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权: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2课 利他的练习,可以从无我开始
吴若权: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2课 利他的练习,可以从无我开始
从事营销顾问工作多年,“贡献最高价值,追求顾客满意”是被各界遵奉而且认可的原则。然而,以佛家修行的层次来说,还有更高层次的定义,根本不需肯定自我的价值,因为自我是不存在的。
乍听这样的说法,的确很玄妙。圣严法师用了浅显易懂的比喻,一点就通。
他曾经拿一个贝的化石给某位董事长看,问对方:“这是什么东西?”
董事长回答:“这是贝壳。”
他说:“它不是贝壳,而是贝的肉啊!这不是壳、而是肉的化石。”
贝肉,本来是有生命的,而经过千万年之后,变成一块石头。通常,当有生命的时候,贝才有价值,而贝肉的化石,已经不能吃了,它还有没有价值呢?就要依人而定了。
有的人把它当成装饰品,是有价值的。从这个层次来看,因为这颗贝肉长得很漂亮,它的化石就是将它活着时的生命价值一直保留下来,才有人会愿意把它当成装饰品来看。
而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人的价值,其实就是对别人精神领域的影响力、对别人需求的满足程度。漂亮的贝肉,变成化石,得到别人的欣赏,满足美感的需求。但是,人的遗体就算变成化石,也没什么特别值得欣赏的。除非是像不久之前,考古学家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曼托瓦附近,挖出一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男女骨骸,他们以面对面互相拥抱的姿势合葬,双手互相环抱对方脖子和手臂,双腿还交缠在一起,用这个姿势合抱了超过五、六千年之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研究,有莫大的帮助。
而我们应该留下来的,是一些精神的文明、精神的资产,让整个社会、和后代子孙,也能够享有。至于是否留下自己的名字,并没有关系,就像那个贝肉一样,它没有名字,但是留下了美感和历史,可以长期供人欣赏。
从古至今,有的人把“财产”当成“我”、有的人把“权位”当成“我”、有的人把“名誉”当成“我”、有的人把“事业”当成“我”,但是在佛法的世界里,“我”本来就不存在,将来也不存在,毋须执着。
有句话说:“人死留名,虎死留皮。”老虎留下来的皮还可以给人家用,人死留了名,若能给让后人崇拜或是学习坚强,固然很好,但是对他自己本身来说,这一切也已经灰飞烟灭都不存在。
超脱了自我,达到“无我”的境界,既能“不自利”,同时能“利他”,也能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就是很自在的了。如果,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就会患得患失。只要能做到凡事为别人想,就不会患得患失,超脱到“无我”的层次,也就是《金刚经》里所讲的,在时空之中,以无我为我,这才是自我的最高境界。
《金刚经》有段经文说:“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相,是指自己对我的概念。人相,是指看见别人和自己的差别。众生相,是从我相和人相发展出来,对所有众生的观感,甚至有差别待遇。寿者相,是指时间里的自我生死概念。
四相本身其实就只是一个相而已。我相、人相、众生相、是空间的关系,寿者相是时间关系。当时间和空间都消失了,就没有什么好牵挂,也没有什么值得计较了。这个层次的自我,是最值得追求的。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