至泥婆罗国西南颇罗度来。村东坎下有一水火池。若将家火照之。其水上即有火焰。于水中出。欲灭以水沃之。其焰转炽。汉使等曾于中。架一釜煮饭熟。使问彼国王。国王答使人云。曾经以杖刺。着一金匮。令人挽出一挽一深。相传云。此是弥勒佛当来成道天冠金。火龙防守之。此池火乃是龙火也。
又智度论云。弥勒菩萨为白衣时。师名婆跋梨。有三种相。一眉间白毛相。二舌覆面相。三阴藏相。如是等非是菩萨时。亦皆有此相也。又新婆沙论云。曾闻尊者大迦叶波。入王舍城最后乞食。食已未久登鸡足山。山有三峰如仰鸡足。尊者入中结跏趺坐。作诚言曰。愿我此身并纳钵杖。久住不坏。乃至经于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慈氏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世时。施作佛事。发此愿已。寻般涅槃时彼三峰便合成一。掩蔽尊者俨然而住及慈氏佛出现世时。将无量人天至此山上。告诸众曰。汝等见是释迦牟尼佛。杜多功德弟子。众中第一大弟子迦叶波不。举众咸曰。我等欲见。慈氏如来。即以右手抚鸡足山顶。应时峰坼还为三分。时迦叶波将纳钵杖。从中而出上升虚空。无量天人。睹斯神变叹未曾有。其心调柔。慈氏世尊如应说法。皆得见谛。若无留化。如此之事云何有耶。有说。有留化事。问若尔世尊何故不留化身至涅槃后任持说法。答所应作者已究竟故。谓佛所应度皆已度讫。所未度者圣弟子度之。有说。无留化事。问若尔迦叶波事云何得有。答诸信敬天神所任持故。有说。迦叶波尔时未般涅槃。慈氏佛时方取灭度。此不应理。宁可说无不说。彼默多时虚住。如是说者。有留化事。是故大迦叶波已入涅槃。
惟凡夫力弱习恶来多。以住娑婆其心怯弱。初学是法恐畏退败。常发大愿扶持此行。乃至命终心无障恼。随种善根。愿共含识自在往生。弥勒内众得至佛前。随念修学证不退转。不愿往生于外众中。恐着五欲不得解脱故。智度论云。有人修少福业。闻有福处当愿往生。乃至命终各生其中。又大庄严论云。佛国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就。要须愿力。如牛虽力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佛国土。由愿引成。以愿力故福德增长。不失不坏常见佛故。又如十住论云。若人发心求佛。不休不息。有人以指举大千世界。在空却住。不足为难。若发愿言。我当作佛。是人希有。何以故。世人心劣无大志故。又发菩提心论。有十大愿。常悉修行。
一者愿我先世及以今身。所种善根施与一切众生。回向佛道。令我此愿念念增长。世世所生终不忘失。常为陀罗尼之所守护。
二者愿我以此善根。生处值佛常得供养。不生无佛国中。
三者愿我亲近诸佛。随侍左右如影随形。
四者愿我既得亲近。为我说法成就五通。
五者愿我通达世谛假名流布。解第一义得正法智。
六者愿我以无厌心为众生说。示教利喜皆令开解。
七者愿我以佛神力。遍至十方一切世界。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广摄众生。
八者愿我随顺清净法轮。一切众生听我法者。闻我名者。即得舍离一切烦恼。
九者愿我随逐众生将护与乐。舍身命财荷负正法。除无利益。
十者愿我虽行正法。心无所行。亦无不行。为化众生不舍正愿。
愿我以此十大誓愿。遍众生界。摄受一切恒沙诸愿。若众生界有尽。我愿乃尽。然众生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亦不可尽。广度众生无边法界。所修善根皆悉回向无上正觉。生弥勒佛前。闻清净法悟无生忍。但行住坐卧一生已来。所修善根。并共法界众生回向。弥勒佛前速成不退(自外修念观行见佛方法弥陀弥勒等业具在禅门十卷广说此中直出经文令示往生)。
