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30如何自处 1990.9.16~1990.9.30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6日
来源:   作者:星云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星云法师:星云日记 30如何自处 1990.9.16~1990.9.30

  九月 十六日  星期日

  早上和即将派到西来寺服务的依日、依宣、满晹、慧恺、慧济等十人讲话,勉其到新的环境要懂得如何自处。在团体中要将自己忙起来,安闲是不会被人重视的,凡事不是“我”要不要,而是对众生要不要。在僧团中不只有世俗的学历,和团体在一起的生活经历,则是必须的生活体验,不要离开群众。对不以为然的事,并不一定要同意,但却可以用欣赏的态度来观照。除道德、学问、慈悲外,应世的机能也是生活的基本,故大家要懂得“如何自处”。

  韩国佛教有佛宝寺之誉的通度寺退居老和尚月下长老率同该寺现任住持泰应法师、圆昭法师、真彻法师及分院九龙寺住持顶宇法师、普门禅院住持再门法师、慈悲福社院住持珍彻法师、表忠寺住持知恩法师等十四人,今午抵佛光山访问。

  心平、慈容、慧礼、慧军、慧化、慧道、李仁玉、吴秀銮等代表常住到小港机场接机。

  一九八二年,具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年历史的通度寺与只有十六年历史的佛光山结为兄弟寺。近十年来彼此间的参访不绝。今年四月我应顶宇法师之邀,到韩国九龙寺主持佛像落成开光典礼并作一场讲演。今有朋自远方来,实一乐也!

  我亲自带领全山出家众披搭袈裟,在家众手执教旗,分列大雄宝殿两侧,恭迎老和尚的法驾。

  在大雄宝殿礼佛后,请月下长老至双圆堂用茶点、小憩,老和尚一再表示:“佛光山全山大众,在大师教导之下,定有所悟和有所成,今天有缘来到佛光山,真如‘身在灵山’,佛光山比我想象中更伟大、更庄严!感谢大家热烈隆重的接待,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请老和尚,每年来佛光山一次,老人家笑道:“一年来十次也不够,一踏进来就不想走了。”

  博得大家的掌声!

  下午四时北上往员林,准备今天最后一场讲座。途经嘉义,特地绕到圆福寺,为前来参加地藏法会的信众开示“礼拜地藏王菩萨之功德”。

  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即将下山的太阳,余晖染红半边天,真是“夕阳无限好”。大自然非常奇妙,圆的太阳、圆的月亮、圆的地球……真理也是圆的、*轮也是圆的,有“圆”才能转,能“圆”才好看。故,人不能有棱角,要圆融、圆满、圆转,则无事不办。

  今晚的讲题“佛教的人我之道”。

  期勉大家如何解决人我问题:

  一修人我不计较。

  二修彼此不比较。

  三修处事有礼貌。

  四修见人要微笑。

  五修吃亏不要紧。

  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内无烦恼。

  八修口中都说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

  十修大家成佛道。

  百果山国际狮子会会长张邱叶、副会长周丽娇、员林镇长蔡教义、彰化县议会副议长涂铨重先生等均先后上台致词。改善社会风气、净化人心、建立安和乐利的居住环境,是大家所向往的。祈愿这三天讲座的功德,普皆回向给前来闻法的信众,大家合家平安吉祥。

  今天听众约三千余人。

  晚,回到佛光山已凌晨一点二十分。

  九月 十七日  星期一

  上午九时,全山大众欢送韩国月下长老下山。

  十时,和学院在家众同学座谈。

  以前佛门是以男众为中心的教团,为了让女众也能拥有一席之地,故在创建佛光山时,就以两序大众为中心,来肯定女众的价值与地位。世间上的事只要有理,皆可以去争取,尤其是自己的前途要自己去创造,不必靠别人,各位入佛门来,如何塑造自我,完全要看自己的努力。

