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邹相美文:人心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7日
来源:   作者:邹相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邹相美文:人心的问题

 

  我小时候,喜欢四处串门,村里的叔伯、婶婶们,也都乐呵呵地欢迎我随时光临。那时,在村口旁的一株大皂角树下,围满了乘凉的村邻,他们完全不会去想自家的门都是敞开着的、会不会失窃之类的问题。现在呢,我儿子在小区里和小朋友们玩,玩好了就各自回家,很少有相互串门的情况发生。而每次上下楼,我们都能清晰的听到“砰”、“砰”的关门声,异常响亮。就这样,一扇扇门代表着相互间的警惕,门一关上,我们的心也给锁了起来。这是人心的问题,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现在去一些市场购物,乃至去超市,都会买到这样的产品:上面标有两个生产日期,一个是很早的日期,一个是最近的日期,以至于我们不知道那产品究竟有没有过期。更有甚者,会在商品的包装袋上贴上新写的标签,上面写着最新的生产日期。买菜也是这样,明明看到菜农的菜很枯萎、颜色暗淡,他们却非说是刚从地里运过来的,“没有及时洒水而已”,似乎告诉我们,没有洒水的菜就显得不够新鲜。等你买回家之后,才发觉那些菜就是陈旧的菜,煮熟了也咬不动。这是人心的问题,源于利益的驱使,利益的最大化让善良的人变得有心计,让善良的心变得狡黠。

  最近,有一条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也引发大家的激烈争议。说的是广东省肇庆市一位叫阿华的好心人,在扶起一位70多岁、因骑车不慎而倒地的阿婆后,却遭到阿婆的诬陷,非得说是阿华把她撞倒了。阿婆的女婿还说:“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好心人早死光了!”警方在事发后向阿婆的亲属提到,如调解不成功将调出相关监控录像作证。结果事发三天后,阿婆在亲人的陪同下向交警主动澄清,自己摔倒与阿华无关。同样,一位高龄老人在过马路时,想翻过路中间的栏杆,却突然摔倒,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见状,连忙驱车将老人送至医院,并通知老人的家人前来。怎知,却被那些无礼的家人诬陷,并要求好心的出租车司机赔偿。最后,民警调出了当天马路上的监控录像,才还出租车师傅一个公道。据悉,在中国卫生部日前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并提出了救助技巧等方面内容。同时又提到“扶起跌倒老人需要掌握一定技巧”。这是人心的问题,源于道德的缺失,道德伦理观念的逐渐缺失,让一些人泯灭良知,好坏不分、善恶不辨。

  最近几年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等事件,不禁让我们拷问时下的道德体系与价值观念。我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当一位同事得知自己的女儿被“毒奶粉”侵害时,异常愤怒地说:“那帮丧尽天良的商人就知道赚钱,谋财害命的事情都敢干,天理何在!”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卖猪肉的人用自己夹着瘦肉精猪肉挣来的钱,兴高采烈地出来买了馒头,没想到被别人染了色。然后卖了染色馒头的人出来给孩子买奶粉,里头有三聚氰胺。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国务院总经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们座谈时,专门提到,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和“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国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加大惩处力度,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当然,如何使社会道德变成公众的自觉和自律,从人心的净化入手,才是治本的根本途径。这是人心的问题,如何净化人心,成为时下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为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佛教一贯重视人心问题,并给出积极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佛教的最基本教义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就是解决人心的问题,让后世弟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作恶就是阻碍了成佛之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清静的行为能净化我们的心念,让我们远离贪、嗔、痴、慢、疑这“五毒”,这也是过去七世佛给我们的教导。太虚大师曾作诗偈:“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同样是在告诫后学,修行成佛的过程,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把你心中的杂念与污垢统统抹掉,真心自会显现。

  另外,佛教里讲到的“慈悲心”、“忍辱心”、“平常心”、“菩萨行”,同样是解决人心的问题。一个人,若能达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境,他的心也就不是世俗的心了。一个人,若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且能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万事万物,自然能远离一些是非,也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若能勤修六度万行,能够践行“菩萨行”,达到自利利他、自觉觉人的心境,他的心也就不是浮躁的心、尘世的心了。包括佛教奉行的“茹素”理念和因果轮回思想,同样是在解决人心的问题,让我们通过食素和戒杀的方式,通过了知因果轮回的思想,来减少自己的贪欲和妄念,来规制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进而得到内心的安宁。这个意义上看,佛教所提倡的“心灵环保”,同样是解决人心的问题。

  人心的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亟需解决。而佛法的弘扬,以及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平等、戒杀等思想的推广与传播,不失为解决人心问题的至上法门。

  (邹相,2011-9-27于郑州,刊载于《觉群》2011年第6期)

返回目录

标签:邹相美文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