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经筏集:修行本起经
白话佛经筏集:修行本起经
白话文参考
第一 现变品
我是这样听说的。一天,佛在迦维罗卫国 —— 释氏精舍尼拘陀树下,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们一起。这些大比丘都是阿罗汉,曾经在过去世中跟随过佛,修清净的梵行,烦恼已尽,意念开解,内心没有污垢。大比丘们得着众智慧,随心自在,明了一切境界的真义。他们能远离重担,心中所愿如意。大比丘们贪嗔痴已尽,对正见开解明了,三神足圆满具足,并进入了六种神通力。
《注释》
三神足: 一)神通变化;二)观察他人的内心;三)教导告诫
六种神通力:一) 如意通,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二) 天眼通,能看见种种形象,没有阻碍;(三) 天耳通,能听闻种种声音;(四) 他心通,能知道众生种种心思;(五) 宿命通,能知道自身及众生的千万前世之事;(六) 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
另外,有不可数算的比丘尼们,和五百位甚爱真道、内心俯伏者。不可数算的优婆塞、优婆夷们,不可数算的异端修学者、婆罗门、尼揵(二十种外道之一)等,普众广泛地前来集会。以下一切诸位:四天王、忉利天王、炎天王、兜率天王、尼摩罗提天王、波罗尼蜜天王、梵天王、甚至阿迦腻吒天王,他们各与无量无数的大众,全都前来集会。又有诸位龙王: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一一尊神,他们也各与眷属们,全都前来集会。白净王、无怒王、无怨王、甘露净王、以及迦维罗卫国中的九十万(原文,九亿)位长者们,各自带领着官属,一时间前来集会。大众们向佛行礼,然后退却,坐于一面。当时,佛身放出三十二种相好光明、八十种随形好光明,普照三千世界,如同月亮中盛满了星星,特别明亮,威神堂堂。
《注释》
九亿:古代一亿,代表十万。下文与亿有关的具体数字,依此计算而得。
众位圣贤的大王们以及一切在场会众,都心存疑问,各自念道:“太子出生在迦维罗卫国,成长在白净王家中。他舍弃家族,放弃了王位,修学真道,得成佛号。那么佛在树下是修行了六年得道的,还是修行了十二年才得真道的?” 他们又念道:“佛陀本是修行了什么方术,以致这般的崇高伟大?佛陀是侍奉跟随了哪位导师,以致今日特别的尊贵?佛陀初始是修行了那种法门,得以成佛?” 佛知道在场大众心中都有疑问,便对大目揵连说:“你能为如来演说:佛本初是从何处结下因缘起源的吗?”
于是目揵连,即从座起,向前整理衣服,双手合十,长跪着对佛说:“好的,世尊。今日承蒙佛的威神,持佛神力,为了一切大众的缘故,将广为演说。佛曾经说过:‘佛在过去世中,无数劫以前,本也是凡人。从本初求学佛道以来,灵魂和身躯,周遍历经了五道。一个身躯坏死,再去受报另一个身躯,如此历经了无数的生生死死。假如说将天下所有的草木,都斩下来作为筹码,来数算我世世中受报的身躯,也不能数尽。天地的开始和终结,称为一劫。而我生生世世中的身躯,就算以天地开始和毁坏为单位来数算,也不可数算记载。所以我感伤世间众生,他们缘由贪欲,在长久之中,流淌沉没在爱欲海中。而我却独要反其道而行之,复原本初的样子。我勉励自己,通过独特的反行,才得以出离。我世世代代在勤苦中,而不感到疲劳。我虚心又乐于安静,无所作为,没有欲望。我破损自己的财物,去布施他人。我至诚地持守戒律,谦卑忍辱,勇猛精进,一心思想着微妙的道理,学习圣人的智慧。我以仁慈救活天下那无穷无尽的悲伤和困苦,又以安慰浇灌着天下忧愁。我养育着众生,救济苦痛中的人们。我承蒙侍奉诸佛,离别世间诸多障碍,得以觉悟,成为真实的人。累积的功勋,不可叙述。
往昔,锭光佛 兴盛世间时,有圣王在世,名号 灯盛治,国名 提和卫国。那国人民长寿,慈心、孝顺、仁义。国土肥沃,产出丰盛。那个世代,国家太平祥和。那时,圣王生下一太子,名叫 灯光。太子聪明,智慧远广,世间少有人能与匹配。圣王爱念太子,惊讶太子竟然如此奇异。圣王临终之时,把国家托付给了太子。
太子 灯光 心中念道,世间无常变化的道理。便又将国家传给了弟弟,自己即时出家,成为了沙门。太子修行成道,佛号 无上至尊。那佛神德光明,不分昼夜。跟随佛陀的比丘有六十二万之众。那佛游行世界,开导教化群生。又即将归回 提和卫国,度脱各种姓的民众以及国臣。那佛与大众们,游行回到了本国。
那时,国中的百官和群臣,认为佛引领着大众前来,是要攻打夺取王位,便共议论道:‘如今应当兴师搬兵,前往抗拒,不要将国家交给他。’ 国家率领着兵师,准备抗拒佛。佛以六种神通力,逆照其心。他幻化出一座大城,城池广大严峻,与提和卫国的那座城相对。佛哀愍国人,想要令其得着解脱,即幻化变出二座琉璃城。那二座城通透洞达,内外相照。佛又幻化出六十二万位比丘,他们如佛无异,变化出种种示现。
国王看见此番场景后,内心惶恐,本初对佛的疑虑得着开解,进而心怀俯伏。于是,国王出城,前往佛处,向佛陀叩头自我懊悔:‘我禀性无知凶暴,竟然向佛心怀恶意,真是被那些愚昧人误导了。幸好明白了真相,但愿佛回到精舍,我在七日之中,当修建供养场所,前来奉迎至尊。’ 佛知道国王心意,便默然接受。于是国王问群臣:‘当如何奉迎圣王呢?’ 大臣们回答:‘迎接遮迦越王,采用的礼节是这样:先修整装饰国土:将面积四十里之内的道路铺平整治,然后将香汁洒在地上。用金、银、珍宝、美玉等七宝修建栏杆横木。起造诸多悬挂着彩色绢帛幡旗的幢,顶上安置花织的幢盖。城门、街巷都修整装饰。同时,弹琴鼓乐,如同忉利天一般。散花燃灯,烧众多名贵的香,敬重地陪伴在道路边。’ 这些供养在七日内办妥后,国王下令,亲自在群臣百官的引导和跟从下,躬身迎接佛。
佛哀愍人民,告诉比丘们:‘应国王的邀请,大家都准备收拾下自身,然后出行。’ 比丘们接受命令,前行至本国。佛告诉比丘:‘你们看这些供养和摆设庄严吗?它们看上去光彩夺目吗?我在往昔远古时期,前往诸佛处,庄严供养。如今他们也是这样对我。’
当时,有位修行外道的儒童出家人,名叫 无垢光。 他虽然年幼,但聪明睿智,志向远大,心胸弘大包容。他隐居在山林,安守清静,修行禅法。研习书中的奥秘知识,并对书中内容无所不知。他心中思想,要以供养来回报导师的恩典。他辞别了山林,出游教导开化众生。无垢光路过一个村庄,村中有位外道出家人(以下称之为外道师),名叫 不楼陀。那外道师盛大地祭祀 大自在天 等诸神殿庙,满了十二个月,又以饭食供养八万四千位外道门徒。到了年底,他又准备着金、银、珍宝、车、马、牛、羊、衣被、缯彩、鞋子、七宝之盖、锡杖、澡罐,布施给那位应受这些供养的最智慧之人。
当时,七日还未满(民众还在整治各处,准备迎奉佛)。儒童菩萨,进入那些人群中,向他们讲论真道,演说其中意思,这般过了七日七夜。当时,人群听儒童菩萨讲道后,欢欣踊跃无量。不楼陀心中甚是欢喜(认为儒童菩萨是最智慧之人,配受这些供养),于是将女儿 贤意,施给了菩萨。
菩萨不接受女子,只是在其中选择了伞盖、锡杖、澡罐、鞋子、金银钱各一千,来奉献报答给本师。菩萨的导师欢喜,又将这些供养共相分散布施。儒童菩萨,再次辞别了导师,外出游行。当时,菩萨的诸位同修,(按导师吩咐布施供养)每人赠送人众一银钱。儒童菩萨随即前行入国,他看见国人正在欢欣匆忙地整治道路,洒水打扫、烧香,即问行人:“为何要这样做?” 行人回答:“锭光佛今日要来此,所以将施舍物摆设供养。” 儒童听到‘佛’后,欢喜踊跃,恭敬地连同体毛都竖起。他问行人:“佛从哪里前来,当如何供养呢?” 行人回答:“只有持着花香、缯彩、幢幡。” 于是菩萨,便前行进入了城,勤求供养物品。他在片刻间,寻遍了整座城,但却什么也没得到。国人说:“国王下令,禁止花香交易,七日中独独用以供养佛。” 菩萨听后,内心甚是不乐。片刻之间,佛陀已到。佛知道童子的心思。当时有一位女子,手持瓶子,瓶中盛着花。佛放出光明,彻照花瓶,花瓶变成了琉璃,内外都能相见。菩萨内心相中了这花瓶,便前往说偈颂:
银钱凡五百 请买五茎花
奉上锭光佛 求我本所愿
《偈颂意思》:我以世间的五百银钱,恳请买您这五茎花。我以此奉献给锭光佛,求圆我本来的心愿。
女子说偈颂,回答菩萨:
此花直数钱 乃顾至五百
今求何等愿 不惜银钱宝
《偈颂意思》:这些花只值几个钱,为何要出价五百呢?你现今求的是什么心愿,要不惜珍贵的银钱?