  一、肯定佛教:对自身抉择献身佛教应肯定,此乃一究竟、圆满的奉献。

  二、自我期许:胜鬘夫人成就菩提、英国畲契尔夫人日理万机……皆证明女众非弱者,应以之为榜样。

  三、肯定未来:女众周全、细腻、柔和、慈悲的特性,将来投入佛教文教、布教、慈善、行政等行列,必有可为。

  四、护持三宝: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深具恭敬心,有道气、法乐的在家菩萨。

  凡事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在我都是成功的,只要求尽我的力量,其它不计,好好把握自己,现在、当前一念才是真义。在人生的旅途上要站得住脚,不要像泄气的汽球;要经得起考验,对自己所想所言所愿负责,自然人生就会受到肯定。

  下午一时三十分北上,到普门寺。

  “早起未更衣,静坐一枝香;

  穿著衣带毕,必先礼佛祖。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接客如独处,独处如接客。

  寻常不茍言,言出必定行;

  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

  勿妄想过去,须思量将来;

  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

  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屣;

  待人常恭敬,处事有气量。”

  九月 十八日  星期二

  本山功德主黄丽明居士,本身是中医师,对佛教弘法事业非常发心,平时也颇有修持。她和我提起往事,四岁时,由很多和尚师父把她带到台湾,刚到台湾,到寺庙挂单,常常被人家赶出来,只好在寺庙间过流浪似的游走生活。七岁那年,有一次没地方住,只好在山洞里过夜,却冷得冻死了跟她在一起的长者。十七岁在北港,有人介绍她来找我读书(那时我正在“台湾佛教讲习会”任教务之职),但因缘不具,始终没有实现……

  黄居士在诉说她的“历史”时,我都能一一告诉她,赶她出来的人是谁,安单的寺庙名字,各寺庙的住持,因那时黄居士年纪尚小,经我一提,她都可以一一连贯,彷佛我是身历在旁似的。黄居士非常认真的向我叩头拜三拜,说是拜师父,以前皈依时的礼拜不算,今天的三拜才是真正知道她的师父。

  下午四时,至华视摄影棚应“今晚有约”节目录像,名作家林清玄居士也一起受访,主持人是张小燕小姐。

  今天的主题是:在目前脱序的社会,现代人应何所适从?内容谈及“钱”、“情”、“欲望”、“贪心”等纠葛人们生活所引起的烦恼。

  张小燕问道:“大师您创办了佛光山和西来寺及不少的佛学院等等,很多人都说您拥有很多事业,这和‘钱’、‘管理’都有关系,大师您会不会很烦恼?”

  我回答她说:没有烦恼!因为“有”和“无”在我心中都是一样的,而且这许多事业并不是我刻意要去创造,也不是用贪心去获得,我是“以无为有”、“以空为乐”、“以退为进”。所以有时钱财的拥有,不一定要从有形上去看,像刚才我们提过的心,我们内心的财富就有很多。例如,我很有信用,人们就放心的委托我做事。当然,信用就是财富。

  “大师您会不会生气?”

  生气,若从“瞋恨心”中生,这是不对的。父母爱他的小孩,打他一巴掌是望子成龙,是从慈悲心来,有时为了要人好,这个“气”难免会有的。

  “人总要有理想,若达不到便会很失望,怎么办呢?”

  我想这很简单,只要尽心尽力,不要斤斤计较于结果、成败、有无得失,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已尽心尽力就好了。人是为了快乐才到人间来的,不是为了烦恼才来人间的。

  ……

  今天是普门寺地藏法会圆满日,向信众开示“地藏王菩萨与娑婆世界的因缘”。

  晚,接受美联社黄明记者的访问。

  九月 十九日  星期三

  十一时五十分,参加普门寺光明上灯法会。

  我觉得普门寺的信徒不好做,普门寺的法师不好当,普门寺我也不好来。昨天我到此,巧遇地藏法会圆满日向大家开示,今天又说难得有上灯法会,普门寺法师又要我向信徒讲话,所以我说普门寺不好来。

  常常听我开示,现在换个方式,让我来考考大家,我问大家道:“人间最伟大的人是谁?世间上最普遍的东西是什么?地球上最高的东西是什么?”

