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盛:《竹窗随笔》白话译 52
泰首座【原文】
或谓。泰首座刻香坐脱。九峰不许。以不会石霜休去、歇去、寒灰枯木去等语也。而纸衣道者能去能来。将无会石霜意。而洞山亦不许者。何也。愚谓纸衣若果已出息不涉众缘。入息不居阴界。则去住自由。当与洞山作愚痴斋。把手共行。泰何可及。如或不然。未免是弄精魂汉。古人所谓鬼神活计者是也。而泰公却有真实定力。特其耽着静境。不解转身一句。二者病则均也。然纸衣虚心就洞山理会。而泰公奋然长往。自失大利。满招损。谦受益。学禅者宜知之。
泰首座【译文】
有人说:“泰首座可以在限定焚一枝香之内坐脱入灭,而九峰道虔禅师【九峰道虔禅师,俗姓刘,福州人。为青原下五世。尝为石霜庆诸禅师侍者。五代后晋瑞州九峰道虔禅师,福州人。曾为石霜庆诸禅师侍者。庆诸禅师寂后,道虔禅师继任住持。不久移住瑞州九峰,后住石门,徒众云集。寂谥“大觉禅师”】却不许可泰首座所悟的境界。这是因为泰首座未能领会石霜庆诸禅师所谓‘休去、歇去、寒灰枯木去’等禅机。【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石霜山庆诸禅师,道吾宗智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庐陵(今江西吉安)新淦(gan,今江西清江县)人。十三岁时依洪州西山绍銮禅师落发,二十三岁赴嵩岳受具足戒,后诣洛下学习毗尼。过了一段时间后回到江西,投沩山灵祐禅师座下,充当米头(专门负责舂米)。庆诸禅师悟道后,住石霜山,开法接众。一时学侣云集,常住僧众多达五百余人。一天,庆诸禅师在丈室静坐,有位僧人在窗外问道:“咫尺之间为什么不睹师颜?”庆诸禅师道:“遍界不曾藏。”那僧后来去问雪峰禅师:“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雪峰禅师道:“什么处不是石霜?”那僧回来后,便把雪峰禅师的答语告诉了庆诸禅师。庆诸禅师道:“这老汉著什么死急(这老汉著什么急,迫不急待地就答话)!”雪峰禅师听说后,说道:“老僧罪过。”庆诸禅师住石霜山二十年余。其徒众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者,天下谓之“枯木众”。唐僖宗听说庆诸禅师的道誉之后,曾遣使赐他紫衣,庆诸禅师坚辞不受。后寂于光启四年(888),春秋八十二。敕谥普会大师】而纸衣道者(据《五灯会元》载:纸衣道者来参本寂禅师,禅师问:“莫是纸衣道者否?”道者曰:“不敢。”师曰:“如何是纸衣下事?”道者曰:“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师曰:“如何是纸衣下用?”道者近前应诺,便立脱。师曰:“汝只解恁么去,何不解恁么来?”道者忽开眼,问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师曰:“未是妙。”道者曰:“如何是妙?”师曰:“不借借。”道人感到妙理珍贵就心悦诚服)能去、来自如,难道没有领会得石霜禅师的禅机?而洞(曹)山本寂禅师也不许可其所悟的境界。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纸衣道者若果然已能出息不涉众缘,入息不居阴界,则确实是去、住自由,当与洞山良价禅师作愚痴斋(洞山良价禅师临命终时,为诫绝弟子执恋之情而设的斋会。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五良价传上载:唐咸通十年三月,命剃发披衣,令击钟,俨然坐化。时大众号恸移晷,师忽开目而起曰:“夫出家之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劳生息死,于悲何有?”乃召主事僧,令办愚痴斋一堂,盖责其恋情也),把手共行。既有这种工夫,泰首座如何能及得上他。如或达不到这种工夫,那就未免只是弄精魂汉,所谓作鬼神活计这一类了。而泰公却确实有禅定的工夫,只是他耽着静境,不解得转身一句罢了。这二位禅德于修道境界上均有欠缺,但纸衣道者工夫虽未到,却能虚心向洞山本寂禅师请益,求得理会;而泰公奋然长往,以致自失大利。这便是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学禅的人应该知道这一点。
一心顶礼云栖寺袾宏佛慧莲池大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