菩萨即时回答:
不求释梵魔 四王转轮圣
愿我得成佛 度脱诸十方
《偈颂意思》:我不求成为帝释、梵、魔鬼、或四天王、转轮圣王,我只是心愿能够得以成佛,度脱十方的诸众生。
女子听后,说道:“善哉,快哉!但愿您的心愿速速得成。愿我在后世中,常能成郎君的妻子。”
菩萨即回答:
女人多情态 坏人正道意
败乱所求愿 断人布施心
《偈颂意思》:女人多有情爱姿态,它会破坏人修行正道的意念,败坏打乱修行人原本的心愿,断除他人布施的心。
女子回答菩萨:
女誓后世生 随君所施与
儿子及我身 今佛知我意
仁者慈愍我 唯赐求所愿
此华便可得 不者钱还卿
即时思宿命 观视其本行
以更五百世 曾为菩萨妻
《偈颂意思》:女子发誓:‘我在后世中,将听任郎君布施,甚至是我们的儿子或我自己的身体。今日佛知道我的心意(可以为我作证)。但愿仁者慈心怜愍我,我只需您赐予这个心愿。您如果答应的话,这花就可得着。如果不答应的话,钱就还给您。’当时,女子想起了前世中的命途,看见了本初的行为。知道在五百世之前,曾经是菩萨的妻子。
于是,菩萨许了女子的心愿,欢喜地接受着花离去。女子甚是喜悦,说道:“今天我的身体虚弱,不能前去。请替我带二朵花去,奉献给佛。” 正在那时,佛到了。国王、臣民、长者、居士、以及各自的眷属们,一同围绕着佛千百重之多。菩萨想要前去散花,却不前行不了。佛知道菩萨的心意,将地面变成泥,人群被分散到两边。菩萨这时方才得以前行。菩萨散出五朵花,花朵却都停止在空中,变成了花盖,面积覆盖七十里。另二朵花停留在佛的两肩上,如同生了根一般。
菩萨欢喜,将头发散开铺在地上,说道:“但愿尊者踩在上面。” 佛言:“岂可踩呢?” 菩萨回答:“只有佛能踩。” 如此,佛才踩在头发上。佛停留住脚步,散发出笑容,口中放出五色光。光芒在离口七尺处,分成两束。一束光绕佛三圈,照耀三千大千国土,无不触及。然后返还,从佛头顶灌入。一束光,向下射入十八层地狱,地狱苦痛一时得着安隐。诸位弟子对佛说道:“佛从不妄笑,但愿述说其中意思。”
佛言:“你们看见这位童子了吗?” “是的,看见了。” 世尊言:“这位童子在无数劫中,修习清净。他降伏了自己的心,又舍弃了性命。舍离了欲望,持守空寂,处在既不生起也不灭散中。无所依附的慈心,通过不断累积功德,和修行本愿,如今得着了。”
佛告童子:“你在之后百劫时,将得以作佛,佛号‘释迦文、(汉字翻译:能仁。下文称之为:能仁菩萨)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作佛的那个时劫名叫 波陀,那世界名叫 娑婆。你的父亲名叫 白净,母亲名叫 摩耶,妻子名叫 裘夷,儿子名叫 罗睺罗,侍者名叫 阿难,右边的弟子名叫 舍利弗,左边的弟子名叫 大目揵连。你教化五浊恶世中的人众,又救度十方脱离苦痛,就如同我今日一般。”
能仁菩萨(儒童菩萨),听了佛的预言后,欢喜踊跃,心中疑惑解除,不再盼望着什么。他豁然开朗,进入无想中,寂静入定,达到清净境界。心如如不动,不需再克忍诸多境界。菩萨身体即时踊跃而起,悬在空中,离地七仞高(十六米左右)。然后又从空中下来,向佛足顶礼,成为了沙门。佛说偈言:
汝当于是世 把草坐树下 戒力定慧力 降伏魔官属
汝行圣人场 打震甘露鼓 愍念众生故 续转无上轮
汝当于是世 善权无上慧 九十六外道 皆令得法眼
汝当于是世 慈哀行四恩 施惠法甘露 灭除三毒病
《偈颂意思》:
你将在这个世界中,安于树下,坐在草地上。你将以戒力、定力和智慧力,降伏魔鬼并其官员家属。
你将行出圣人的事业,敲打震动甘露般的法鼓。你因为怜愍顾念众生,所以延续着转动那无上*轮。
你将在这个世界中,以巧妙令人接受的无上智慧,令九十六种外道,都得着法眼。
你将在这个世界中,以慈心哀愍,修行四恩。以恩惠施舍甘露般的佛法,灭除三毒带来的病苦。
《注释》
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
众生恩 —— 无始以来一切众生轮转在五道中,又在多世中互为父母。所以说,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诸众生类对自己的大恩,犹如现世父母,等无差别。
国王恩 —— 国王福报最胜。虽生于人间,却得着自在。国王以正法治世,能使众生安乐。国中若有人修善,所修福份,修善人得五份,国王常获二份。因为修善人依赖国王,得以修善。国王若以善法教化世间,诸天善神常来守获。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重辅佐仁王,尊重他如同佛,此人现世安隐丰乐。为什么呢?一切国王,在过去世中,受如来清净禁戒。常成为人中之王,安隐快乐。
三宝恩 —— 三宝即佛法僧。三宝可尊可贵,名之为宝。三宝利乐众生,无有休息。功德宝山,巍巍无比,福德甚深,犹如大海。智慧无碍,等于虚空。一切众生,由于烦恼业障,所以沉沦在苦海中,生生死死没有穷尽。而三宝出于世间,作大船师。能截爱流,超升彼岸,所以恩典难报。
能仁菩萨,侍奉锭光佛,直到佛陀涅槃。菩萨奉持清净的戒律,守护正法。他以慈心、悲心、喜心、守护心对待众生,又以恩惠施舍仁爱,平等地利益众人,并不倦怠地实施救济。
《注释》
慈心、悲心、喜心、守护心:具体参考34页。
能仁菩萨寿终后,往生至兜术天上。他为了救度一切处在昏暗中的众生,从天上下凡,成为转轮圣王 —— 飞行皇帝,并有七宝引导跟从着他。是哪七宝呢?一,宝金轮。二,宝神珠。三,宝玉女。四,主管宝藏大臣。五,领兵大臣。六,鬃毛上串着珠子的绀青色宝马。七,尾巴鬃毛上串着珠子的白色宝象。
什么是宝金轮呢?那金轮有千辐,轮中雕镂着文字,并有众宝填在缝隙间。金轮光明洞彻,超过并隐去了日月的光明。金轮将在大王的上方,大王若是心念着,要乘坐金轮出行,金轮便转动。大王乘坐金轮巡视天下,须臾之间,遍及各地。所以命名它为‘宝金轮’。
什么是宝神珠呢?到二十九日夜晚,月亮快要消失时,将神珠悬挂在国土空中。神珠在那国土上,依随国土面积大小,明照内外,如同白昼一般,所以命名它为‘宝神珠’。
什么是宝玉女呢?玉女身体在冬季时温暖,在夏季时清凉。她口中散发出青莲花香气,身体散发出栴檀香味。她饮食后,食物自然消失化去,所以没有大小便带来的厌恶,也没有女人下体的不洁净。玉女的头发与身形等长,既不长点,也不短点。她的肤色既不白,也不黑。体型既不肥,也不瘦,所以命名她为宝玉女。
什么是主管宝藏大臣呢?大王如果想要得着金银、琉璃、水晶、摩尼、真珠、珊瑚、珍宝的话,只要这位大臣伸手指向大地,地即现出七宝。伸手指向水,水即涌出七宝。伸手指向山,山即现出七宝。伸手指向石,石即迸出七宝。所以命名这位大臣为主管宝藏大臣。
什么是领兵大臣呢?大王如果想要得着四兵种的话,即所谓的马兵、象兵、车兵、步兵。领兵大臣便会对大王说:“大王想要多少数量的兵种?” 不论大王是想要上千、上万、还是无数,只要转眼之间,兵众即置办完备,兵众行军阵型严整。所以命名这位大臣为领兵大臣。
什么是绀青宝马呢?那马的肤色呈青红色,鬃毛上串着珠子。擦拭洗刷马身的时候,珠子则会从身上堕落下来。但在须臾之间,鬃毛上的珠子又生长如故,鲜艳光洁超过先前。宝绀马的鸣叫声,能传闻一由旬之远。大王那时乘坐宝绀马,巡视天下,早晨离去,傍晚归还,宝绀马却也不因此感到很疲劳。马蹄接触的尘土,都变成金沙。所以命名它为宝绀马。
什么是宝白象呢?那象的肤色呈白色,眼睛呈青红色。双手、双足底、双肩、颈项七肢平满,力量胜过一百头象的总和。白象尾巴上的鬃毛串着珠子,珠子颜色鲜艳而且光洁。白象的口中长有六颗牙,象牙呈七宝色。大王若是乘坐它,一日之中,能周广遍及天下。早晨前往,傍晚返还。白象既不劳累,也不疲倦。它若是渡水,水不摇动,象足也不会沾湿。所以命名它为宝白象。
那时国民的寿命达八万四千岁。后宫中的宫女,各有八万四千名。圣王有一千位王子,各各仁慈、勇敢、英武,一人可挡千人。圣王以正道治理天下,教授人民百姓学习戒律、美德、十善业。那时天下太平,风雨顺应时节。五谷成熟,人们食用少病。五谷味道如同甘露,人民食用后气足力盛,但唯独还剩七种病:一,寒冷;二,酷热;三,饥饿;四,口渴;五,大便;六,小便;七,意念中的欲望。圣王寿终后,再次往升至梵天,成为了梵天王。菩萨或往生天界成为天帝,或下凡成为圣主。如此终而复始地往返天界和凡间,历经三十六回。菩萨为了救度众人,随时出现。
菩萨如此勤苦地历经了三个阿僧祗劫,直至劫期将要尽终。菩萨怜愍哀伤一切众生,想要使*轮无边际地转动下去。他为了众生的缘故,投身喂饿虎。菩萨勇猛精进,如此超越了九个时劫。能仁菩萨在第九十一个时劫中,修行道德,学习佛陀的意愿,无极限地施行六度:即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菩萨以巧妙他人接受的方便方法,以慈心、悲心、随喜心、守护心,育养众生,视众生如同自己的婴儿。菩萨侍奉诸佛,累积功德无限。菩萨在累劫中勤苦修行,最终通往十地菩萨处。在当生候补成佛处,成就了功业和志向,获得无量的神通和智慧。菩萨期待着成佛时机的来到。
菩萨当下作佛,在兜率天上,发起四项观察。他察看着大地,又察看着自己前世中的父母。察看自己将投生在哪个国中实施教化,又察看当先度谁。白净王,是我累世中的父亲。拘利刹帝有二个女儿,当时正在后园池中沐浴。菩萨举手指着她们,说道:“这是我生生世世中的生母。”
菩萨当下前往女子腹中出生。那时,有五百位梵志都有五神通。他们想飞过皇宫城墙,却都不能过。他们惊讶地互相说道:“我们的神足,连石壁都能穿过。今日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不能越过呢?” 梵志的师傅说道:“你看见这二位女子了吗? 其中一位女子的腹中,将出生一个具备三十二种相好的大人物。另一位女子的腹中,将出生一个具备三十种相好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威神力,令你们失去了神足力。” 当时,这声音传闻遍及天下。白净王听到了这声音后欢喜踊跃,他贪想着‘飞行皇帝’能前来投生在自己家中,即便前去求索,迎娉女子为妻子。迦夷卫国,地处在三千日月、一万二千天地的中央。过去、将来、今日的诸佛,都出生在此地。
第二 菩萨降身品
于是,能仁菩萨化身乘坐着白象,前来母胎中。在四月八日那天,白净王夫人沐浴涂抹了香油后,身穿崭新的衣服,正在小睡一会安养身子。她梦见空中有个影子乘坐着白象,光明照遍天下。那乘坐白象之人,在弹琴鼓乐声、散花烧香中,前来自己的身上,又忽然间不见了。夫人惊醒。白净王问道:“是何缘故惊动了啊?” 夫人回答:“刚才我在梦中,看见有个人乘坐着白象,从空中飞来。他在弹琴鼓乐、散花烧香中,前来我身上,又忽然间不见了。我因此惊醒。” 白净王听后,感到恐惧,心中不乐。他召来占相大师 随若耶,让他占卜夫人的梦。相师说:“这个梦是大王的福气啊,值得庆幸。有圣神降临在胎中了,所以才会有这般的梦。这孩子出生后若是在家的话,那么将成为转轮圣王 —— 飞行皇帝。若是出家学道的话,将得以作佛,救度十方众生脱离苦难。” 白净王听后,心意欢喜。大王夫人听后,于是身体心念和雅,说偈言:
今我所怀胎 必是摩诃萨 婬邪嫉恚止 身心清净安
心常乐布施 持戒忍精进 定意入三昧 智慧广度人
观察大王身 敬如父以兄 瞻愍人民类 亦如己赤子
疾病医药疗 饥寒施衣食 怜贫敬尊老 乐令生老灭
诸在狱闭系 毒苦愁怖恼 愿王加大慈 一时赦罪过
今我不欲闻 世俗音乐声 志趣山林宴 清净寂默定
《偈颂意思》:
“今日我所怀的胎,必定是大菩萨。我的淫欲心、邪恶心、嫉妒心、嗔恨心止住了,身心清净安乐。如今我的内心常常乐于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安定意念入于正定中,又有智慧可以广泛救度他人。如今我视大王的身体如同我尊敬的父亲,又如同我的兄长。如今我看顾怜愍民众,如同自己的婴儿。如今我看见有疾病的,施以医药治疗;看见有饥寒的,施以衣服和饮食;怜惜贫穷者,尊敬老人;内心乐于令他们不再有出生和衰老。
一切在牢狱中被关闭束缚的人啊,你们遭受毒苦,心怀忧愁、恐怖、烦恼。但愿大王加以慈心,一时间赦免你们的罪过。如今我不再想听世俗的音乐声,志趣转而向往山林中,清净、默然、寂定。”
于是分散在各地,数量如同稻谷般多的小国王们,听说大王夫人怀孕后,都前来朝贺。他们各以金银、珍宝、衣被、花香,由衷地恭敬贡奉,口称吉祥的赞辞。守护胎母的无数夫人们,伸手规劝避让,不想使诸小王们劳烦大王夫人。自从夫人怀孕后,上天贡献了众多口味的饮食,令夫人精气补益,自然得着饱足,不需再享用大王的厨宴。