  大家听后,不约而同的回答道:“佛光山。”

  我又问大家道:

  最早的中国寺庙叫什么名称?(河南洛阳白马寺。)

  中国最早的佛经何名?(四十二章经。)

  中国第一位出家人是谁?(朱士行。)

  中国第一位比丘尼是谁?(净检。)

  中国最大的经书有多大?多重?

  (在西藏萨迦寺,书长五尺,重三百公斤。)

  中国最大的幢有多高?

  (在河北省,有五十二公尺,十六层楼高。)

  中国最大的石刻经书有多大?

  (房山刻经,最大的一块有四十公尺。)

  中国最大的“佛”字有多大?

  (在四川,刻在石上,有三十尺大。)

  中国最大的佛像有多大?

  (乐山大佛,鼻子有二十六尺,耳朵可容二十人。)

  中国最小的佛像有多小?

  (是米粒的二分之一大,佛头只有发丝的二分之一大,必须要用十六倍大的放大镜才看得到。)

  中国最大的袈裟有多长?

  (有八十公尺长,要六个人花四十五个工作天才完成。)

  中国最大的石刻观音佛头有多大?(在山西省,有二十二尺。)

  中国最大的金佛?(用三千七百二十四斤的黄金打造。)

  目前中国一寺住最多的出家人是何处?

  (佛光山,有六百名僧尼。)

  最高寺庙?(普门寺,十二层楼高。)

  最早的佛教电视节目?

  (“甘露”,佛光山电视弘法委员会制作。)

  中国第一本精装佛书?(释迦牟尼佛传。)

  ……

  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要创纪录,只有在创纪录中,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今晚起连续两天,将在台中新民商工礼堂举行二场演讲,这次讲座是由台中光明狮子会主办。台中市长林柏榕先生也莅临现场。今晚的讲题是“禅者的生活”。

  九月 二十日  星期四

  上午九时,到新竹无量寿图书馆开董事会。

  新竹市政府社会科蒋伟民先生也到会场指导。会中提议,由于馆舍不敷使用,拟将扩建,经董事会一致通过,并建议扩建后的图书馆,要注重宁静、安然的书香气氛,及增辟静坐室,让看书看累的人,可以到静坐室养息。

  关世谦董事因故请辞,董事会聘为本馆顾问。我也当场辞掉董事长之职,董事会聘请我为导师。董事长改选由慈惠法师担任。

  下午要到台中时,路经三义乡,顺道参观了“西湖渡假村”的坡土、树木规画。

  今接永田给我的一封信--

  “师父!您在各地讲演弘法,真是辛苦。弟子感觉惭愧,没有办法替您分担一些辛劳。师父最近在台北和高雄的《金刚经》讲座,永田听了很受用,在此向师父报告一些心得。

  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一句偈的受用’。师父说:‘要存着佛教靠我的想法,不要想着我靠佛教。’听到这里,我的内心很感动。

  又:我们平常受人赞叹的每一句话,甚至被骂的每一句话,要用般若智能去领受,都可以成为很好的一句偈。

  师父还提到,我们每一个人出家学佛,您都要安排种种因缘,让我们学习,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感恩的心。除了感谢师父,也要感谢大众成就我们。您说:‘感谢因缘,就是有般若。’我要记住这句话!

