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明眸尼:佛陀教你不生气 心静好磨刀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6日
来源:   作者:明眸尼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眸尼:佛陀教你不生气 心静好磨刀

 

  性子急躁的人一般粗心大意,看事情不能全面周到。这样的人往往自鸣得意地欣赏他所谓的果断,气冲斗牛,完全不曾想到自己的果断决定是否建立在充分的考证和合理的推断之上。这样的判断是不理智的,所谓“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就是这个意思。人的行为决定没有了正确的分析作指导,其结果自是谬误百出,难以收拾。

  有个美容学校即将向社会招生,为加大宣传攻势,决定举行一场盛大的记者招待会。当时来了很多同行与观众,学校里到处熙熙攘攘。就在这忙不开交的时候,校长喊来了负责招待会事务的负责人,拿出一把厚钝的剃头刀,让他去磨刀。

  负责人此时心里已是火烧火燎的,无奈也只有服从上级命令,赶紧去磨刀。由于想到许多事需要自己去做,并觉得现在已是美发时代,剃刀已经没人使用了,于是他三下五除二就把刀磨完了,匆匆交给了校长。校长看了看依旧很钝的剃头刀,对他说:“刀还没磨好。你的心不平,所以磨出来的刀子也不平,拿回去重磨!”

  负责人只好重新去磨刀,但心里越发着急,一直在挂念着招待会的种种事务,随便将刀磨了一会儿,便又去交差。

  这次校长对他说:“这刀显然并未认认真真重新磨过,只是应付我罢了。”说话间,董事长又拿出一把剃头刀,又快又亮,说道:“磨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心平,刀亦磨得平;心不平,刀亦磨不平。招待会上有那么多事情需要你料理,你若是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怎么会不出错呢?”负责人听后,猛然醒悟。

  磨刀不误砍柴工。当然,这里的“磨刀”指的是静心思考,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使自己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工作的人们每天都为诸多事情忧虑,经常一件事还没做完,又要处理下一件事,似乎需要处理的事情永远都那么多那么急,于是变得不安、烦躁,越急越作不好,最后疲劳轰炸,身心俱疲。这个时候,你就想想“心静磨好刀”这句话,只要参透了这里面的道理,就会使你的生活和工作深受裨益。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难静下心来,特别是很多年轻人,认为平静等同于毫无生气,而他们则需要有刺激的生活。实际上那是他们的心不得安静。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一回到家就会将电视机或者是音响打开。其实他们并没真正地在看或听,而是特意制造一种嘈杂的环境,来打发自己心里的空虚和郁闷。人们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害怕孤独。这种心理促使独处的人不自觉地寻找营造热闹氛围的方式,比如以上提到的看电视或影碟,当这些也不能排解郁闷时,他们便会选择上街。穿戴整齐,打扮漂亮,到街上让热闹的人群、琳琅的商品赶走心里的郁闷,可是结果呢?大多数人兜里没有几个钱,只能让喜爱的东西在自己眼里留下一个美好的影子,然后继续索然无味地穿梭于大街小巷。最后感到累了,乏了,只好带着一颗疲惫的心回了家。

  从空虚走入疲惫,这样的日子人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已经习惯了,人们管这叫生活。偶尔也有人猛然醒悟,自问这样的生活是否真实,这样的生活为什么没有快乐?如果一个人始终无法接近快乐,这个时候你让他去坐禅,开始他会不习惯,觉得呆呆地坐着,很浪费时间。但如果他能够坚持下来,慢慢的他就会明白,静心坐禅正是消除心中郁闷、寻找生活真谛的最好办法。

  坐禅是使人面对自己的一种方式。坐禅有它的规则顺序,如果按照这个来做,不久便会参透你心中的疑惑。先双腿盘十耐着性子坐下来,再静心捋顺头脑中的纷乱思绪,你可以给自己提一些问题,边问边答——比如你可以问“我为什么会感到郁闷?”然后自答“因为欲望在作祟”;再自问“为什么会有欲望?”再自答“因为受自我意识的影响”。

  给自己提的问题,最好是深刻而本质性的。如此不断深入,你会醒悟到,原来一切的烦恼皆出于心,只有心得到了解脱,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如果不懂这个道理,用外界的事物来处理心里的问题,是盲目,是无明。盲目地处理问题,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烦恼之中。

  经过坐禅,人们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对以前混沌生活的看法,也有了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这个视角使人的身上多了一个“自己”,人们于是发现自己的心也变得平静,有了平静的心,便凡事随缘,随顺;有了平静的心,便可专一地去做应该做的事。坐禅,是在“看”自己,就像要看一本书,那就只是单纯的看书,不求刺激,不为解闷,心无旁骛。当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当你把自己看得很透彻了,你就不禁感叹,这才是生活,只有与生活融在一起,才会觉得幸福与快乐。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