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学习观音菩萨的慈悲

 

  文/见绚法师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可说是大家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广受世人的信仰,主要原因是菩萨有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若众生遇有灾厄困难时,只要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即寻声赴感,无求不应、无苦不拔,因此称为“观世音”。又因菩萨有大智慧,于一切事理悉皆通达无碍,能随类化身,寻声拔苦无所障碍,所以称为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早在无量劫前即已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因慈愍众生而倒驾慈航,随处应机说法、度化有情。《普门品》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即是菩萨随类化身、救度众生的最佳写照。“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痛、施与众生欢乐,便是慈悲。菩萨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行慈悲之时,不会因任何困境而退失菩提心、慈悲心。由于在因地上努力不懈,了解缘起性空之理,与十方诸佛本具的妙觉心体相应,所以只要众生起个心、动个念都能了知,并能随类应化,拔其苦难。

  一般人也有慈悲心,但是为何无法像观音菩萨一样自在变化呢?若慈悲当中夹杂了私欲、情感,就免不了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当条件不具足时,慈悲心便发不出来了。例如,老师对学生慈悲,但是当学生不听话、不恭敬……时,自己是否还能不断的谆谆教导,不觉疲厌呢?或者,因个人的好恶,导致无法做出平等的对待。若欲扩展自己的慈悲心量,当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发愿助他们离一切苦、得究竟乐。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包含了清净智慧,慈悲的当下,反闻闻自性,如《楞严经》所说:“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正是修学菩萨道的行者们所应学习的目标。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