  永田从五月初调到福国寺来,负责客房的管理,工作得很顺利,师兄弟间也很和谐、照顾,请师父放心。……”

  今晚在新民商工续讲“禅者的生活”。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九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五

  佛光山宗务委员会所属各院会暨单位主管联席会议,九时起,在*轮堂召开,出席列席者共计有百人之多。最近刚从澳洲回来的依训、印度回来的依华,都参与了开会。

  各单位将自己的工作内容、成效,与希望其它单位协助者,一一起来报告:

  文教基金会于明年元月一日至五日,要召开佛光山佛教青年学术会议,主题:“佛教现代化”。预计发表论文四十篇。专题演讲将邀请前日本佛大校长水谷幸正,总评论人请傅伟勋教授担任。

  本山佛光出版社,七月至九月的再版书计二十五种,五万五千册;新书,单册十二种,二万册;套书二种,共计一万五千册。

  下半年新书出版有:中国佛教小说大系、中国佛教散文大系、中国佛教历代经典宝藏。

  ……

  开了一天的会,议题多达十四项。会做主管的人也要会开会,不知重点所在,不知问题症结的析释,徒增议程的进行。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

  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

  讲学不尚躬行,为口头禅;

  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为人处事在遇到困境、瓶颈时,要能如“水”──遇山水转,遇石水转,遇岸水转,无论遇到谁,我转!因此在人生旅程上,何妨委曲婉转,流出我们自己的独特流域,流出我们自己理想的曲线。

  生活就像翘翘板,不是上便是下。

  九月 二十二日  星期六

  回山参加丛林学院联合讲习会的基隆学部同学,明天将移师到基隆正式上课,训勉大家在新学年、新同学、新环境下有个新的开始。

  不管在本山或分部的同学,地虽不同,但宗风思想是一样的。以前在社会上对本山的印象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入山门后,如何与宗风相应。在佛门里的早课、打扫、供养、行住坐卧、吃饭、睡觉都是在修行,修行以发心为首,立愿第一,诸佛菩萨的德行皆是因发心发愿、立志立愿所成就的。

  学习的过程中要自立自强,不要因别人的一句话而退失道心,凡事朝积极面、乐观面、好的一面去想。要有般若去体会一句偈的妙用。对委屈、挫折、逆境的考验要视之如肥料,也因此才能助长我们的道业。“全部接受”是学习的不二法门,要用欢喜心去面对周遭的人、事、物。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生感、冷心思想。

  课余之暇,培养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可以过滤思惟、提醒备忘、督促责任、不违承诺、洗涤心灵,帮助我们净化,提升我们的性灵。

  今天在座有四十三位同学,希望大家毕业时,不要流失一个。

  应信众部之邀,晚,在*轮堂和第十三期信徒讲习会学员座谈。

  “讲习”主要的目的是认真的灌输信徒们正确的佛门礼仪、观念。

  这一期的学员老、中、青都有,有的刚入佛门,有的则已学佛数十年,故所发问的问题深浅皆具。

  “如何增加自己的力量?”

  《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上有一段经文说──

  “小儿以啼为力,欲有所说,要当先啼;

  女人以瞋恚为力,依瞋恚已,然后所说;

  沙门婆罗门以忍为力,常念下,下于人然后自陈;

  国王以骄傲为力,以此豪势而自陈说;

  然阿罗汉以专精为力,而自陈说;

  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弘益众生。”

  修行,首先要为人着想,不要把自己的成就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否则人道不具,还谈什么佛道?

  九月 二十三日  星期日

  由常律法师主持的正德慈善医院彰化分院,今天落成。上午七时我从佛光山赶到彰化,参加其落成钥典礼。监察院长黄尊秋先生也参加此盛会。

  中午和心平等到鱼池乡,勘察总本山地形。或许是因日前台风的影响,入口处山崩路埋,无法入山,一行人就沿着山边休息、吃便当,享受一份意外的半日闲。

  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上,看见多处有车祸,出门在外,能平安就是福。

  晚,八时十五分回到山上后,即刻和英文佛学班同学讲话。

  学外国语文,只是一种工具,为将来弘法的方便。

  每个人要自我了解,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将来要往那个方面去发展?对语言特别下功夫者,可以做学问当学者,再不就是传教讲佛法,最基本者要能书写信函、翻译文稿……故要拟定自我的学习层次。

