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二堂课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狮吼音·开示集:龙树亲友书 第二堂课

 

  国际弟子课程《龙树亲友书》第二堂课

  利他之前,要先不害他

  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就帮我们卜了一卦,那是最灵、最重要的一卦,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相信的卦。

  时间:2009年12月20日下午3:00

  (法王继续说上午已进行之《龙树亲友书》第4偈)

  六随念:随时忆念「佛、法、僧、施、戒、天」

  早上特别提到在家人和出家人共同的修持方式「六随念」:要随念、随时忆念佛法僧三宝,随念布施,随念戒,还有要随念「天」。

  天界的天人因为修持「止」,具有神通,有能力随时看到我们的状态;我们只要随时想到天人能看到我们,就能不放逸。另外,投生天界之因是行善,要得到投生天界的果,就要行善;这是「随念天」的另一层意思,就是随时要记得行善,随时忆念行善的功德。

  佛陀在世时,印度人多半信仰大梵天等印度教天神,所以佛陀这说法,是符合当时的环境和因缘。但「随念天」主要是要提醒我们随念行善的功德。

  第5偈

  十善诸业道,身语意常亲,

  远离于诸酒,亦行清净命。

  白话:

  我们的身语意,要常常亲近「十善」业;

  相对地要远离饮酒等「十恶」业,

  也要从事清净的行业,

  不可做杀生、贩卖毒品、

  武器、生命等不净行业。

  第5偈是要提醒我们「行持十善」。我们主要说行持十善和断除与之相反的十恶。

  佛典所说,可概分大乘和声闻乘。戒律是一切的基础,在南传声闻乘中,关于僧伽戒律有非常多的说法。「别解脱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一切修持之根基,所谓「别解脱戒」有七种或八种。在家居士也有很多不同的居士戒,今天在场主要是在家的法友,各位也都是佛法修持者,所以特别介绍在家居士戒的内容。

  最根本的居士戒是「皈依」,法本中有「自皈依法,不伤害众生」这样一段话,这段皈依文字我觉得非常重要,开始修持佛法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不伤害任何一个有情众生。什么叫「不害他」呢?要从基础开始都「不害」其他众生;什么叫「害他」?我们会透过身体的三种行为、语言的四种行为来伤害众生。另外则是从基础上,从心里伤害众生,也就是透过贪心、嗔害心、邪见三种意念伤害众生。

  1.害心

  当我们说不害他,主要是指身、语两种行为;但伤害的基础是害他的心,也要断除伤害众生的三种意念,而这些意念都是从烦恼而出生。如何对治烦恼,就是依止「戒律」。所以其实不只大乘说心里要有众生、为解脱众生苦而修行,南传的戒律中也提到「不伤害众生」。

  在「利他」之前,要先能「不害他」。要控制得了自己的情绪,控制得了自己的烦恼,否则虽有好发心,最后却因自己的心失控,反而伤害别人。所以要如南传经典所说,先从「不伤害众生」做起。

  《俱舍论》中说十恶,身三、口四(以身实际造作的三种恶行,和以语言造作的四种恶行)这七种恶行,称为「业」;至于以心念所造、关于心的三种恶行,称为「业之道」,「业之道」还不是业。身、口恶行已有行为,因此有忏悔的各种仪式;而心上的恶还未有行为,则可靠发露忏悔还净。譬如从生起「想杀之念」,到真的杀人,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光是「想杀」还不是恶业;在真正行动之前,在这段还未形成行为的过程中,可以告诫自心,让恶念转为善。要小心觉察自己的心,从生起意念,到真正行动之前,我们都还有机会不让它转为恶业。

  2.贪心

  接着说贪心。最近达兰沙拉常有电脑被偷,所以我就举电脑为例。你看到一台很漂亮的电脑,就会想「它真漂亮呀」,接着想「它功能真多啊」、「能得到多好呀」、「如果得不到多painful,多痛苦呀」,心念这样不断思维运作。接着就会觉得「我死也要得到这台电脑!」,整个脑子只剩这个想法,这时你就「真的生起贪心了!」会导致造恶的贪心,就这样生起了。

  你再继续这样想,贪念就会真正进入你心中,在你心中潜伏(随眠烦恼)。有一天当你真的再看到像这样的一台电脑,心中那一念潜伏的贪心就会苏醒,接着就可能付诸行动去偷了。「贪的恶行」之一「偷盗」,就是这样运作的。

  「嗔的恶行」之一「杀」,也是一样:先是生起一念嗔心;不断的想,就会生起害心;接着杀念就会进入心中,潜伏进你心里;然后有一天因缘和合,就可能真的付诸行动杀人。

  真正的造恶,就有这么一个完整的运作过程:一开始起了嗔心,甚至有了杀念,但光是有杀的动机,并不算造恶;如果你接下来不停地想,就进入一种心理的运作过程。接着这个杀心,遇到因缘,就会和你的身体行为结合──有了这样整个过程,「身」的三种恶行「杀盗淫」当中,「杀」的恶行,就这样形成了!