十月日辰已满,太子在胚胎中身躯已经成熟。到了四月七日那天,夫人出游,路过‘流民树’下,那树上盛开着众多花朵。到了夜晚,明星出现天空时,大王夫人拉挽着树枝,太子便从母亲右胁出生堕地。他行走七步,举手说道:“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之内皆是苦痛,我当令其安乐。” 太子说完,应时天地大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国土,莫不大显光明。释梵四王与其官属、诸龙鬼神、阅叉揵陀罗、阿须伦,都前来侍卫太子。有龙王两兄弟,一个名叫迦罗,另一个名叫郁迦罗。它们一个在太子左边降下温水,一个在太子右边降下冷泉。帝释天和梵天,手持天衣包裹着太子。天空中降下花香,并伴有弹琴鼓乐。熏香、烧香、捣香、泽香,充满了空中间隙。夫人抱着太子,乘坐着交龙车,在幢幡、歌舞音乐的引导跟从下,回到了宫中。
大王听说生了个太子,心怀喜跃。他与大众、百官、群臣、梵志、居士、长者、相师,一起出宫前往迎接。大王的马蹄一触地,五百处隐蔽世间的宝藏,一时显现,大饶益世间。那时,外道师和相师们聚集而来,他们普广称呼万岁。太子被起名为悉达。大王看见帝释天、梵天、四王天、诸天龙神弥满着空中,便对太子敬重肃穆,但却不知下马礼敬太子。那时,队伍还未到城门。在经过全国最盛名的神庙时,外道师和相师们都建议:“应当让太子礼拜神像。” 太子即被抱入了神庙。只见诸神的形像,全都被颠覆。外道师、相师、一切大众,都说道:“太子实在是神奇,实在是奇妙。太子的威德感化了诸天,以致天神都皈依与他。” 于是都称呼太子为‘天中天’。他们回到了宫中,天上降下了应配的三十二种祥瑞之相。
一,地大震动,大丘陵都被夷平;
二,街巷自然洁净,臭秽处变成香气;
三,国土界限内的枯树,都长出了花叶;
四,皇家园林中自然生出了奇异的甘果;
五,陆地上生出了莲花,体大如车轮;
六,地底下隐蔽之物,都自然显现;
七,地中藏有的宝物,都显现精明。
八,收藏起来的衣被,披在梁柱上。
九,一切河川流水都停止了流动,显现出澄清;
十,风停止,云除去,空中清明;
十一,天空的四面,降下细雨,滋泽着香气;
十二,明月般的神珠,悬浮在殿堂中。
十三,悬挂在空中的火烛,都不再需要;
十四,日月星辰,全都停止不转。
十五,沸星下凡示现,服侍着太子的出生;
十六,上天梵界的宝盖,弥覆着宫殿的上方。
十七,从八方而来的神,前来奉献珍宝。
十八,上天百种口味的饭食,自然在面前。
十九,万口宝缸悬起,盛受着甘露。
二十,天神牵着珠串帷幔遮挡的七宝车前来。
二十一,五百头幼白象,自然排列在殿前;
二十二,五百头幼白狮子,从雪山出发,止步排列在城门
二十三,来自天界的宫女们,示现在歌女的肩上;
二十四,诸龙王的女儿们,围绕着宫殿安住;
二十五,上天有一万名玉女,把孔雀羽毛作成的拂尘器,示现在宫殿墙上。
二十六,天界的宫女们,手持金瓶盛着香汁,停留排列在空中,服侍着太子。
二十七,天界的音乐全都下凡,同时奏鸣。
二十八,地狱全都停止了毒痛,不再实施苦刑。
二十九,毒虫隐藏起来,吉祥鸟飞翔鸣叫。
三十,渔夫和猎人与怨敌(动物)的仇恶,一时生出慈心。
三十一,国境之内的孕妇,生出的都是男孩。聋盲哑巴,体弱百病者,全都痊愈。
三十二,树神显现,低头礼敬服侍。那时,十六个大国,莫不对瑞相敬重,感觉奇特,称叹未曾有过这种现象。
那时,香山有位道士,名叫阿夷。他在中夜时分,感觉天地大动,又观看空中光明晖赫非同寻常。山中有奇花出现,名叫优昙鉢。花中自然生出狮子王,它堕在地上,行走七步,抬头大吼。吼叫方位四十里内,飞鸟走兽、蜎飞爬虫、蠕动之类,莫不害怕俯伏。道士阿夷念言:“世间只有佛,才会随应示现此类瑞相。如今这五浊恶世,盛满着罪恶,为何还会随应有这般的吉祥瑞相呢?” 到了天蒙蒙亮时,道士阿夷飞到了迦维卫国。他还未飞到国城,便在四十里外之处,忽然掉落在地。他心中甚是惊喜:“我毫无疑问地确定,这里必定有佛。” 他步行来到宫门前,大门看守者对大王说:“阿夷在门外。” 大王惊愕道:“阿夷平常都是飞行的,今日为何在门外求入呢?” 大王即出门礼拜迎接。大王安排道士洗澡沐浴,又施给了崭新的衣服,问道:“今日何事要劳屈尊圣光临?” 阿夷回答:“听说大王夫人生了个太子,所以前来瞻视。” 于是,大王命令内人,将太子抱出来。侍女说:“太子累了,刚刚睡下。” 阿夷喜悦,便说偈言:
大雄常自觉 觉诸不觉者
历劫无睡卧 岂当眠寐乎
《偈颂意思》“强大的雄者啊,您不但恒常处于自我觉悟中,还唤醒那些沉睡中的人。您如此地历经时劫,未曾躺卧睡眠,怎么今日却睡了呢?”
于是侍女,抱着太子出来,准备让太子礼敬阿夷道士。阿夷惊起,向前礼敬太子的足。国王和群臣们,看见国师阿夷礼敬太子,心便惶恐。大家得知太子是至尊者后,便都想头面礼敬太子的足。阿夷猛力回身,降伏了百名壮士,方才抱住了太子。阿夷的筋骨被震,身子坠了一下。他看见太子的身相奇特:三十二种好相、八十种随形好相、身体如金刚、殊胜奇妙难以估量。这些相状都如同隐秘的预兆,使我确定无疑,太子必将成佛。阿夷流下了眼泪,哽咽悲伤得不能言语。大王惶恐害怕地请问阿夷:“太子难道有什么不祥吗?若有吉凶的话,但愿告知,希望您不要为难。” 阿夷强忍着感情,说偈颂道:
今生大圣人 除世诸灾患 伤我自无福 七日当命终
不见神变化 说法雨世间 今与太子别 是故自悲泣
《偈颂意思》 “今日大圣人出生,除却了世间的诸多灾患。只是悲伤我没有福气,七日后就要命终了。我不能见到神变,也不能听见降临在世间的佛法。现在我要与太子告别了,所以自我悲泣。”
太子举手言 五道十方人 吾当尽教化 皆令得其所
本我意所愿 当度萨和萨 一人不得道 吾不入泥洹
《偈颂意思》 “那时,太子抬起手说道:“五道十方中的人,我都将尽数教化,令其回归本位,这本是我的心愿。我要救度众生,哪怕还剩一人没得道,我也不入涅槃。”
于是阿夷,欢喜地再次礼敬太子的足。白净王止住了恐怖,欢喜地说偈言:
太子有何相 当何治于世
愿为一一说 诸相有何福
《偈颂意思》 “太子有何相状,又将如何安治世间?但愿为我们一一细说。这些相状有何福德?”
阿夷以偈颂回答大王:
今观太子身 金色坚固志 无上金刚杵 舂破婬欲山
大人相满具 足下安平趾 居国常平治 出家等正觉
手足轮相现 其好有千辐 是故转*轮 得佛三界尊
鹿腨而龙髀 隐相阴马藏 观者无有厌 是故法清净
纤长手臂指 软掌鞔中里 是故法久长 千岁在世教
皮毛柔软细 右旋不受尘 金色钩锁骨 是故伏外道
方身狮子臆 旋转不阿曲 平住手过膝 是故一切礼
身有七处满 千子力当敌 菩萨宿作行 是故无怨恶
口含四十齿 方白而齐平 甘露法率众 是故有七宝
颊车如狮子 四牙卍字现 佛德现天下 是故丰三世
味味次第味 所食识其味 是以设法味 施与于一切
广舌如莲华 出口覆其面 是故种种音 受者如甘露
语声哀鸾音 诵经过梵天 是故说法时 身安意得定
眼相绀青色 世世慈心观 是故天人类 视佛无有厌
顶特生肉髻 发色绀琉璃 欲度一切故 是以法隆盛
面光如满月 色像花初开 是以眉间毫 白净如明珠
《偈颂意思》:
“今日观看太子的身体。金色的肤色,代表坚固的志向,又代表无上的金刚杵,捣毁淫欲山;
大丈夫身相具足完满,足底和脚趾平满,走路安稳。这代表所居住的国土,常治理平稳,出家获得正等正觉;
手心和足底,长着好看的千辐轮纹。这代表太子将转动*轮成佛,成为三界中的尊者。
鹿般的小腿肚、龙般的大腿、马般的隐藏阴部,令观看之人无有厌倦。这代表太子说法清净。
纤长的手臂、蜷缩在柔软手掌中的纤长手指。这代表太子说法长久,千年在世间教化;
细柔的体毛向右旋卷,阻挡着灰尘。那金色的体毛,卷钩着锁骨。这代表太子能降伏外道;
方正的身形、狮子般的胸骨,身体旋转却不躬曲。
双手下垂,超过膝盖。这代表太子被一切众生礼敬;
身躯七处(双手、双脚、双肩、头颈)饱满,能够抵挡千人的力量;
缘于菩萨前世的所作所为,所以今世没有怨恶;
口中长着四十颗牙,牙齿方正、洁白、整齐、平整。这代表太子演说甘露般的佛法,率领着众生,由此七宝具足
脸颊长相如同狮子,四颗牙排列成‘卍’相。这代表太子以佛的品德示现于天下,由此三世丰饶;
各种味道接连品尝,并能分别辨认。这代表太子将设宴佛法味,施舍与一切众生;
舌头宽广如同莲花盛开,伸出口能覆盖脸。这代表太子能发出种种声音,令听者受到甘露般的滋润。
声音如同凤凰的哀鸣声。这代表太子的诵经声,能透过梵天。所以太子说法时,身体安然,意念得定;
眼睛青红色,代表太子在世世中以慈心观看世间,所以天人类中没有视佛厌倦的;
头顶上特别地长出如同盘发般的肉体,发色青红色,又有琉璃般的半透明。这代表太子要救度一切众生,所以要兴隆起佛法。”
于是大王深知太子相状代表的能力。大王为太子起造了四时节宫殿,在春夏秋冬,可以分别去往。在其殿前,排列种下了甘果树。树间开挖了由七宝造成的浴池。在池中栽培着奇异的花朵,颜色各异,如同来自天界。在水中嬉戏的鸟类,有几千种。
太子的宫城建造牢固,由七宝造成的楼观中,悬挂着铃铛和幡幢。每当门打开关闭时,铃铛声传闻四十里远。大王选取了五百名温文尔雅、懂礼节、仪容好、能歌善舞的女子,以备供养太子,让太子娱乐开心,育养太子。
太子出生之日,国中有八万四千位长者夫人,生下的全是男孩。有八万四千匹母马,在马厩中生下了马驹。其中有一头长相特异,它毛色纯白,鬃毛上串着珠子,由此取名为‘骞特’。象厩中的母象生下的小白象,有八万四千头。其中有一头白象,站立时七肢平满。它尾巴鬃毛上串着珠子,口中长着六颗牙,所以取名为宝白象。同样,还有一匹小白马长相奇特,被车夫起名为车匿。
太子出生七日后,母亲便命终了。母亲由于身怀天师,建立了大功德,所以死后往生到忉利天,自然封赏受惠。太子虽在宫中,却不乐于愦闹处。他愿意在安静的地方。大王问侍女:“太子快乐吗?” 侍女回答:“对太子的供养和伎乐,从未失时节过。但是观察太子,却并不因此感到欢乐。” 大王愁忧,即召来群臣问:“道士阿夷曾相言,太子必定会成佛道。我们当以何种易接受的巧妙方法,让太子留在宫中,不要让他有修道的志向。” 有一位大臣说:“也只有教授太子读书,可束缚住太子修道的志向。”
于是,太子即和五百仆人一起来到师门。老师听说太子驾到,即出门礼拜迎接。太子问:“这是谁啊?” 大臣回答:“这是国教(佛教称之为外道)的书师。” 太子说:“阎浮提世间的书,一共有六十四种。” 于是太子便列数了那些书名,问道:“今日选哪部书来教我?” 那位外道书师惶恐地回答太子:“太子所说的六十四种世间书,我闻所未闻。我只是以二部书,来教化人民。” 外道师即时皈依与太子,求太子赦免自己学问不及的罪过。
第三 试艺品
于是太子和诸位官属,回到了宫中,直到太子年方十七岁。太子奇妙的才学日益彰显,但却昼夜忧愁,未曾欢乐,并常念想着出家。大王问太子仆人:“太子状况如何?” 仆人回答:“太子日日都在忧愁中,未尝欢乐。” 大王听后,又心感愁忧,召集诸位群臣商议:“太子忧愁,现当如何是好?” 有一位大臣建议:“可让太子学习兵马。” 又有提议:“可让太子学习擒拿搏斗、射箭、骑马。” 又有提议:“可让太子巡视国界,观游可散去诸多心思意念。” 有一大臣谏言:“太子已经长大了,应当娶妻,以此打消修道的志向。” 于是大王下令,为太子挑选名女。只是没有中意之人。
有个小国的国王,名叫‘须波佛’。他有个女儿名叫‘裘夷’,长得端正洁白,天下少有人能与她相比。曾有八个国的国王,都来为王子求亲,但善觉都不准允。白净王听说这个消息后,即召唤善觉,对他说:“我想为太子,娉娶你的女儿。” 善觉回答:“现女儿有母亲在,国中还有群臣、国师、宗教出家人,我要征询下他们的意见。我回去后,自会将结果禀告大王。” 善觉回到本国,愁忧不乐,不想饮食。女儿问父王:“父王身体不舒服吗,为何闷闷不乐?” 父王言:“正是因为你,我才忧愁得啊。” 女儿说:“怎么是因为我呢?” 父言:“白净王听说诸国王前来求索你,我都未曾允许。今日他为了太子,也来求聘你。我若是不允许的话,恐怕会遭遇诛伐。但我若是把你交给他的话,诸国又会与我结怨。我正是为此,感到忧愁。” 女儿言:“愿父王心安,这事容易。我七日后出门,自己解决出嫁的事。” 善觉接受了女儿的主意,上表白净王道:“女儿想在七日后,自己出门挑选国中武艺最为高强、最为勇敢之人。然后才肯出嫁。” 白净王心想:“太子待在宫中,未曾学什么,今日要比试武艺,当如何是好?”