  人 生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要用在有用之处,不可浪费时间,学非所用。一个人的成功,发心、立愿、明理、人缘、能力、责任……都是成功的因素。读书,只是这些因素中的一项,就如六成就一样,要众缘和合。人读书读到某一阶段,先服务一段日子再读,才会体会自己的欠缺、不足、不够、不能。

  “读而不读,不读而读”,要理事圆融,不要将事理分开,工作也一样可以读书。我提倡办学,但不喜欢死读书,读书是要拿出来用,所以要读快乐的书,有“用”的书。

  最近满和写了一封信给我,我看了很感动──

  “……要做好一个出家人,是从发心、慈悲做起,而非从学问开始,我为了大家的希望、鼓励而读书,大家推着我去读博士,这些我不要,我是来出家的……”

  读书是为充实将来工作的能力,而非为名利,故对自己要了解清楚。

  学佛要制造很多欢喜快乐,而快乐非因金钱、感情,而是由心境产生。用对待的眼光,不以为然的态度处事,当然会不快乐。然人情的好坏就如春夏秋冬,受多了就能适应。要训练自己:

  一、要有思想--凡事多往深刻、广大、复杂、精密的层面去透视。

  二、要有胆量--有胆量才能担当、负责任、肯向前、受肯定。

  三、要有方法--方法即智能,为大体、为常住、为团体要用身口意一致去观察事委始末,而不是口说而已。

  生活原就是各种尝试,人生要不断开拓。

  九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一

  丛林学院的老师们在座谈,慈惠院长请我跟老师们讲几句话。

  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发展则要人才来弘扬,人才要靠老师来栽培,所以“老师”对佛光山的未来关系重大。从事教师工作者要比学生用功,日新月异的教学法,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按时缴交教材内容和进度,是老师分内的事。

  对传统的“科判”教学法要注重,旁征博引的充实教材内容让学生受用,是教学的目的。

  除佛学外,平时要不断提供给学生如对社会变迁、人事改革、时事简评……这一方面的新知。

  “大众慧命,在汝一人”,身为人师者,要有无怨无悔的烛光精神,为成就他人而燃烧自己。

  晚,七时,和学院出家众同学谈到“如何了解自己?”有几个问题要大家去深思──

  “我的心中有些什么?”

  “我的口中说些什么?”

  “我的脑海想些什么?”

  “我的双手做些什么?”

  “我的耳朵听些什么?”

  “我的日子过些什么?”

  ……

  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才是学习的目的,读书多不一定有用,心的能力才是真正发挥之处。故学什么在于有心与否,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什么人可以到国外去弘法?要具备些什么条件?”

  人人都可以去。能坚持自己的承诺、担当自己的责任,是先决条件,国外非天堂,一样要吃饭、睡觉、工作,还要习惯于当地的风俗、民情、气候、水土、语言、寂寞,及独当一面的应对能力。在澳洲的永全,其不回头的忍耐坚守,实是每一个要到国外服务的人最好楷模。

  我一生都很相信徒弟对我讲的话,虽然常常“上当”。只要有人发心要到国外,我都会答应,只要能坚守对我的承诺,我也会一切OK。

  “有什么方法,可以和异己者团结?”

  委曲求全、谦虚、低下、热忱、主动地跟对方沟通,是团结的方法。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九月 二十五日  星期二

  旅居美国休斯敦的前香港佛经流通处董事长严宽祜居士,日前由美抵台,下午一时三十分专程上山访问。

  严宽祜居士早在三十年前就和当时在三重埔负责佛教文化服务处的慈庄、慈惠认识(因那时都以通讯的方式向严居士购买法物),在佛教界严居士有“杨仁山第二”之誉,是因他对今日海内外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有莫大贡献。大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严居士在烽火中,以论吨的方式,向民间大量采购佛书,运送到香港成立“佛经流通处”,又怕时局不稳定,运了一百八十箱的佛书(约一万多册)到美国,寄存在沈家祯居士的宗教图书馆。