玄奘法师云。西方道俗并作弥勒业。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师皆许此法。弥陀净土。恐凡鄙秽修行难成。如旧经论。十地已上菩萨。随分见报佛净土。依新论意。三地菩萨始可得见报佛净土。岂容下品凡夫即得往生。此是别时之意。未可为定。所以西方大乘许。小乘不许。故法师一生已来常作弥勒业临命终时。发愿上生见弥勒佛。请大众同时说偈云。
南无弥勒如来 应正等觉 愿与含识 速奉慈颜 南无弥勒如来 所居内众 愿舍命已 必生其中。
念佛三昧缘第六
惟凡夫倒想。随情妄执。六贼交侵。五道旋转。业绳相系。苦报难出。所以大圣慈愍乘机引接。故举净土之妙国。观如来之胜相。令翘注不懈。欣心敬慕。俯仰合观。随心广略。庶令悟之。善恶则随心向背成之。业种则见佛可期临终。喜跃随念受生。若不预修此福。无常忽至。周慞惶怖。心路苍茫净业既空。莫知投寄。眼光失落。依业受殃。是故造罪造福。虽复同营。一种为身。不如修善。修善见佛。造恶获殃也。故华严经偈云。
宁受一切苦 得闻佛音声
不受一切乐 而不闻佛名
所以无量劫 受此诸苦恼
流转生死中 不闻佛名故
又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菩萨。假使大千世界满中猛火。为闻阿弥陀佛名故。要当于中直过。未足为难。
又观佛三昧经云。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大慈大悲怜愍一切。未来世中多有众生。造不善业。佛不现在。何所依怙得除罪咎。佛告弥勒。如来灭后多有众生。以不见佛作诸恶业。如是人等当令观像。若观像者。与观我身等无有异。说是语时。空中十方诸佛赞言。善哉今正是时慎勿疑虑。佛告弥勒。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五苦众生。犯禁比丘。不善恶人。五逆诽谤。行十六种。恶律仪者。为如是等。说除罪法。尔时阿难白佛。云何如来。说除罪法。
佛告阿难。如我在世。归依我者名归依佛。名归依法。名归依僧。观佛像者先入佛塔。以好香泥及诸净土。涂地令净。随其力能。烧香散华供养佛像。说已过恶礼佛忏悔。如是伏心经。一七日。复至众中。涂扫僧地除诸粪秽。向僧忏悔礼众僧足。复经七日。如是供养心不疲厌。若出家人。应诵毗尼极令通利。若在家人。孝养父母。恭敬师长。调心令软。心若不软。当强折伏令心调顺。自住静处烧众名香。礼释迦文佛而作是言。南无大德我大和上应正遍知大悲世尊。愿以慈圣覆护弟子。作是语已。五体投地泣泪像前。从地而起齐整衣服。结跏趺坐系念一处。随前众生系心鼻端。系心额上。系心足指。如是种种随意系念。专置一处。勿令驰散使心动摇。心若动摇举舌拄齶。闭口开目。叉手端坐。一日至七日令身安隐。身安隐已然后想像。
若乐逆观者。从像足指次第仰观。初观足指。系心专缘佛足五指。经一七日。闭目开目。令其了了见金像指。次观足两趺上。令了了见。次观膊已。次第至髻。从髻观面。若不明了。复更忏悔倍自苦策。以戒净故。见佛像面。如真金镜了了分明。作是观已。观眉间毫相。如颇黎珠右旋婉转。此相见时。见佛眉眼。如天画师之所画作。见是事已次观顶光令分明了。如是众相名为逆观。
若乐顺观者。从佛顶上诸妙螺文。犹如黑丝右旋婉转。次观佛面。观佛面已具足观身。渐下至足。如是往反凡十四遍。谛观一像极令了了。观一成已。出定入定。恒见立像在行者前。见一了了。复想二像已。次想三像乃至想十。皆令了了。见十像已。想一室内满中佛像门无空缺。满一室已。复更精进。烧香散华扫塔涂地。澡浴众僧。供养师僧父母等已。发大誓愿。我今观佛。以此功德。不愿人天声闻缘觉。正欲专求佛菩提道。发是愿已至求大乘。当行忏悔。劝请诸佛。随喜回向。正身端坐系念在前。观佛境界令渐广大。一僧坊中满中佛像。方身丈六。足下莲华。圆光一寻及通身光。及众化佛并佛侍者。光明众色皆令了了。一僧坊已。复广一顷百顷。远满百由旬。见一切像相好炳然。此像成已。想一阎浮提满中佛像。余三天下亦皆遍满。身心欢喜。倍加精进顶戴恭敬。十二部经。般若波罗蜜前。五体投地诚心忏悔。念想成已。闭目叉手端坐正受。更作远想。满十方界见一切像。身纯金色。举身毛孔皆放光明。一一光明百亿宝色。一一色中无量杂色。微妙境界悉自涌出。此念想成名观立像。作是观者。除却六十亿劫生死之罪。亦名见佛。于未来世。值贤劫千佛为其和上。于佛法中次第出家。闻佛说法忆持不忘。于星宿劫光明佛所。现前授记。粗心观像。尚得如是无量功德。况复系念。观佛眉间白毫相光。