时日到,裘夷在五百名侍女的引导跟随下,来到国门上。诸国的各路好手,都广来云集。(裘夷定的规则是)一直看到最妙最完备的选手,我才应了他。大王命令群臣前来角斗场,观看比赛。白净王对优陀说:“你对太子说,大王要给你娶个妻子,所以你要展现奇才本事才行。” 优陀领命,前去告诉太子:“大王想给你娶个妻子,但要在角斗场那里比试本领。” 太子即与优陀、难陀、调达、阿难等五百人,拿着礼、乐、射、艺器具,正准备出城门。就快要出城门时,不知谁牵来一头象,挡在城门口。看谁能和象对决力量。
调达率先出场。他见象堵在城门口,便上前用叉一刺,象应击即死。难陀随后来到,他拽着象拖到道路边。太子最后到,他问仆人:“是谁冤杀了象?” 仆人回答:“是调达杀了象。” 太子接着问:“又是谁挪开了象?” 仆人回答:“是难陀。” 菩萨心中仁慈,他徐徐向前,按手在象身上。然后举起象,抛到了城外。象苏醒过来,重生如前。
调达到了角斗场,与众多大力士相扑,没人能抵挡他。许多有名声的大力勇士,也都被他挫败,蒙受羞辱。大王问仆人:“是谁胜了?” 仆人回答:“是调达。” 大王告难陀:“你和调达二人,比试下相扑。” 难陀领命,即与调达相扑。调达顿时仆倒在地,气闷欲绝。人众拿水浇他,过了一会才苏醒过来。大王再问仆人:“是谁胜了?” 仆人回答:“难陀胜了。” 大王吩咐难陀:“你与太子对决。” 难陀回答大王:“兄长如同须弥,而难陀如同芥子,实在不是同类可比。” 于是便拜谢而退。
接下来比赛射箭。规则是:每隔十里放一个铁鼓,看谁能射到第七鼓。许多有名望的射箭手,射出的箭势,力量还碰不到第一鼓。调达放箭,射透第一鼓,箭中第二鼓。难陀放箭,射透第二鼓,贯穿第三鼓。其余艺士,无人能及得上他们两位。接下来,太子向前射箭,被他弯过的弓全都被折断,以致无弓可射。大王对仆人说:“我先祖有张弓,现放在天庙里,你取过来。” 仆人即前往取弓。调达和难陀,两人力量能举起弓。他们把弓递给人众试举,却无人能举起。太子张开弓,弓弦发出如雷般的声响。弓再次传给人众,却无人能弯引开。太子手持着弓,弯弓射箭的声响,传及四十里远。太子射出第一箭,箭接连穿透七鼓。第二箭,箭穿透鼓,射入地层,地下涌出泉水。第三箭,箭穿透七鼓,射中铁围山。所有在场人众赞叹道,未曾见过这般的场景。许多前来比赛的技艺选手,也都受了挫败,惭愧蒙羞离去。
有一位大力人王,直到最后才前来。只见大力人王长相非常健壮,勇猛绝世。他声称调达和难陀,不堪一击,要与太子一决高下。那些蒙羞受辱离去之人,呼喊上报,称有能人前来。他们踊跃欢喜,对大力人王说:“你是杰出的雄才,世间无人能比。你若是和人比力量,取胜必定是随心所欲了。” 于是又都随着大力人王返回来,观看大力人王和太子一决胜负。调达和难陀,振作起威武精神,要前去攻击大力人王。太子阻止他们说道:“这不是人,这是大力魔王啊。你们不能制服他,反而必受其羞辱,我自己去抵挡吧。” 父王听到这话,心念太子还年幼,深深地为他担心害怕。
许多前来观摩者,都称大力人王能胜太子。那时,大力人王蹬地勇起,他奋力挥舞着手臂,伸手要抓太子。太子应时接招,将大力魔王扑到在地,地大为震动。在场人众因为再次受辱,忽然间便消散了。太子的技艺殊胜,他在椎锺击鼓、弹琴歌颂中,乘着坐骑回到了宫中。
优陀对小王善觉说:“太子的各项技艺都殊特,您的女儿裘夷,如今在哪呢?” 善觉回答:“五百名侍女跟随着女儿,在城门上呢。” 优陀对太子说:“你应当展现下奇特的本事。” 于是太子脱下身上的璎珞,准备远远地掷过去。优陀言:“女人们那么多,你这是要掷给谁?” 太子言:“璎珞掷在谁的颈上,就是谁。” 太子随即将璎珞掷出去,正套裘夷颈中。所有女子们,都称太子妙哉,甚是奇特,真是世间希有。
于是善觉让女儿打扮一番,将女儿送到太子宫中。跟随裘夷前去的,光歌舞侍从就有二万人。她们昼夜娱乐,发出绝世之音。但太子的心情,却并不因此感到欢乐。他常想要弃舍这些,转而清净地修道,救济度脱众生。大王问太子仆人:“太子自从迎娶妃子以来,心情怎样?” 太子仆人回答大王:“太子闷闷不乐,身体瘦弱,反而不如从前。” 大王内心愁忧,马上召唤群臣,问道:“太子内心不喜悦,当如何是好?” 诸位大臣建议道:“应当再为太子娉娶妃子,增加歌舞表演。这样或许能使太子回心转意,乐于世间。” 于是大王又为太子娉娶了绝妙女子。一位名叫‘众称味’,另一位名叫‘常乐意’。每位夫人,各有二万名宫女服侍。三位夫人,总共有六万名宫女。她们长得端正妙好,与天女无异。大王问裘夷:“太子如今有六万名宫女,歌舞表演供养。现在太子还快乐吗?” 裘夷回答:“太子不论是早晨还是夜晚,一心只想着真道。他并不心念欲望快乐。” 大王听了这话后,非常忧愁,又召唤群臣商议:“如今已经用尽了世间珍奇之物,供养太子。但太子专心于自己的志向,未曾欢乐过。难道必定会中阿夷的预言吗?” 大臣们回答:“六万名宫女,世间的快乐已经到了极限,太子也不以为欢。如此,还是让太子出游,巡视民情,治理国政,以消散对真道的志向。”
第四 游观品
于是大王告诉太子:“你应当出行巡游,到处看看。” 太子心念:“我待在深宫中时日已久,正想出行巡游,如我所愿。” 大王告示国中百姓:“太子将要出行,道路街巷需要整治一番,打扫洒水烧香,悬挂丝织幡盖。务必使看上去洁净鲜明。” 太子在千乘万骑的引导下,开始出离东城门。那时,首陀会天界中名叫 难提和罗 的天神,想要令太子速速出家,救济十方世界中如火烧般的三毒。他心愿能降下佛法雨,浇灭毒火。于是,难提和罗化身成老人,伸腿坐在路边。只见老人:白发齿落,皮肤松弛,面容褶皱,身体消瘦,脊椎弯屈,骨关节萎缩变形。老人眼泪、鼻涕、口水粘在一起,吸气时带动着双肩。他肤色黑中带黄,头上手上长着疙瘩,躯体颤栗中带着恐惧。老人大小便失禁,污秽不受控制地排在身外,就这般坐卧在污秽上。
太子看见老人,问道:“这是何等人?” 天神使太子仆人开窍。仆人回答:“这是老人。” 太子又问:“怎么才算老呢?” 仆人回答:“老,就是年龄上六十岁的人,身体各器官已经到了期限,身形容颜进入衰弱。老人气息偏微,力气衰竭,饮食不消化,骨关节似乎要分离。他从坐站起,须要人搀扶。他眼花耳聋,看过听过的事,随即忘记。言语中每每带着悲哀,称自己的寿命所剩无几。因为这些变化,所以称之为老。” 太子叹息:“人生在世,还有这种衰老之患。愚昧人贪于爱恋,又有何可快乐的呢?植物生长于春季,但在秋冬季便枯萎了。衰老的到来如同闪电,而身体安定却足可依赖。太子即说偈言:
老则色衰 病无光泽
皮缓肌缩 死命近促
老则形变 喻如故车
法能除苦 宜以力学
命欲日夜尽 及时可勤力
世间谛非常 莫惑堕冥中
当学燃意灯 自练求智慧
离垢勿染污 执烛观道地
《偈颂意思》:
年老则容色衰竭,带病没有光泽。皮肤松弛,肌肉萎缩,死亡逼近催促。年老则身形改变,好比一辆破旧的车子。正法能去除痛苦,应当努力学习。寿命将要在白天黑夜间结束,所以要及时地勤加努力啊。世间的道理不能恒久,莫要被迷惑堕落在黑暗中啊。应当点燃修学的意念之灯,自我修炼,求学智慧。要远离污垢,不要被污染了。要手执灯烛,去认识正道。
于是太子,坐着车回宫了。太子怜愍哀伤一切人都有此大患,所以忧愁不乐。大王问太子仆人:“太子出游,为何那么快就回来了?” 仆人回答:“太子在路中遇见一位老人,因为念及年老的痛苦,所以伤感不乐。太子返回宫中,正忧愁着呢。”
一年多后(原文,数年小差),太子又准备出游。大王命令国中百姓:“太子将要出行,禁止一切臭秽物,留在路边。” 于是太子乘着坐骑,出离了南城门。那时,天神化身成一位病人,等候在路边。只见那病人:身体瘦弱,腹部鼓大。肤色腊黄,咳嗽呕吐,百关节剧烈疼痛。身躯九孔坏死,漏出分泌物,覆盖全身。病人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他呻吟地呼吸着,手和脚在空中摸着什么。他唤呼着父母,又悲伤恋顾着妻子和孩子。
太子问仆人:“这是何等人?” 仆人回答:“这是病人。” 太子又问:“为何会生病呢?” 仆人回答:“人身体由四大元素组成,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每一个元素,有一百零一种病。四种元素,在辗转间互相钻扰,所以总共就有四百零四种病,它们可同时发作。这人必是受了极寒、极热、极饥、极饱、极饮、极渴,使骨关节偏离了原位。再加上起卧无规律,所以导致了这病。”
太子叹息道:“我在富贵之中,享受着世间最珍贵的一切。我饮食称心的美味,又放纵恣意,沉迷在五欲之中,而不能觉醒,所以将来也会得病。我和他又有什么区别呢?” 太子即说偈颂:
是身为脆哉 常俱四大中
九孔不净漏 有老有病患
生天皆无常 人间老病忧
观身如雨泡 世间何可乐
《偈颂意思》:
这身体真是脆弱啊!它恒常在四大元素中。身体九孔并不干净,它们排出分泌物。人有衰老之患,有病苦之苦。即使往生天上,身体也都在无常变化中。人间被衰老、病苦忧扰,我观看这个身体,如同雨水溅起的水泡,(转瞬即逝)。世间又有什么可快乐的呢?