  晚,特请严居士和丛林学院的同学见面,请他谈谈从事佛教文化事业的心路历程。

  严居士对佛教事业的经营,四十年来如一日,只为佛教,没有自己,且愈做愈有信心,不为消灾、不为福寿,为的是要让佛教文化不灭,为真理传播而努力,这一点很值得大家赞叹。

  严居士在香港创学校;在美国创寺院;在佛门则念念于佛法、众生,热心宗教、文化,相形之下,我们应该惭愧。如何效法其精神并将之带到生活中,是大家要学习的。

  “人退休后,不做三宝事业做什么?”这是严居士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如何树立新形象?”

  一、不要轻视别人。

  二、不要争相领导。

  三、不要推卸责任。

  四、不要猜忌多疑。

  五、不要情绪冲动。

  六、不要观念不纯。

  七、不要缺乏信心。

  八、不要输给屈辱。

  九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三

  和严宽祜居士用完早餐后,陪其至各殿堂、陈列馆、编藏处各地巡山。中午严居士搭机去台北。

  下午一时,至树德家商演讲。“树德家商”的前身为“树德女中”,于一九六三年由校长张佩玉、董事长严超先生改制。目前校内设有家政科、幼保科、服装科等十六个科系,全校学生共计八千多人,到处洋溢一股青春的气息。

  为他们开示的讲题是--“一个观念四个方法”。

  慧性由印度回山,向我销假,并带回千条念珠。

  佛陀在讲经说法时,为更具体的让大家能体会经义,最常用的法门就是“譬喻”,如--

  因缘如条件、心性如明镜、心地如田地

  道谛如桥梁、法身如虚空、菩萨如慈母

  爱语如春风、四摄如磁石、求法如爬山

  皈依如靠山、布施如播种、惭愧如璎珞

  智能如光明、劝信如传灯、修行如作战

  慈悲如冬阳、闻法如求医、愿力如根本

  ……

  “将善心贴切表达,

  用微笑温暖世界。”

  九月 二十七日  星期四

  南印度摩诃菩提协会分会会长僧伽桑那法师(Sanghasena)来访,希望本山对位于北印度拉达克佛教的复兴给予支持,或请本山在该处(海拔一万一千多公尺)设一分院。

  僧伽桑那法师出生于拉萨,曾到过东南亚、日本、台湾各寺庙,每到一处,大家都介绍他一定要到佛光山看看。由此因缘,今日上佛光山。据闻印度出家众仅在一百到二百人之间,西藏喇嘛则有五千人之多,由于佛教在印度尚属再发展时期,并无女众出家。

  我建议僧伽桑那法师:台湾和印度的佛教要彼此来往,对有意学佛的印度女众,佛光山愿意提供奖学金,支助其到佛光山研究佛学,学会了中文再回印度去弘扬佛法。

  过几天依华要回印度,佛光山委托他带些小孩用的文具、衣服去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小朋友结缘,等有来往了再去参观拉达克地区。

  下午一时北上。

  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很多车子只有司机一个人,别无乘客,我似乎不曾坐过只有我一个人的车子,我的车子始终没有虚席。

  最近常收到徒众的来信,一天有时五、六封,也曾收过十多封,在寮房看信、打电话、听新闻报导、改文稿,实在忙得不亦乐乎。

  下个月初,就要到西来寺,为西来寺陈列馆添置的东西这两天正在装货柜,郑碧云每天都为此而南奔北跑,实在很辛苦。

  明天是教师节,有一连三天的假期,交通处为疏解假期回家的车辆,全线停止收费三天,可是今天的高速公路已非常壅塞,从泰山到台北只二十分钟的车程,却开了一小时。

  慈庄、慧军、依华到机场接由旧金山来台的陆铿先生。晚上八时与陆先生一起用晚餐。

  和普门寺住众一起收看九时三十分华视“今晚有约”节目。徒众对张小燕向导播说:

