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相美文:勤擦拭你的心
邹相美文:勤擦拭你的心
唐代高僧神秀法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对这句偈语,很多人觉得在意境上不如慧能法师的那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为慧能法师直指人心,见到了事物的空性,即“万法皆空”的道理。但是,作为我们这些学佛修行的佛弟子们,很难达到“空”的境地,只有按照神秀法师的偈语,时时擦拭自己的心灵,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走得更远。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面露悦色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一般,非常清凉。但一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同时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朵就容易凋谢了。”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花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思过、改进陋习和缺点,才能不断地汲取丰富的养分。”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和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正如无德禅师说的那样,我们唯有不断地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才能不断地汲取营养,更好地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灵。
当你生起贪欲时,你要观照自心:名、色、财、食、睡这些欲望只能是阻碍我们发展和进步的“绊脚石”,一旦沉溺其中,便难以自拔。试想,有多少英雄才俊毁在这些欲望之上呢?对于这些贪欲,我们要尽力去克制,适可而止即可。这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不让它被贪欲的魔力所慑服。
当你生起嗔心时,你要观照自心:嗔怒之心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是双重的罪恶,是罪恶的根源。《大智度论》曰:“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的确,嗔心实在很伤人,也很伤身。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只要一生气,身体的细胞就要死掉很多,极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稳定,乃至身体上的病变。所以说,嗔心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自己,何故要去发脾气呢?这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不让它被嗔怒的业障所蒙蔽。
当你生起愚痴之心时,你要观照自心:愚痴之心只会让我们听不进别人的中肯意见和建议,不思进取、刚愎自用,最终连个朋友都没有。佛教里提到,“三恶道”(畜生道、地狱道、恶鬼道)的根本原因在于迷惑颠倒,不明白宇宙真相。足以见出,愚痴的害处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些人,执着于一些事情,如陷入情感的纠缠,因失败而陷入痛苦的境地不能自拔,等等。这也是愚痴的表现,若能化愚痴为自信与乐观,定能不被外境所扰,寻得自在清净的清凉。这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不让它被愚痴的冥顽所禁锢。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若是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这是明代国师刘伯温的一首劝世诗偈。诗中写的是因果报应的不可思议,其实,我们看到他人的不净,其实是自己心中的不净种子与之相应而生的。因此说,我们要时时观照自心,时时勤擦拭自己的心。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答道:“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观照自己、改变自己而非苛求别人的直接反应,一旦能够把心念转变过来,把心中的蒙尘扫除干净,即便是身处逆境,依然能收放自如、自在洒脱。
勤擦拭你的心,才能傲然俯仰于天地间,不被红尘世事所烦扰,不被“三毒”、“五欲”所侵蚀。
(邹相,2010-11-18于郑州,刊载于《谈心》2011年第2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