于是太子,乘车回了宫。太子念想着,一切人都有此大患。大王问太子仆人:“今天太子出游怎样?” 仆人回答:“遇到一位病人,于是不快乐。”
一年多后(原文,数年小差),太子又准备出游。大王命令国中百姓:“太子将要出行,将臭秽处整治一番,不要令臭秽靠近道路。” 太子出离西城门。上天化身成一个死人。侍者扶着灵车出城,死者家属们跟着车,啼哭遥呼上天:“为何要舍下我而去啊,为何要和我永别啊!”
太子问仆人:“这是何等人?” 仆人言:“这是死人。” 太子又问:“什么是死?” 仆人回答:“死,就是尽终的意思。人的精神气去了,身体的四大元素就要散开,死者灵魂就会不安。先是风元素离去,呼吸停止。接着是火元素灭去,身体冷却。风元素离去在先,火元素离去在后。灵魂离去后,身体僵直,不再有知觉。十天内,肉身腐坏,脓血流出,浮肿臭烂,无一处提取。尸体中的虫子,又回过来吞吃死尸。筋脉腐烂至尽,骨关节脱节散开,头骨脱离身躯。脊椎、肋骨、肩骨、手臂骨、大腿骨、小腿骨、脚趾,各自散在异处。飞鸟走兽,争着抢食。不论是天龙鬼神、还是帝王百姓,不分贫富贵贱,都无一能幸免这祸患。太子长声叹气,说偈颂:
观见老病死 太子心长叹
人生无常在 吾身亦当然
是身为死物 精神无形法
假令死复生 罪福不败亡
终始非一世 从痴爱久长
自此受苦乐 身死神不丧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止不受死
《偈颂意思》:
观看衰老、生病、死亡后,太子由心地长声叹气:人生处在无常变化中,我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样。这身体是个死物,这精神气是无形的。假设死亡能够复生,那罪恶就不会招致衰败死亡,福报也能拯救自己不衰亡了。身躯在这个世界灭亡,又在那个世界重新开始。它跟随着痴爱,度过长久岁月,承受着自然带来的痛苦和快乐。
身体死去,而灵魂却不能丧亡。它要进入非虚空、非大海之处,进入非山间石壁之处,以致无处可去。灵魂要脱离痛苦,停止轮回,它要不再遭受死亡。
于是太子,乘车回了宫。太子因为怜愍顾念众生有衰老、生病、死亡的苦恼大患,所以忧愁得不愿进食。大王问太子仆人:“太子出游,还快乐吗?” 仆人回答大王:“太子路上遇见一个死人,于是便不快乐。”
一年多后(原文,数年小差),太子又准备出游巡视。他坐着装饰过的驾乘,出离了北城门。上天又化身成一位沙门。只见沙门:身穿法服,受持鉢器。走步安详,眼睛始终不离前。
太子问仆人:“这是何等人?” 仆人回答:“这是沙门。” 太子又问:“什么是沙门?” 仆人回答:“听说沙门是为了正道,所以舍弃家室、妻子,放弃爱欲,断绝六情,转而持守戒律,清净无为。听说若有人能一心的话,则万种邪恶消灭。一心之道,即称为罗汉。成为罗汉,就是真人了。声音和物像不能污染他,荣华和地位不能让他屈尊。他难以撼动,如同大地。他已经免除了忧苦,或生存或灭亡,自在无碍。” 太子说道:“善哉,只有这样才算快乐。” 太子即说偈言:
痛哉有此苦 生老病死患
精神还入罪 经历诸勤苦
今当灭诸苦 生老病死除
不复与爱会 永令得灭度
《偈颂意思》:
心痛啊,竟有这般的生老病死苦患。身体死后,灵魂又回到罪恶中,一再历经许多辛勤和痛苦。今日起我要灭除一切痛苦,除去生老病死,不再与情爱相会,永远地让它灭度。
于是太子,即乘车回了宫。他持斋不吃东西,思考着。大王问太子仆人:“太子再次的出城巡游,还快乐吗?” 仆人回答:“太子在路上见到一位沙门,更加倍感忧愁。太子还未曾饮食。” 大王听后大怒,伸手打自己,懊悔道:“先前下命令,让整治道路。却没想到每次都让太子见到不祥之相,真是罪应可杀。” 大王即召集群臣,让他们各提建议,当使用何种办法,令太子不外出学道。有一位大臣建议道:“最好让太子监管农业种殖,这可驱使太子意念转向,不再挂念着修道。”
于是,国中点拨了上千个农具,上千头牛,以及仆人跟从着太子。他们中领头的带领着下属,上田劳作,让太子监管督促。太子坐在阎浮树下,看见开垦土壤耕地时,虫从土壤中钻出来。
上天又化身,令牛脖子受伤(农作无法展开)。地下的虫淋落钻出地表,乌鸦随即飞来啄虫。上天又化身成蛤蟆,追逐着蚯蚓,却正遇蛇从洞穴中游出,吞吃了蛤蟆。孔雀飞下来,啄啃了蛇。老鹰飞来,又捉住了孔雀。鵰鹫飞来,抓老鹰吃了。菩萨看见这些不同种类的众生,展转间互相吞吃,内心慈悲怜愍,即在树下得着了第一禅。那时,太阳光照射强烈,树为了保护菩萨为他遮荫,弯下了树枝。
大王心念太子,怕他总待在宫中,未曾受苦,即问太子仆人:“太子怎么样了?” 仆人回答:“太子现在阎浮树下,一心禅定。” 大王曰:“我令太子监管农作,是为了扰乱他修行的念头。如今他却依然禅定,这和在家中又何不同?” 于是,大王命令备驾,前去接太子。大王远远地望着太子,只见树枝弯曲着为太子遮荫,太子神情荣耀非常。大王不知道下马,正当人众向大王礼敬时,便带着太子一起回去了。他们还未到城门,就见有无数千人,手持香花前来迎奉太子。相师和所有人群,都称呼着‘太子万寿无疆’。大王问:“为何这般称呼?” 外道师回答:“明日清晨日出之时,七个宝物将要前来。” 大王大生欢喜,心想:太子必将成为圣王了。
第五 出家品
那时,太子回到了宫中。他思想者,要心中念道,必须内心清净,所以不该在家,而应当在山林中,专研修行禅法。太子十九岁那年,四月七日,誓愿准备出家。那天后半夜,明星出现天空之时,诸天众弥漫填塞在空中,劝太子离去。那时,太子妻裘夷做梦,梦见了五个场景,即便惊醒。太子问她:“为何惊醒?” 裘夷回答:“我刚才做梦,梦见须弥山崩塌了、明月坠落在地、明珠的光辉忽然灭去、盘起发结掉落在地、有人夺去了我的伞盖,所以惊醒。” 菩萨心想:“这五个梦景,正是在预兆我的身体啊。” 菩萨心念,应当出家。 太子告诉裘夷:“须弥山没有崩塌,明月仍继续光照着,明珠的光辉没有灭去,头上的法结没有掉落,伞盖现今还在。你且安心睡觉吧,不要忧愁会失去伞盖。”
诸天劝道:“太子应当离去。” 诸天担心太子停留,即召唤 乌苏慢,(厌神的意思),当下前去入宫,使国内百姓都不愿睡觉。当时,难提和罗 天神化现诸宫殿尽都成为了坟墓,裘夷和歌舞女子们,都变成了死人。只见这些尸体,骨关节散开,身首异处,浮肿臭烂,青瘀脓血,流淌漫延着。太子看见宫殿,全都变成了坟墓。猫头鹰、狐狸、豺狼、鸟兽,飞走于其间。太子观一切所有,如同幻影,如同化现,如同梦境,如同回响声,全都归于空无,而愚昧人却仍保守着。太子即呼来 车匿,急令鞴马。车匿言:“天尚未亮,为何那么着急鞴马?” 太子对车匿,说偈言:
今我不乐世 车匿莫稽留
使吾本愿成 除汝三世苦
《偈颂意思》:如今我不乐于世间。车匿啊,你不要停留,好使我如本愿,除却你们三世的苦痛。
于是车匿开始鞴马。但马腾跃跳动,不能靠近。车匿回来对太子说:“马现在鞴不了。” 菩萨自己前往,他抚摸拍打着马背,说颂言:
在于生死久 骑乘绝于今
骞特送我出 得道不忘汝
《偈颂意思》:你在生生死死中时日已久,从今日起你将不再被人乘骑。骞特啊,你送我出去,我得道后,不会忘记你。
马鞴完后,马匹骞特自念:“现在当蹬地,令响声惊动宫中宫外的人。” 但有四位神接着骞特的马蹄,令马脚不能着地。马那时又想鸣叫,使远近都能听到声响。但是天神散开了鸣叫声,令声响全都归入空中。太子即上马,出行去往城门。诸位天龙神、释梵四天,都乐于跟随太子,他们围在太子上空。那时,化身成守城门的神人,对太子叩首说道:“迦维罗卫国,是天下最胜的国土。国中丰盛、安乐,人民又平安,为何要舍弃离去呢?” 太子以偈答言
生死为久长 精神经五道
使我本愿成 当开泥洹门
《偈颂意思》:
生死在长久中轮回,灵魂在五道中流转。让我成就曾经许下的本愿吧,打开涅槃之门。
于是城门自然打开,太子出门飞奔而去。到了天蒙蒙亮时,已经奔走了四百八十里地,到了阿奴摩国。太子下马,解开了身上宝衣、缨络和宝冠,并将这些都给了阐特,并对他说:“你牵马回去吧,呈上我对大王和国中群臣的谢意。” 阐特言:“现在我要随从太子,供给太子所须之物。我不可独自放马回去,山中多有毒虫、虎狼、狮子,谁来供养太子的饮食、水、浆、床卧用具呢?我要尽我性命跟随太子。” 马匹骞特长跪着。它流着眼泪,又舔着太子的脚。见水不饮,得草不食,又是哀鸣啼哭,又是淌着鼻涕,徘徊着不肯离去。太子又说偈言:
身强得病摧 气盛老至衰
死亡生别离 云何乐世间
《偈颂意思》:
强壮的身体被疾病摧残,旺盛的气力随着年老变衰弱。死后,亡魂与活着的人离别,为何还要乐于世间呢?