  “做节目不是为生气!”的表情非常欣赏,说是“真”传。

  九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五

  吴伯雄先生早上来访,轻便的上装,儒雅的风度,仍习惯称呼一声:“部长好!”这两天电视正有他要竞选台湾省主席的消息,对此吴部长的看法是: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有勇气面对选民的考验,他愿意接受这种挑战。

  吴部长是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全家都皈依妙果禅师。自卸下部长后,多了很多时间思考,深觉从事政治的人,也需要有宗教力量支持。吴部长平易近人的大众化性格,尤其为民众筹款而“卖”唱,更是拉近与民众距离的关键。吴部长戒烟已百多日,他笑着说:“市长戒烟不稀奇,老公卖局局长戒烟可稀奇!”可以感受到其毅力。

  中午十二时,在大悲忏法会上开示。今起三天共有二千多人在此分批礼拜大悲忏。

  平时我们对父母、兄弟姊妹会关心,那是他们和自己的关系密切,在世间上只要与自己有关者,不管有没有价值,我们都会喜欢。礼拜大悲忏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一、与教育有关:为西来大学筹募善款,过去佛教徒的慈悲都表现在养老、医疗、救济上,现在信徒水准已经提高了,发心于佛教的文教事业来培养人才,改善社会风气,净化人心。《金刚经》云: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其功德不及百分之一的四句偈佛法布施,大家在此礼忏不仅可以消灾,更可以拜出一所大学来,提升了佛教教育文化,意义特别殊胜。

  二、与我们的未来有关:过去中国人都是接受外国人所办的大学,如辅仁、东吴、东海……但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已有力量到国外去办学,一扫昔时伸手等待别人救济的窘状。此功德不但今生今世受益,也影响到生生世世消灾免难的福祉,我们希望李总统、郝部长,乃至邓小平、杨尚昆都能知道,佛光山的信徒正全心全力的为在国外有一所自己的大学而努力。

  三、与观世音菩萨有关:大悲忏是以观世音菩萨为主,从《普门品》中我们知道菩萨为众生免七难、救三毒、满二求愿,更有显益与冥益的加持,对我们日常生活幸福快乐关系非常密切。

  四、与一切有关:为成就好事、为佛教兴隆、为子弟念书、为中美文化的交流……与大家都有关系。既然有关系,希望大家都一起来关心它。

  向与会的信众介绍到普门寺参观的严宽祜居士。

  陈履洁先生(国防部长陈履安的弟弟)来访,要我为其制作的“心经钢版刻”上写几个字--

  “般若心经,是智能吉祥的圣典。经云:‘度一切苦厄’、‘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实是保护人生安全之宝也。”

  并写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送给陈履洁先生,“悲智双运”请陈先生转送陈部长。

  晚,七时三十分至中坜艺术馆佛学讲座。

  这次讲座是由桃园县政府主办,一连三天,主要是为环保而讲。

  九月 二十九日  星期六

  曹仲植先生一直有个心愿,要到印度圣地竖立圣地历史说明牌,委托我着手去做,今特嘱将要回印度的依华与其连络。

  上午到新店广恩老人养护中心,与工作人员开示。广恩养护中心专收容一些中风、痴呆、行动不便的老人,目前计有一百二十八位残障老人,由负责人林美惠及多位护理人员二十四小时看护。

  面对这在此默默发慈悲心、行菩萨行的工作人员,我由衷地感动和尊敬。莲花长于污泥,佛陀成道于娑婆,地藏到地狱救度众生,观音到处救苦救难,在愈苦的地方愈能成就自己的道业,满心祝福这些在人间实践慈悲、忍耐、爱心的护理人员。

