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狮吼音·开示集:米觉多杰教言(第十三天)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狮吼音·开示集:米觉多杰教言(第十三天)

 

  课程:《无死甘露妙树》又称《百段引导文》

  时间:2012年12月8日

  藏译中:伦多祖古

  接下来,是观修世间无实义的引导文。

  现在我们具足十八种暇满难得的人身,也具足一切修法的顺缘,如果不能在今生就断除与轮回的联系,来世能否断除这就很难说了。如果不如理如法地去实修,即便你有很大的名望及地位,拥有再多的弟子,或是修再高深的法,你仍然无法断除与轮回的联系,也不会对来世有任何的利益。

  我们既然获得极难得的暇满人身,就应该去依止一位能够传授三学一切学处的具德上师,并且他亦能传授我们获证菩提之修持法门。一般而言,所谓共同的善知识,是指一位深获世间人恭敬的善知识,但是以格西登格列的承许来说,即使他是一位善知识,他也要是能为众生传授真实无误的佛法,并有能力将他们从轮回的痛苦中度脱的一位上师。

  有人说,上师有一些过失,他们就不想去依止。如果这样讲,就结下了很不好的因缘。因为,现今是末法时代,所有化机弟子都是充满着各种过失,即使是一位十全十美没有任何过失的佛来到他的面前,他也不会去相信,也会觉得他很奇怪。特别是有些上师会示现一些奇怪的行仪来摄受弟子。比如说,我们看见他人有过失,虽然此人有极大的功德,但因为我们被种种的罪障及过失所蒙蔽,所看到的都是他的一些过失。上等根器的心境下等根器的人是无法了悟的。因此,即使你在表相上看见他人有过失,这并不能代表此人就是真正具足过失之人。

  比方说,在一个镜子里,我们张牙五爪地去看镜子,镜子也是一样显现出你张牙五爪的影像,如果你对着镜子笑,镜中人也一样在笑。这代表什么含义呢?如果在最初,你就用一种想要找麻烦挑毛病的方式去看待此人的话,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会看到此人的过失。而且,你看到的这些过失,是因为他人真实具足这些过失呢?或者其实是你自己想从他人那里找到一些过失,才这么去看呢?又或许,这是一种被罪障所蒙蔽的邪见颠倒妄念呢?这是不太能确定的。因此,并不能仅以外在和表相来判断一个人。

  比方说无著菩萨,他修持弥勒菩萨法门12年之后,才能亲见弥勒菩萨,当时他告诉弥勒菩萨:您的悲心真是太小了,我一直修、修、修……修了这么多年,为甚么你现在才出现?弥勒菩萨告诉他:我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没有看见而已。为了让无著菩萨能够知道,弥勒菩萨其实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身边,弥勒菩萨让无著菩萨把自己背在肩上,然后去逛市集,并问市集的人,在他的肩膀上看到了甚么?结果市集的人都说,什么都没看到。其中只有一位业障稍微清净的老太太,看到无著菩萨的肩膀上,驼负着一只已经腐烂的狗尸体。只有她才可以看到,而且还只看到狗的尸体而已。

  由此可见,所有的境界及外在的显现,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是否清净与否而显现判断的,由于自己一直迷惑在无明中,我们并不知道他人的心中,究竟是在想什么,究竟是如何思惟?我们不可能会很清楚,也不可能以他心通,了知他人的心事。但是,我们总是凭着小小的过失,就去评判他人,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就像闭着眼睛跳悬崖一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位上师,他的行仪是否正确,或是他的事业是否可以利益众生?这些,是不可能以弟子对上师信心的有无来判断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说,要看一位上师或善知识,他的事业的好与坏,应该要看他的弟子们:善恶业能否区分取舍,罪障能否清净,是否能将弟子引导入解脱之道。应该以这些来区分上师的事业,而非以充满世间八风之心,以凡夫的心态来看待上师,或者以外在的弟子财富有多少,来判断上师的为人与功德,这是不能如此揣测的。