于是阐特,悲伤哭泣着礼敬太子的脚,牵着马辞别太子回去了。他还未到国城,在四十里之外,白马悲伤地哀鸣,嘶鸣声响彻国中。国中百姓都说:“太子回来了。”举国人民,络绎不绝地出来迎接,但却只见阐特一人空空地牵着马回来。裘夷见到这番景象,亲临宫殿下,她向前抱着马颈,眼泪交横落下。大王看见裘夷哭泣,好似身内五脏都撕裂一般。他强忍着说道:“我的孩子去学自然真道了” 国中大臣百姓,看见大王和裘夷哽咽地悲泣,莫不为此感到悲伤。裘夷日夜思念着太子。大王便召集群臣,说:“我有一位太子,舍弃了我,去了山中。你们现在分批点数,五人一组,一起去追赶太子。追上后,服侍他,千万不要半途而归。”
太子得以远离俗世间,踊跃欣喜。他徐徐安定地步行入城(其它城市)。国人看见太子,都心生欢喜无有厌烦。太子离开恩爱之情,远离了诸痛苦烦恼的根源,心想着要剃发。但是由于出门仓促,没有带器具。那时,帝释天持着刀前来。天神将太子剃下的头发,受纳起来后离去。于是太子继续前行。国中人民,随行观看。
太子走出了国界,前行不远,来到了摩竭国。太子从城右门进入,又从左门出去。国中人民不论男女老少,但凡看见太子的,或有说他是天人,或有说他是帝释、梵王、天神、龙王。大家欢喜踊跃,不知太子是何方神圣。太子知道大家的心思,便走下来坐在树下。人民百姓围绕着太子,欢喜地观视他。那时,国王 瓶沙 当即问大臣官吏:“国中为何寂静下来,了无声音呢?” 大臣回答:“早晨有位道士,经过我国。那人散发光明又长相威仪,不像世间之人。国人老少,追出去看他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于是国王和群臣,出城前往道士那里。他们远远地望去,只见太子光相殊妙,便问太子:“你是何方神?” 太子回答:“我不是神” 又问:“若不是神的话,那么从哪国而来,又是居住在何处,属于哪个族姓呢?” 太子回答:“我从香山的东面,雪山的北面那里来。那国名叫迦维,我的父亲名叫白净,母亲名叫摩耶。” 国王瓶沙问:“你不会是悉达吧?” 太子回答:“正是我。”
国王瓶沙吃惊起身,礼敬太子的足。瓶沙王见太子有许多奇异的长相,又光明显著,注定将统治四方天下,成为转轮圣王。又好似神奇珍宝的来到,被四海景仰期待。国王问道:“太子为何要放弃天子王位,独自去往山间乡野呢?太子必有不一般的见解,但愿能够听闻您的志向。” 太子回答:“以我所见,天地人物,出生后就有死亡。他们面临三种剧痛:老苦、病苦、死苦,并且不可得以离开。身体是盛痛苦的容器,它遭受着无量的忧愁和畏惧。它若是在尊贵宠爱中,则会骄傲放纵,贪求快乐。天下也因为他,被披上患难。我因为厌弃这些,所以想进山中。” 诸位年长者说道:“衰老、生病、死亡,本是世间常事,何必早早地独自为此忧愁呢?太子放弃美名,隐居起来。那样会劳耗身体,不也是件难事吗?” 于是太子,即说颂言
如令人在胎不为不净 如令在净不为不净污
如令苦不为多无有数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人老形不若干变 如令善行者不为恶行
如令爱别离不为苦痛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病瘦无复有大畏 如令后世无有诸恶对
如令堕地狱无有苦痛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年少形不变坏者 如令所不可不以着心
如令死至时无有众畏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愚痴不以为厚冥 如令瞋恚不为强怨家
如令五乐心不为染恶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不与诸痴人共居 如令众痴法自远离人
如令诸痴人无有思想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恶种不若干辈 如令诸恶尽灭自离人
如令诸恶念无有思想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世间恶为最尊上 如令恶行已灭不复生
如令诸恶行尽无有实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天食福常不动 如令世人寿命得常存
如令诸处所不为行趣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如令诸荫盖不为怨家 如令诸六入无有苦恼
如令一切世间为不苦 假令如是谁不乐世者
《偈颂意思》:
“如同让人在胎盘中,却不沾染不净。如同让人在洁净中,不被不净污染。如同让世间苦痛减少,甚至没有。假如能这样的话,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人至老迈,身形却不怎么变化。如同让善良之人,不去行恶。如同与亲爱之人离别,却不觉得痛苦。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让生病瘦弱小之人,不再担心害怕。如同让人在后世中,不面对那些恶敌怨家。如同堕落在地狱中,却不痛苦。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让人保持年少时体征,不变化也不毁坏。如同令不允许的事,不被心迷恋。如同面临死亡时,不感觉害怕。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不让愚痴,使人蒙蔽在极深的黑暗中。如同不让嗔恨,招致强横的怨家。如同不让五欲心,沾染邪恶。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能不和愚痴人共居。如同让许多愚痴念头,自然而然地远离人。如同让愚痴人,心中无念想。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播下了罪恶的种子,却不再遭受几番轮回。如同令一切罪恶灭尽,自然而然地远离人。如同令一切恶念,不在思想中生起。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令世间罪恶,成为最尊贵者。如同让恶行灭去,不再复生。如同让一切恶行灭尽,不承受苦果。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令诸天界享受福报,恒不动摇。如同令世人寿命,得以长存。如同令万物,不让人心动。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如同令一切遮蔽的荫盖,不成为怨家。如同让身体六根接受信息后,没有苦恼。如同令世间生灵,感受不到痛苦。假如能这样,谁还不乐于世间?”
太子又说:“就如各位所说,不要早早地为此忧愁。但即使我成为了国王,到了年迈时,或生病,或面临死亡,难道会有人替我受这些苦?如果没有的话,怎么能不为此忧愁呢?天下有慈父和孝子,他们的爱,彻入骨髓。但他们面临死亡时,却不能相互代受。假如这个不真实的身体,到了痛苦来临之日,它虽然位居高位,六亲眷属陪伴在旁,也如同为盲人摆设蜡烛。对于没眼睛的人来说,这又有什么益处呢?我观一切万物,都在无常变化中。它们都是幻化的,并不真实,带来的荣耀少,痛苦多。身体并非自己所有,世间是虚无的,难以长久居住其中。万物生起就有灭亡,事情成功就有失败。人若安心于虚幻的万物,就有危险。得到就有失去,万物纷纷扰扰,都将归于空无。精气神是无形的,由于它浑浊不明的躁动,导致了死生的苦厄,而非直白的感受痛苦一下而已。人只是因为贪恋情爱,所以蒙蔽在愚痴网中,淹没在生死河中,不能觉醒。
所以我要进入山里,去一心思想四大皆空的清净。使我超越物像干扰,灭去嗔恨,断除贪求,心念空寂,无处所在。我要返还原初样子,回归本位,回归开始出生的根源。如果我成就了心愿,才可大安。”
瓶沙王和诸位年长者,明白了太子的用意,心生欢喜地说道:“太子的志向奇妙,世间难有,必将得着佛道。太子成佛后,但愿先来度我。” 太子默然地离开,去往山里。他走着走着,心念道:“现在我进入山中,当用宝衣。世间愚痴人,都为了财产招致危险。” 太子正想着,即看见有位猎人,身披法衣,正在打猎。太子心喜,念道:“这是真人的法衣啊,是救度世间的慈悲法服,猎人为何穿着它呢?” 太子想去和猎人作交换,如自己的心愿。 于是,太子便拿着金镂衣,去和猎人交换法衣。猎人内心欢喜,菩萨也一样。太子披上法衣,只见它柔软、鲜艳、洁净。太子顾视着身上的僧衣,看它和佛身上的法服真是没什么差别。于是太子进入了山里。
菩萨得着法衣后,心生欣喜,他放出光芒照耀山林。当时,有两位道士,一位名叫‘阿兰’,另一位名叫‘迦兰’。他们已经修学多年,具足了四种禅境,获得了五种神通力。他们看见光照后,吃惊害怕,不知是何瑞相,便一起出来观看。他们远远地望去,看见正是太子悉达,今日果然出家了。“悉达你好,请在榻上坐吧。这里有清凉的泉水和美味的干果,可以饮食。” 道士作颂曰:
日王初出时 在于山顶上
是故慧明照 一切诸群生
若有观面像 终竟不知厌
是故道德最 无双无有比
《偈颂意思》:
太阳之王,在山顶上初升起,所以智慧的光明照耀一切群生。若有观看太子面像的,终不知厌倦。所以太子的道法和福德最殊胜,无人匹配,无与伦比。
这时菩萨说偈颂:
虽修四定意 不知无上慧
道心正为本 不在事邪神
行俗谓为真 长夜求梵天
是故不识道 轮转堕生死
《偈颂意思》:
虽然修习了四种定念,却不认得无上智慧。修道之心,以‘正’为本,而不在于侍奉外道神。将世间俗事误认为真实,在漫漫长夜中祈求梵天,所以不认得真道,轮转堕落在生死中。
于是菩萨升起慈心,他遍广顾念众生的年老昏花、顽固愚昧,以及不能免离疾病和死丧带来的痛苦,并想令他们解脱。
菩萨专一意念,升起悲心,怜愍哀伤一切具足饥渴、寒暑、得失、罪恶过错、艰难的众生,并想令他们安隐。
菩萨专一意念,升起喜心,顾念诸世间都遭遇着忧苦和恐怖之患,并想令他们得着淡泊。
菩萨专一意念,升起守护心,想要救度五道中落在八难中的众生:就是那些被愚昧蒙蔽,处于昏暗中,不能得见正道的众生。菩萨顾念着要救济众生,使其清净无为。
菩萨专一意念,使自己遇善事,不生欢喜心。遇恶事,不生忧愁心。他舍弃了世间八事,不论是利益减少、荣誉受毁、被称赞、被讥讽、还是受苦、受乐,都不倾心动摇。菩萨成就了二禅行。
《注释》
八难:那些看见听闻佛法,有阻碍的地方。即: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郁单国、盲聋喑哑人、聪明辩才于俗世间、出生在佛前佛后。
菩萨又向前行,来到了 斯那 平野。只见那平野,地块平正,其中生长着许多果树,处处都有流泉浴池。那地洁净,没有蚑蜂、蚊虻、苍蝇、跳蚤。平野中有位道士,名叫 斯那。他教授着五百位弟子,让他们修学传授的方术。菩萨坐在娑罗树下,为了一切众生,志求无上正真之道。诸天界奉来甘露供奉菩萨,但菩萨一概不接受。菩萨发誓,每日只吃一麻一米,以此延续精气。
菩萨这般端坐了六年,以致身形瘦弱,皮骨相连。菩萨深入清净中,安静寂默一心。他内心思虑修行着 安般出入息法门:一,数息;二,随息;三,止;四,观;五,还;六,净。菩萨意念游离于第三和第四环节,以致出离了十二因缘。菩萨意念不分散,神通入奇妙境界。他离弃了罪恶的欲望,不再被五种弊端遮盖住心识。他不接受五欲,一切罪恶自然而然消灭。菩萨心念中筹谋分明,思想观视着无为之事,好比强健人得胜了怨家。菩萨的意念清净,成就了三禅行。
《注释》
安般法门:通过以下六个步骤修行,控制散漫心。其他经文介绍这修行法门,步骤还要具体些。