  再举一个例子:有人很喜欢吃肉,他或许有着贪吃肉的烦恼,但还不算造业,因为没有任何的行动,仅仅只是想要得到肉的心,但并没有真正去杀害动物的行为,这样还没有造任何的业,因为你没有杀这只牛或羊,没有让这只羊或牛受苦,因此你还没有造恶业。

  如果你是一个有正念的人,你会观察到:原来烦恼的生起,是有次第的。我们所造的每一种恶业,从一个念头开始,到发展成整个行为,都是有步骤的。对有觉性观察自心的人来说,比较容易马上认出:喔,这是烦恼;然后你就有机会消除它。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注意到贪嗔的念头生起,就有机会控制自己的心;如果你没有这种觉照力,念头生起,你将马上行动。

  我们要注意的是,当嗔害心生起,如果没有察觉、对治、转化,有一天它就可能成为害他的行为。所以要有觉性、觉照力,随时注意自己每个起心动念,随时保持正知正念,别让贪和嗔进入心中、养成习惯,否则久了真的会做出伤害众生的事。

  3.邪见

  这一点,我今天要好好说一说。《俱舍论》中说,对于出家众而言,生活上的修持比较难;对在家众来说,困难的是见解。出家人为了生活,可能会讨好施主,或装模作样,戒律没持好却说自己持戒清净。

  在家人则是见地上常会有问题,断除邪见,是很困难的。虽受皈依戒(「自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但一生病就觉得三宝没用,就拿香拿花,求神问卜去了。有些佛弟子生意不好就修财神法,生病就修度母法。不是说有多不对,但把解脱法拿去作世间的用途,就不算正信。

  最近很多弟子喜欢跑去找上师问卜,请上师「禅观」一下吉凶。其实佛陀2500年前就帮我们卜了一卦,那是最灵最重要的一卦,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好的供养,就是心中勤修戒定慧三学,要有因果观,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相信的卦。

  一个在家人有一百种持守居士戒的方式。南传〈说一切有部〉中说,真正的居士是全部居士戒都要持,经部以上的宗派是不一定全部都要持才算居士。

  以十恶中「杀生」为例。断「部分杀生戒」(如「我不杀扎西」)这就有十种;第二个是「我不杀大部分的人」也有十种;第三个是「我不杀所有的人」也有十种,共三十种。也有依时间起誓,如「从早到晚」不做,即以短时间起誓;还有以「长时间」不做,譬如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是从一到三十九岁都不做;还有一种是「我一生都不做」,即全部时间都不做。

  让人断除十种恶行,亦有十种戒。见人断除恶行而随喜,亦有十种戒。于每一人亦各有「不杀」「不盗」「不淫」「不妄」等十种算法。(法王开玩笑说,对你们来讲,可能很容易,只要心里想「我不杀Gmb」、「我不偷Gmb的东西」,就是居士了,这样不是很简单吗?)要成为居士,有很多持戒的选择,并不很困难。

  此外,也不可喝酒、吃迷幻药、毒品等让我们丧失心性、放逸、迷惑的东西,这都算是「酒」。

  清净命,就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五邪命的生活,如卖毒品、武器、肉、生命等等,或不贩卖但是依靠这个而生活,这些都是「不净命」。

  明天会讲解「六度」的内容。以前大家都学过,今晚回去要先好好想一想。

  ■问答

  问:有一段时间没见上师,就会痛哭流涕,这是疯了还是一种烦恼?

  答:疯?怎么算疯,有正念、有觉知是不会疯的。信心的力量是很大的善念,思维上师而掉下的眼泪是很大的功德。(法王开玩笑说,如果你有很多这种信心的善功德,请分一点给我。)

  问:什么是「世间八法」?

  答: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世间八法」,就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是说别人赞叹你、对你有利,你就心生欢喜;别人辱骂你、对你不利,你就觉得痛苦。我们很难完全没有这种对称、讥、毁、誉的分别和执着,对初学者来说尤其更难。

  世间八法,又分为黑、白、花三种:

  一,黑世间八法:是指这个人完全自利,只想到此生,为了此生的名声,没有利他的心,只想到自己。

  二,白世间八法:就是指行持善法,一心只想着利他,不在意毁誉利害。

  三,花世间八法:就是黑白混杂,利他和自私的两种动机都有。虽然利他、行持善法,但有时又会自私,也喜欢别人赞叹且讨厌毁谤,这即使已步上修行道的人也难免。大多数人应该是属于第三类。我们主要是要断除「黑世间八法」。

  (如前,法王带领大众唱颂梵文回向文,结束第二堂课)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