  不论外道或佛教,我们要祈请所有一切宗教,包括一切外道,祈请他们的一切善功德,都融入自己的自相续之中。平常我们总是觉得,佛与菩萨只存在于佛教徒之中,除了佛教其他宗教并没有佛菩萨,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很有可能外道之中的佛菩萨,数量还要更多呢!这是很不确定的事。因此,我们要以这种思惟方式去修心,并非以外在的名相来作判断,认为他是外道或外道的弟子,就说他不是佛菩萨。最主要的是去看他能否利益众生,能否将众生安置在善道或解脱道中。

  但是在最初观察之前,我们自己的自相续也要具备一些能力,而非以世间法那种贪瞋的方式去作选择或判断,那将永远也判断不了。比方说,有人会觉得,我看到这位上师,我不太喜欢他,他讲话的方式我也不太喜欢,所以他不是一个好上师。如果是以这种方式,觉得这位上师不合自己心意,和自己的性格不合,就把这位上师视为不具德的上师,或是有过失的上师,这会不会太过草率了呢?平常我们去区分善恶,总是以自己的角度,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作判断选择,而非以一个真实的理由,或者中立的角度去观察。

  所谓的皈依处,那些具足断证功德的上师们,为什么有的我们可以生起信心,有的我们却无法生起信心呢?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功德的大小,才让我们的信心也有大小之分,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宿世的因缘中对皈依处,我们与此上师是否有结法缘,是否有结善缘。因此,今生才会对这些即使是断证功德同等的上师,出现信心大或小的区别。即便自己对一位具德的上师无法生起信心,也不要将此上师视为是一位不具德的上师,或不是真实的皈依处。不能因为自己没有生起信心的这个原因,而将上师评判为具德或不具德。既然我们皈依了佛,也就要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而并非去分别说,这是我们的佛陀,这是我所皈依的佛陀……,只是皈依少数的佛,而不去皈依其他佛。如此,自己也就不具足皈依佛的学处,皈依的学处也就出现问题了。

  对于具德的上师,即使我们无法对他生起信心,也不应对他生起邪见,更不能去相信他人的传闻而去毁谤他,反而要去颂扬他,让自己对他生起恭敬心。我们应该这样去想:这样一位具德的上师,这么殊胜的皈依处,我竟然不能对他生起信心!这都是因为我的罪障,也是我受烦恼所蒙蔽,要去忏悔自己的罪障。应以这种方式去修持,去念诵忏悔文或忏悔的咒语。

  所依止的上师,功德必须要比自己还大,为什么呢?因为上师要有能为弟子摄受善恶取舍的方法,如果上师自己都不懂得此法,那么依止上师也就没有任何的利益了。因此,要去依止上师,必须要去找一位功德与学处都比自己高深的上师。但是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上师,自己只是去依止他的功德,而不被他的过失所影响,这也是可以的。比方说你需要一部法的口传,但这个传承非常的珍贵稀有,而且很难获得它的口传。当你找到一位有此传承的人时,却发现他并没有很高深的知识,其学问和功德都和自已差不多,是一个平凡的老先生或老太太,这时,你也可以去依止他,因为你要求授这殊胜法门的口传,你可以只想着他有这个口传的功德而去依止他。

  如果是一位不具德的上师,上师这样对你说:你去造不善业,你就可以成就菩提解脱道。这时,你就要去观察:修这个法,你能不能生起菩提心?能不能利益他人?能不能利益众生?如果能的话,就去修持;如果不能利益的话,你可以把它摆在一边,不去修持。这样也不会毁坏上师与弟子之间的誓言。