  我也一间一间去和这些老人握手、交谈,深深体会老病的悲哀。

  晚,到中坜艺术馆讲座前,先至中坜佛光念佛会去探望身体违和的慧基法师。到此之前,在普门寺我已为来参加大悲忏的信众,作了两场开示。

  中坜地区是属客家范围,客家民风非常淳朴,以前的闽南妇女缠足,客家人却没有这种风俗,所以客家妇女可以下田种田,养成能养家的能力。客家人的读书风气很盛,有一首“读书好”歌谣可证--

  “自古好言书说尽,书是智能之宝藏;

  人生在世不读书,如牛如马如猪羊;

  书中自有博士帽,书中自有好头路;

  书中自有福禄寿,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到用时方恨少,劝你爱惜好光阴;

  游游荡荡混日子,辜负青春多可怜;

  自古将相本无种,求学读书须用功;

  发明创造靠学问,成功立业靠读书。”

  在西来寺服务的茅恺枬小姐,今介绍魏得栋先生来访,魏先生的正心国乐团曾在西来寺表演过。承魏先生好意要送十部古筝给丛林学院,非常感谢他的发心。

  九月 三十日  星期日

  慈惠、永余、永如、永肇、永均、满义等上午陪我到基隆学部巡视,才一进门,学生们就列队在门口欢迎,依我过去的习惯,只要有人迎送,我下一次是不会再来的,徒众应该了解我这个个性。他们不但欢迎,还唱歌:

  “基隆学部我的家,

  清净辉煌;

  梵呗庄严音幽扬,

  给人欢喜(信心、希望、方便);

  佛光山、极乐寺,

  都是我的家,

  温暖宁静又安详,

  学佛好道场。”

  这是学部同学献给我的歌。

  四十一年前我到台湾来第一个接触的寺庙就是极乐寺,一九四九年二月随僧侣救护队到基隆上岸时,惊讶地发觉台湾还有寺院,但不敢进去,只在门口瞭望,四十年后的今天,昔时小庙已变成现在八层大楼的规模。人一生做事,辛苦不要紧,慢慢来不着急,只要不死,都有希望依愿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生就要把学生做好,如果连学生都做不好,更别谈要做老师。同样的,人都做不好,如何成佛?故在人生舞台上立场要站好,做好自己的角色。大家虽然在学部,但要有整体概念,“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是我的理想,过寺院的生活但也有丛林的组织,二而为一,彼此不分别。在学习之余,对常住的环境、需要,要多给关心、支持。

  佛光山是个四众道场,不管出家、在家彼此要互尊互重,和乐相处,大家要在道业上争长短,不要在是非、烦恼中绕圈子。学习委屈、忍耐,才有力量办道。

  随后到普门杂志社和负责的徒众、工作人员开个小型座谈会。十一时赶回普门寺,为礼拜大悲忏的信众开示。

  我每天的行程就像在赶场一样,又喜作不请之友,虽辛苦、虽忙累,但在心甘情愿下,却法喜充满。

  下午二时讲第二场开示,三时三十分,到桃园讲堂主持一场一千二百多人的皈依。桃园讲堂在落成时举行过一次千人的皈依,时隔才一个月,又有这么多人要皈依,由此得见讲堂的度众能力。

  这一次到台北来,利用空档写毛笔字送给来参加大悲忏的信众,共计写了二百一十二张。

  晚,在中坜艺术馆作第三场演讲。

  这三天桃园县长刘邦友先生及多位县府人员都前来听讲。吴伯雄先生今晚也到现场,特请他和大家讲几句话。

  凌晨一点二十分回到佛光山,一路上虽很辛苦,但在家等候为我开门的满荣、满彻更辛苦。

  我很怀念三十年前在雷音寺时,一群人到乡间布教后,骑着脚踏车回雷音寺,吃米台目泡糖水的点心,东南西北地谈着……。三十年来弘法事业不曾断过,现实的环境和优渥的条件比当时不知好过几十倍,但那份亲蜜如天伦般的气氛,却反而疏远了。

返回目录

----------------------------------------------------------------------------------------------------------------

更多星云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