数息,注意力集中,数呼吸次数,从一数到十。
随息:随着呼吸,细心感受吸气和呼气。呼吸的长短、冷暖全都感受到。
止:内心停息杂念,转入安静中,不起波动。
观:推加观察世间无常、自身不净等等世间万态。
还:返观己心,知道自己的心念虚妄不真实。
净:内心无所依托,虚妄念头不起,清净一心。
五种弊端遮盖:贪欲、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盖、疑惑。
天帝释心想:“菩萨坐在树下,已经满了六年。如今菩萨身体瘦弱,应当使世间人,供奉来转轮圣王的饮食,以补回六年来饥饿导致的虚弱。” 于是,天帝释便感化斯那的二个女儿,让她们梦见:天底下到处都弥漫着水,水中有一朵七宝光色的花。但那花在片刻间便枯萎,失去了本来的容色。又见有一人,将水洒在花上,花又重生如故。水中所有的花,都开始生长,萌生叶芽,浮出水面。
斯那的二个女儿从梦中醒来,心中感到奇怪,未曾见过这番场景。她们去问父亲,但斯那却不能解释。她们又问尽了年老之人,却都不能解释。天帝又下凡化身成外道师,为斯那的女儿解梦,他说:“你们看见在天底下的水中生长着一朵花,那花寓意着白净王的太子初生之时。如今太子在树下六年,身形瘦弱,也就是梦中那花枯萎之时。你们看见有一人将水洒在花上后,花又重生,寓意的就是能献给太子饮食之人。小花萌生叶芽,准备浮出水面,寓意的就是在五道中生死轮回的人啊。” 那时天帝释,即说偈言:
六年不倾猗 亦不念饥寒
精进无所著 形瘦骨皮连
汝等修敬意 奉献于菩萨
现世获大福 后世受果报
《偈颂意思》:
菩萨在六年中不曾倾倒,不曾倚靠什么,也不曾顾饥饿和寒冷。菩萨精进修行,无所着染,如今身形瘦弱,皮骨相连。你们要修习敬重心,去供奉菩萨。若能如此,现世获得大福报,后世承受善果。
斯那的女儿问:“如何供奉菩萨饮食呢?” 外道师回答:“取五百头牛产下的乳,展转集中供给一头牛饮用。然后将这头牛产下的牛乳,用来作稠乳粥。” 稠乳在煮烧下,涌沸出七仞高。稠乳从右边落下,又从左边涌起。从左边落下,又从右边涌起。斯那的女儿将稠乳舀出来,盛入鉢中。炊具和勺,都没有被污染。女儿俩,恭敬肃穆地按指示供奉菩萨。
菩萨想要先沐浴,然后才接受稠乳。他前行来到流水边,洗浴身体。洗浴完毕后,正准备出水。那时,天神按下树枝,为菩萨遮挡。女儿俩奉上乳糜,给菩萨饮食。菩萨身体气力得着充足,便咒愿无量的福报归与二位女子,又令女子皈依了三尊。
菩萨饮食完毕后,洗手漱口。他洗完鉢器后,将钵扔到水中。钵逆着水流而行,还未到流到七里地远,天神化身成一只金翅鸟,飞来捧着鉢离去了。天神将钵器和太子剃度时的头发,合并一处,造塔供养。菩萨又向前行,来到 尼连禅 河边。即将渡河时,菩萨说偈言:
渡水尼连禅 慈愍一切人
五道三毒垢 使除如水净
菩萨兴是念 一切痴堕冥
当持八直水 洗除三毒垢
是如始上岸 青雀有五百
飞来绕菩萨 三匝悲鸣去
《偈颂意思》:
渡尼连禅河,慈悲怜愍一切人。五道中的三毒污垢啊,我要清除它,使五道如水流般清净。菩萨兴起这个念头,要使一切蒙受愚痴,堕落在黑暗中的人,都将持八正道水,洗除三毒污垢。这个心愿实现后,才肯上岸。五百只青色的雀鸟,飞来围绕着菩萨,它们绕着菩萨三圈后,悲鸣着离去了。
于是菩萨又前行,将过瞽龙池时,龙大生欢喜。它踊出池水,来见菩萨,说偈言:
善哉见悉达 来救何以晚
本请一切众 无上甘露浆
行步地震动 众乐自然鸣
正与过佛等 于我无有疑
今持无上慧 降伏诸魔怨
今当佛日照 觉诸群生眠
《偈颂意思》:
善哉,善哉,我看见悉达了。您为何那么晚才来救度呢?您本是为了请一切众生,能喝上无上甘露浆水(无上佛法)。您行走时,地发出震动,众音乐声自然鸣起,与佛走过完全同等。对此,我确信无疑。如今您以无上智慧,降伏了一切魔敌怨家。今日当以佛日光照,以此觉醒沉睡中的群生。
于是菩萨又前行,他远远望去,只见前面有乡野、树林和山。那地势平正,东西南北四面望去,清澈干净。草地柔软,甘甜的泉水充盈流淌着。花朵芳香、茂盛、洁净。在这景色中长着一棵树,它长相高耸、雅观、奇特。树枝接连排列,树叶互相交错。树上花朵繁多,散发出悠远的香气。这树如同天界之物,树顶上挂着天幡。这棵便是元吉树,一切树林中的王。
于是菩萨又向前小行,他看见一个割草的人。菩萨问道:“你这在干吗?” 割草人回答:“我名叫吉祥,现正在收割吉祥草。” 菩萨说:“你现在如果肯施舍给我吉祥草的话,十方都会吉祥。” 那时,名叫吉祥的人即说偈言:
以弃圣王位 七宝玉女妻
金银之牀榻 氍氀锦绣褥
吉祥哀乐声 八部真音响
超越过梵天 今用刍草为
《偈颂意思》:
太子放弃了圣王的宝位,舍下了七宝玉女妻子、金银床榻,毛毯和刺绣丝织坐垫。舍弃了吉祥乐声、从八方传来的那胜过梵天的演奏声。如今却来收割草。
菩萨以偈回答:
发愿阿僧只 欲度五道人 今往满本愿 是故欲得草
人与把乱草 便持向树王 世间意皆乱 我当正其志
即持草洒地 齐正如所言 菩萨便坐上 一切蒙其恩
菩萨作三要 心坐及其树 若我不得道 终不离三誓
言我肌骨枯 不动会当成 过佛得道时 皆悉出一心
《偈颂意思》:
我曾在无数劫中发愿心,要救度五道中人。今日我前去实现本愿,所以要得着吉祥草。人给了我一把乱草,而我却要把草带去树王处。世间人的心念都迷乱,而我当端正志向。
菩萨要将吉祥草铺洒在地上,正如刚才所言。菩萨坐在草上,要让一切众生蒙受恩典。菩萨发誓要行三件事。他内心安坐,如同树王安定。即使我不能得道,也终不离弃三誓愿。虽说我肌肤骨头枯萎,但只要心不动摇,就会成就。成佛得道,都是出于一心。
于是菩萨,安坐入定。他离弃了痛苦和快乐的感受,心中没有忧愁和欢喜。心不依靠良善,也不依附邪恶,将‘正’安在其中。如同人在沐浴后身体洁净,穿上了洁白的便服,里外洁净,表里无垢。菩萨在呼吸间,便能自我灭度,寂静而没有变化。菩萨如此成就了四禅行。
菩萨意念安定,他不舍弃大悲心,以方便他人接受的智慧方法,完全无阻碍于妙法要领。菩萨通畅行于三十七道品 。什么是三十七道品呢?即:一,四意止;二,四意断;三,四神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意;七,八直行。
菩萨周而复始地感受着苦空,以及万物无常变化。他进入无念想、无愿心中。我念世间之人,因为贪求爱恋,喜好欲望,所以堕落在生死苦海中。却少有人,能自己从十二因缘中觉醒。什么是根本的十二因缘?
由愚痴产生心识;由心识产生精神和肉体;由精神和肉体,产生身体六感官;由六感官吸取外界信息,产生快乐感。由快乐感,产生痛苦感。由快乐和痛苦感,产生贪爱。由贪爱,产生感受。由感受,产生行为业力。由行为业力,产生果报,再次投生。由投生,产生老死、忧悲、苦痛、内心大苦恼。具有精神。由此转而堕落在生死轮转中。
想要得道的人,当断灭对情爱的贪恋,以及灭除情欲。无所作为,心中没有念起。这样便灭去了愚痴。愚痴灭了,则善恶行为灭;善恶行为灭,则心识灭;心识灭,则精神和肉体灭;精神和肉体灭,六感官对外界的吸取灭;六感官对外界的吸取灭,则快乐感灭;快乐感灭,则痛苦感灭;快乐痛苦感灭,则贪爱灭;贪爱灭,则感受灭;感受灭,则行为业力灭;行为业力灭,则投生灭;投生灭,则老死、忧悲、苦痛、内心大苦恼全都灭尽。这也就称之为得道了。
菩萨心中自念:“现在当降伏魔王官属们。” 他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出光明,感动魔宫。魔王大为惶恐,心中不宁。他观见菩萨在树下,已经修得清净无欲。菩萨以精进不怠的意志,降伏了心中的烦恼毒害。菩萨不以美味为饮食,也不需敬奉歌舞。菩萨持有这般的心念,在成就真道后,必然将大大胜过我。” 于是,魔王想要在菩萨还未作佛前,破坏菩萨的道意。魔王之子须摩提,前来进谏父亲:“菩萨清净的修行,在三界中无与伦比。他因为获得了自然而然的神通力,所以梵天界众以及诸天,总共有千万之多,都前往礼敬侍奉,这不是天人能阻止破坏的。父王不要作恶,把自己的福气给毁了。” 魔王不听须摩提的劝告。魔王有三个女儿,一个名叫恩爱,一个名叫常乐,一个名叫大乐。她们自告奋勇报魔王道:“请父王不要忧愁,我们亲自去破坏菩萨的道意,不足劳烦父王。父王不要再为此忧愁了。”
于是三个女儿,好自打扮一番。她们身穿天服,在五百玉女的跟从下,来到了菩萨那里。她们弹琴歌颂,唱着淫欲之辞,想要扰乱菩萨道意。三个女儿又说道:“仁德啊,您真是极为端庄。诸天界礼敬您,他们觉得您应当有所供养,所以奉献了我们给您。我们喜好洁净,又年轻美盛。不论您清晨起床,或晚上睡觉,我们都愿意供奉陪伴在菩萨左右。” 菩萨回答:“你们在前世中有福报,所以能承受天界身躯。你们不知思考万物无常变化,却作妖媚姿态。你们的身形虽好,却内心不端正。好比彩画的瓶中盛着臭毒,将要自我毁坏。你们有什么可奇特的呢?福报难以久居啊。淫恶是不良善的,你们将自亡应属的本位。福报灭尽后,罪报便接踵而至。从此将堕落在三恶道中,遭受马、牛、羊、猪、鸡、狗六畜身形。那时,再想要逃脱,就极为困难了。你们等辈,扰乱他人的道意,却不知道万物无常变化的道理。不知道自己曾历经许多劫数,展转在五道中。现在你们等辈,仍未远离劳苦。我在世间每生之处,都观年老的女性,如同母亲;中年的女性,如同姐姐;年小的女性,如同妹妹。诸位姐姐,你们各自回宫吧,不要再作这类事情了。” 菩萨的话音刚落,魔女便变成了年老妇女的形象。只见她们头发变白,牙齿掉落,眼神昏暗。她们驼着背,柱着拐杖,在别人的搀扶下,回到了魔宫。
魔王看见三个女儿,回来时都变成了年老妇女形象,愈发的忿怒。他召来了鬼神王,总共有一百八十万。他们一同从天界下来,围绕着菩萨,(圆半径)有三十六由旬。鬼神们都变身成狮子、棕熊、犀牛、老虎、象、龙、牛、马、犬、豕、猴猿的形象,种类之多不可称说。有虫头,人身的;有毒蛇身,大鳖龟头的;有长着六个眼睛的;有一个头颈,多颗头的;有牙齿爪子长相巨大的;有挑担着山,口吐火焰的;有雷电在身体四周盘绕的;有握着戟、矛兵器的。
菩萨慈心,他不惊慌也不恐怖,丝毫不动摇,容光越发的相好,使得鬼兵之众不能靠近。魔王向前,说偈言问菩萨。菩萨慈心,对魔王所问,尽作回答:
魔: 比丘何求坐树下 乐于林薮毒兽间 云起可畏窈冥冥 天魔围绕不以惊
菩萨: 古有真道佛所行 恬惔为上除不祥 其成最胜法满藏 吾求斯座决魔王
魔: 汝当作王转金轮 七宝自至典四方 所受五欲最无比 斯处无道起入宫
菩萨: 吾覩欲盛吞火铜 弃国如唾无所贪 得王亦有老死忧 去此无利勿妄谈
魔: 何安坐林如大语 委国财位守空闲 不见我兴四部兵 象马步兵十八亿
菩萨: 已见猴猿师子面 虎兕毒蛇豕鬼形 皆持刀剑擭戈鉾 超跃哮吼满空中
菩萨: 设复亿垓神武备 为魔如汝来会此 矢刃火攻如风雨 不先得佛终不起
菩萨: 魔有本愿令我退 吾亦自誓不空还 今汝福地何如佛 于是可知谁得胜
魔: 吾曾经身快布施 故典六天为魔王 比丘知我宿福行 自称无量谁为证
菩萨: 昔吾行愿从锭光 受拜为佛释迦文 怒畏想尽故坐斯 意定必解坏汝军 菩萨: 我所奉事诸佛多 财宝衣食常施人 仁戒积德厚于地 是以脱想无患难
场景: 菩萨即以智慧力 申手按地是知我 应时普地軯大动 魔与官属颠倒堕
场景: 魔王败绩怅失利 惛迷却踞前画地 其子又晓心乃寤 即时自归前悔过
魔悔: 吾以不复用兵器 等行慈心却魔怨 世用兵器动人心 而我以汝等众生
魔悔: 若调象马虽已调 然后故态会复生 若得最调如佛性 已如佛调无不仁
场景: 垓天见佛擒魔众 忍调无想怨自降 诸天欢喜奉华臻 非法王坏法王胜
场景: 本从等意智慧力 慧能即时禳不祥 能使怨家为弟子 当礼四等道之证
场景: 面如满月色从容 名闻十方德如山 求佛像貌难得比 当稽首斯度世仙
《偈颂意思》
魔问: 比丘为何求坐在树下,乐于待在树林、野地、毒虫、野兽间?比丘如何不怕幽暗,即使天魔围绕,心也不惊慌?