  现今有的人说,你只要去依止一位贤哲的上师就好了,你不需要再去恭敬其他的上师。讲出这些话的人,魔已经进入了他的心识。如果为了将普天下一切众生安置到佛果,那么自己就一定要成佛;要成佛一定要去积累福慧二资粮;要积累福慧二资粮,就一定要去供养所有一切诸佛与上师。并不是说,只去供养少数的皈依处,而不去供养其他的皈依处,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自己有私心地去累积福慧资粮,如此自己也会对佛及登地菩萨,或是对上师及善知识产生分别心,这样就很难去积聚福德资粮了。反之,如果我们不去分别,长时间的去供养皈依他们,就可以积累福德资粮。 将所有的善知识视为自己的供养及皈依处,而去积累资粮。因为众生的业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并不知道佛菩萨究竟在何方,并非以现今暂时能否生起信心及恭敬心,而去作区别和衡量。反而,正因为你不能生起很大的信心,才更要特别去找你无法生起信心的这种人,来培养自己的恭敬心,以此方式来积累福德资粮。

  平常修持一座简短的仪轨,首先,要观修空性,观想种子字发射出五彩光芒,然后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比方说观修不动佛法门,也同样是以这种方式,种子字发射光芒,然后供养不动佛及眷属,不动佛的身语意融入自己的三门,观想不动佛具足了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功德,以这种方式去修持。普天之下,有如恒河沙数的佛,我们都应对他们生起信心而去供养,如此所引生的福德资粮,就会成双成倍的增长。

  但我们总是要去区分自方和他方,很清楚地去划清界限,就像现今很多国家都有边境一样,他们因为争地盘,出现很多的争执。此时我们也像这样,自己的心里也有一个地图,而且划分出清楚的边界,也总是这么说:这是我们的上师和善知识,那是你们那一边的上师和善知识。如果一直这样去想的话,在最初皈依时,我们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指皈依十方一切的佛法僧三宝,而不只是说,要皈依我们这边的佛,要皈依我们这边的法,要皈依我们这边的僧,虽然我们口中并没有这么说,但心里总是想着:我们这一边,我们这一方。这些并不是真实的皈依,这种皈依也是有瑕疵的。我们所说的[法],应该是:只要哪里有教证的法,我们都要去恭敬皈依。如果一个善知识其心智中有教证的功德,如果我们没有去恭敬他,那么,自己跟皈依法的学处也就有一些出入了。

  现今有一些上师和祖古,会转世在国外,变成了西洋人。有一些人就这么说,这些西洋人,这些黄头发的人真的很奇怪,上师和祖古投生到哪里,我不能再去顶礼他,没办法再去他那里求授加持,他们总是这样说。但是我觉得,不管他黄头发也好,白皮肤也好,只要他心中的自相续中有断证的功德,有教证的功德,我们就应该要去顶礼他,他就是我们的顶礼处,也是我们的皈依处。否则,你在最初就要说,我不去皈依他,你在最初就这么的决定:我只皈依这样的佛,我只皈依少数的佛,我只皈依某一部分的法,我只皈依这么多的僧众,那么可能你就很容易会做到。否则,你在最初就说得非常广大,说自己皈依所有一切的佛,皈依所有一切法,皈依所有一切僧,但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只皈依少部分,总是去区分自方和他方。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区分自方和他方的地图,彻底从心中抹掉,删除掉,我们要皈依一切的佛,皈依一切法,皈依一切僧,这样才是真正的皈依。

  我们最初皈依佛,是皈依总体的十方一切诸佛,特别是,皈依释迦牟尼佛,我们想着他对我们的恩德与功德而去皈依。然而,我们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我们一定要去思惟他的功德并视之为殊胜,因为,如果释尊未降生世间的话,根本就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也就不会有我们闻思修持的这些法门,没有这么多的大论与学科,这些法教最主要的源泉是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我们说饮水思源,现今我们所修持的法的源头在释迦牟尼佛,我们最初就要去思惟他的功德与恩德,而对他生起信心及恭敬心。然后皈依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界一切佛法僧三宝,将之视为自己的恭敬及皈依处,你就不会生起[他方]、[自方]的分别心。之所以你会这样去分别,正是因为这是你自己的过失及过错,因为外在的佛法僧,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分别,他们是一体的。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