尔时世尊。复为众生说坐像法。想像令坐宝华。众像坐时。大地自然出大白光。如琉璃色白净可爱。众白光间百亿菩萨。白如雪山。想像毛孔出一一菩萨。身毛孔中出金色光。其光大盛照十方界。皆作金色。若有众生观像坐者。除五百亿劫生死之罪。未来值遇贤劫千佛。于星宿劫中值遇诸佛。数满十方。一一佛所受持佛语。身心安隐终不谬乱。一一世尊现前授记。过算数劫得成为佛。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若有众生观佛坐已。当观像行。观像行者。见十方界满中像行。虚空及地见一一像。从坐而起。一一像起。时五百亿宝华。一一华中有无数光。一一光中无数化佛随心想现。一一化佛放金色。光照行者。身是时行者入定之时。自见己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不净现时当疾除灭。此不净观。从贪爱生虚伪不实。用此观为使诸不净变为白玉。自见己身。如白玉瓶内外俱空。作是观时宜服苏药。勿使身虚。请诸行像以手摩头。放大光明照我己身。是时行者自见己身。如黄金色。此想成已。出定欢喜礼敬诸佛。修诸功德回向菩提。尔时诸佛异口同音。各各皆为行者说法。虽未得道。见佛闻法总持不失。此名凡夫念佛三昧。得此三昧。于刹那顷恒见诸佛。所说大乘。一日一夜即得通利。一一诸佛皆说决言。汝念佛故过星宿劫。得成为佛。身相光明与我无异。说是语已。八十亿佛一时放光。光中无量化佛皆说是语。佛告阿难。此念佛三昧若成就者。有五因缘。何等为五。一持戒不犯。二不起邪见。三不生憍慢。四不恚不嫉。五勇猛精进。如救头然行此五事。正念诸佛令心不退。当供养十方诸佛。云何供养。是人出定入塔见像。诵持经时。若礼一佛。当作是念。正遍知诸佛心智无碍。我今礼一佛即礼一切佛。若思惟一佛即见一切佛。一一佛前有一行者。接足为礼。皆是己身。若以一华供养佛时。当作是念。诸佛法身功德无量。不住不坏湛然常安。我今以华奉献诸佛。愿佛受之。作是念已复当起想。我所执华从草木生。持此供养可见拟想。即当作念。想身诸毛孔。令一毛孔。出无数华云。无数香烟香云。遍于十方界施作佛事。还成金台住行者前。若凡夫人欲供养者。手擎香炉执华供养。当发是愿。愿此华香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化佛并菩萨。无数声闻众。受此香华云。以为光明台。广于无边界。无边无量作佛事。一一毛孔流出幢幡。无量音乐。名衣上服。百种饮食。诸杂供养。并同前法。
佛告阿难。未来众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当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见。莫生贡高。若起邪命及贡高法。当知此人是增上慢。破灭佛法。多使众生起不善心。乱和合僧。显异惑众。是恶魔伴。如是恶人虽复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处以贡高故。身恒卑小生下贱家。贫穷诸衰无量恶业。以为严饰。如此种种众多恶事。当自防护令永不生。
颂曰
法身无像 至教无言 随机应现
缘念流传 愍兹沉溺 弘斯妙门
器识相感 实济重昏 八功德水
七宝行树 祥鸟游池 清音流布
法鼓和鸣 休风引路 躬奉微言
仰规玄度 赫哉兜率 邈矣慈尊
光流天庙 威振黎元 仙华飖扬
宝殿云屯 荐之福祚 功洽茕魂
汇征彼寄 愿言非负 既静梦尘
还资情有 书之传之 天长地久
文而或亏 誓心何朽
- 相关文章
- 道世:诸经要集 序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