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心道法师:一个出家人的随笔日记 行云流水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来源:   作者:心道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心道法师:一个出家人的随笔日记 行云流水

  在安土重迁的中国古代,习惯于远行的有三类人:商人、诗人和行脚步僧人,其中行脚步僧人以禅僧为代表。

  商人谋求利益,诗人因情怀而出走,行脚步僧人则为了信仰而参学。笼统地看,三者中间,似乎商人最为现实,诗是最浪漫的,而行脚僧人则最为自由。其实不然,要知道,僧人行脚是追求觉悟,关注点就在自身,且最为迫切;而对于参学途中的坎坷艰难,他们通常都能以豁达开阔的眼光来看待,因而都成了诗情画意、曲径通幽。

  为了寻求历代修道成就者们对于修行体验的直接诠释,玄谈论辩的经院佛法对于他们吸引力不大。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每时每刻修行境界的进退与波动,而行脚参学则成了他们心性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历练功课。路途中,那些风景的片段,偶尔的际遇,甚至点滴的言谈,往往会在因缘和合之下触动那些时刻警觉敏锐的心灵,令他们激动、惊诧乃到沉思。当然,在世俗人看来,这些僧人的追求遥远得几乎不切实际;而在云水僧人自身而言,一路行走过去,每一个未知的生活细节都将可能是引发自己契入觉悟的稍纵即逝的转机。故而,在他们从容的表情和简洁的言谈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关照与调整无时不在、细致入微。

  由于参学僧人的行走,汉传佛教不仅以金碧辉煌和青灯黄卷为载体,更多的则流淌在平实的大地上。精神彼岸的追求和现实人生的立足聚焦在他们飘逸背影之上,将睿智、洒脱与悲悯的气质生动地体现出来,形成了飘渺而又切近的佛教图腾和人文景观,中国文化也由此而增添了另一道鲜明的画卷。

  云人僧人绝少结伴而行。为寻求真正的自我,他们注定选择了一条孤独寂寞的人生旅途。似乎借助此,生命方能彻底摆脱对客体的依赖,超越群体社会对于个体的束缚与制约,突破人之所以为人的阴暗层面。以俗眼观,他们是断线的风筝,远离家乡、斩断亲情;以佛法看,他们则是归乡之候鸟,信仰的力量,使得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或许在荒野孤岛,也许在莽莽丛林,偶尔能瞥见他们孤单又卓然的身影,风尘的凝重与单纯的空灵在他们澄澈的眼神和真诚的微笑中展露无遗。

  行脚不同于流浪,虽然二者形式上差别不大,但前者是为了超越自我而奋力的逆水行舟,后者则为无目的的随业漂泊。行脚是艰难而不轻松的历程,随时会陷入困境,但修道者对此无不神往。因为路上都是未知的下刻在等待着自己,当然无可避免会生起后悔的念头来;而在疲乏之余,仰望苍穹,那浩渺高远的精神彼岸似乎已不再遥遥无期;偶尔的法喜往往会在山穷水尽之际,闪现在心情的柳暗花明……这些纯粹的感性体验,是修行阅历中最为宝贵的收获。每一段的行程结束之际,他们就会体悟到:如果没有这些彷徨、犹豫乃至于绝望的种种心灵之磨砺,他们的道业将无法增上,那才是身为云水僧人的真正遗憾。

  行脚路途中的种种遭遇与体会,如果记录成文字,就成了一段公案或一篇传记乃至一部年谱,令后学者为之感动仰慕;而其中的某些佼佼者于千难万险之后得以悟道,往往会信口说出一些诗偈,寓最高深的宗教体验于曼妙的文学境界中,精巧又不着痕迹,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学般若。由此之浸濡,汉民族的日常美学中,不仅有儒家的敦雅及道家的幽逸,更增添了佛家的空灵,它们以修身养性为基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灵魂的“三位一体”。

  被龙天推出的历代云水僧人中的成就者们,为接引后学,会在各自的有缘之地建起丛林或兰若来,后辈的追随者们自然会闻名寻访而来。佛法的血脉也就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代接着一代的行走中延续下来。经过千百年的累积,竟形成了汉传佛教有别于南传、藏传佛教的独特人文传统。正因此,散落在大江南北的梵刹古寺的遗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与遥远的召唤力。年轻的现代云水僧人怀揣着那份似乎不合时宜的虔诚,沿着前辈们曾经走过的路线,风尘仆仆地奔来走去,在断碑残垣间凭吊着历史的沉淀,在风雨阴晴里寻找着信仰的残留。

返回目录

---------------------------------------------------------------------------------------------------

更多心道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