菩萨: 自古就有真道存在,即佛行的道。它以安定淡泊为上,来除去不详,成就最胜圆满深藏的佛法。我求佛道宝座,与魔王一决。
魔劝: 你应当作转金轮圣王。那样的话,七宝自然而然来到身前,您又可主管着四方,享受着最胜无比的五欲快乐。这里没有佛道,还是起身回宫吧。
菩萨: 我观看欲望盛起,如同吞下的炽铜。我舍弃国位如同吐唾沫,心中没什么可贪恋的。我即使作了国王,也有衰老、死亡的忧愁。离开这里没有利益,请不要再妄语了。
魔劝: 为何安坐在树林中,如同。你交出了国家、财产、地位,却守着这空闲处?你没看见我兴起了四部兵众,象兵、马骑兵、步兵有一百八十万吗?
菩萨: 我已经看见了那些猿猴、狮子的脸孔,看见了老虎、犀牛、毒蛇、豕、鬼的身形。他们都拿着刀剑,握着戟、矛兵器,咆哮吼叫跳跃着,遍满空中。即使再有十万,像你一样的神武魔众,前来用弓箭、刀剑、火势,如风雨般的进攻。我若不能先得佛,终不起身。魔有本愿,想让我退却。但我也有誓愿,绝不空空回去。如今你的福地如何比得了佛,接下来你就可知道,到底谁是胜者。
魔劝: 我曾经畅快地布施自己的身躯,所以能统领六天界,成为魔王。比丘知道我前世中种下的福报。我自称福报无量,谁有能力来证实。
菩萨: 我往昔修行愿心,跟随锭光佛。锭光佛接受我的礼拜,授记我将成佛,名号释迦文(即释迦牟尼)。我的愤怒、害怕、念想已经灭尽了,所以坐在这里。我安定的意念,必然使我解开这危难结,打败你的魔军。我侍奉过诸多佛陀,又常施舍财宝、衣服、饮食给人。仁慈的戒律积累下福德,厚过大地。由此福德,使我脱离念想,安于无患难。
场景: 菩萨即以智慧力,伸手按在地上,以此知道自己的福德深厚。应时,砰的一声,大地普广大震动。魔王和管属们,都被颠翻坠倒。魔王因为失利被败,心中很是不如意。他烦闷迷乱,蹲着在地上涂画着。魔子须摩提,又前来告知父王那道理,魔王方才醒悟。他即时忏悔先前的过错:
忏悔: 我不再使用兵器了,而应当行慈善心,除却魔怨。世间动用兵器震撼人心,而我却要以你们众生为念。若说调用象兵、马骑兵有用的话,我已经调用了。再次调用的结果,只会重蹈覆辙。若要得以调用如佛性一般的能力,就必须已如佛一般,所调用的无不仁慈。
场景: 诸天见佛擒住了魔众,见佛调用了无念想,怨家自然而然地被降伏,便欢喜地奉花而来。不是法王被打败,而是法王得胜了。这一切本是出自于等同真智慧的意念力,智慧能即时去除不详,能使怨家变成弟子。当礼敬通往涅槃之路四道的证悟者。只见释迦牟尼佛,面如满月,神色从容。他闻名十方,福德如山。要求得难以相比的佛相貌,当稽首礼敬这位救度世间的仙人。
菩萨从累劫以来,清净修行,极为柔和大慈,自然地安定于真道中。他以忍力降伏了魔王,退散了鬼兵。菩萨坚定的意念依然如故,他不以智慧思虑,也没有忧愁和欢喜。
这天的半夜后,菩萨得成三禅,烦恼已尽,结缚开解。菩萨自知原本从长久往昔以来,自己的习性和行为。由于修习四种定力,控制住心念(原文,四神足),即精进定、欲定、意定、戒定,使他获得了变身幻化的能力。心有所想,即得如愿,不需再用思维。他的身体能飞行,又能由一个身躯,分身成百千个身躯,以致亿万无数个,然后再将他们合而为一。菩萨的身体能通透入地,连同石壁都能穿过,在任何方向都能显现。菩萨俯身向下,身体便隐没入地,抬头向上,便现出地面,如同水波。菩萨能从身中现出水火,又能步履在水面上,或在空中,身不坠落。菩萨能坐卧在空中,如鸟飞翔。他站立起,能触及天界。他的手能执持日月。他身体保持平立着,想要到梵天、自在天,即可得成。菩萨的眼睛通透目视,耳朵洞达听闻,意念预知将要发生之事。诸天、人、龙、鬼神、爬虫、蠕动之类的言行心念,都能看见、听闻、感知。菩萨对一切贪恋于淫欲的,或不贪恋于淫欲的;瞋怒的,或无瞋怒的;愚痴的,或不愚痴的;爱欲的,或无爱欲的;有大志向修行的,或无大志向修行的;内心外在都修行的,或内心外在都不修行的;念善的,或不念善的;一心的,或不一心的;心志解脱的,或心志没解脱的。一切都能知道。
菩萨观天界、人间、地狱、畜生、鬼神五道,对其中前世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们的姓名,或在五道之外的眷属姓名,一一分明了了。菩萨知道一世或十世中的百千亿万无数的世事,甚至知道天地历经一劫后,崩坏荒芜之时的事;甚至一劫过后,天地开始形成,人物刚刚兴起之时的事。菩萨能知道十劫、百劫、甚至千万亿无数劫,时劫内或时劫外的众生姓名。知道他们的衣食情况,或苦或乐,或长寿或短命,从此地死亡后转生那处,所有展转去往之处。知道从身体的头部开始,一切生死变更的身躯。知道身躯的出生、衰老、死亡,形体容色的好与丑,是贤圣还是愚昧,所受的苦乐。菩萨对一切三界中众生,都能分明了了。
菩萨见人的灵魂,各随自己的行为,投生在五道中。或堕落在地狱中,或堕生成畜生,或作鬼神,或往生天界,或投胎人形。投胎人形的,有生于豪门、富贵、享乐之家的,有生于卑贱、荒野之家的。菩萨知道众生或有被五阴蒙蔽的,即:一. 物色形象;二. 痛痒之感;三. 思想;四. 行为;五. 灵魂,它们都习性于五欲。眼睛贪恋形象,耳朵贪恋声音,鼻子贪恋香气,舌头贪恋美味,身体贪恋细滑触觉,五感牵连在爱欲中。知道众生或有希望从财色中得安乐的。 众生从这一切中,生出诸罪恶的根本,又由罪恶招致痛苦。 若有人能修习断除爱欲,不随从淫心。那这人能大知自己身躯、毛发的原本,转而受行八正道,灭去众多的苦。就好比,没火柴就生不起火。这就是所谓的‘无为’救度世界之道。
菩萨自知已经舍弃了罪恶根本,不再有淫欲、嗔怒和愚痴。生死相续的五阴种子,全都断除,不再有罪孽和祸患。所作的,已经办成,智慧明了。菩萨在明星出现之时,豁然大悟,得着了无上正真之道,成就了无上正觉。他得着了佛的十八种境界,具备十种威神力,四无所畏。
什么是佛的十八种境界?
即从成佛开始,直到涅槃:一,不失真道;二,无空言;三,无虚妄志向;四,无不清净的意念;五,无不定心,产生若干念想;六,无不观看详查;七,志向不减;八,精进不减;九,意念坚定不减;十,智慧不减;十一,解脱不减;十二,救度众生的知见无减。十三,远古之事,全都知道;十四,未来之事,全都知道;十五,今世之事,全都知道;十六,把持一切身行,随同所知的原始状态那样;十七,把持一切言语,随同所知的原始状态那样;十八,把持一切意念,随同所知的原始状态那样。这些就是佛陀不同他人的十八种境界。
什么是十种威神力呢?
诸佛全都能看见知道,不论诸佛是在深处、微小处、还是隐蔽处、远处,不论诸佛是在某些地方,还是不在任何地方,都能明白详知。这是其一。
佛明知所有古往今来众生的行为造作之地,以及受报之处。这是其二。
佛能分辨所有天、人、众生的各自异念,或在这处,或在那处。这是其三。
佛知道众生的各种语言,以及随顺救度世间的言语。这是其四。
佛明了世间所有杂类种群的无量情爱姿态。这是其五。
佛能示现禅定,解脱的修行。无须其它种不厌其烦地直言规劝。这是其六。
佛知道众生被欲望束缚,也知道解脱欲望的要领,以及众生适宜何种修行方法。这是其七。
佛的智慧如同大海,佛的良善言语无量。他追念一切众生,在前世中的种种身形更迭变化。这是其八。
佛的天眼清净,佛能看见人或动物死后,灵魂的投生处。众生随自己善恶遭报,或者招致祸殃,或者蒙受福报。这是其九。
佛,烦恼已尽,不再被束缚。佛的灵魂真实,智慧通达。佛以自知的一切,作见证教化。佛完全畅通的行道,能行一切可行的事。佛不再余留生生死死。佛智慧光明详查。
这便是佛的十种威神力。
什么是四无所畏呢?
佛的灵魂得着正觉,无所不知。但愚昧人或会说:‘佛还未能什么都知道。’佛前去梵天圣众那里,因为那边没人能与佛智慧论说,所以佛独步往来,无所畏惧。这便是一无畏。
佛,烦恼已完尽。但愚昧迷惑人或会互相说道:‘佛,烦恼还没完尽。’ 佛前去梵天圣众那里,因为没人能论说佛的志向,所以佛独步往来,无所畏惧。这便是二无畏。
佛讲说经戒,让天下人念诵修习。但愚昧迷惑人或会互相说道:‘佛经是可以遏止的。’佛前去梵天圣众那里,因为没人能论说诋毁佛法正经,所以佛独步往来,无所畏惧。这便是三无畏。
佛显现真道意思,言语真实切中要领,能救度众生脱离苦厄。但愚昧迷惑人或会互相说道:‘佛所说的不能救度脱离苦厄。’ 佛前去梵天圣众那里,因为没人能论说佛的真正之道,所以佛周遍游行,无所畏惧。这便是四无畏。
佛得着了这般的意念,一切都知道看见。他坐着自念道:‘佛的意念真是微妙,它难以被人知道,难以被人明白,甚是难以被得到。佛意念高高无上,广大而不可定义极限。佛意念在无限的深渊下,深不可测。它大到包容天地,细到无隙不入。佛养育着众生,视众生如同赤子。佛侍奉诸佛,累积的功德无量。佛在累劫中,勤苦修行,不忘记自己的事业。今日,佛性已经全都得着了。释迦牟尼佛自我赞颂道:
作福之报快 众愿皆得成
速疾入众寂 皆得至泥洹
今觉佛极贵 弃婬净无漏
一切能将导 从者必欢豫
《偈颂意思》:
造福的报应快,众愿望都能如意。它能快速使人进入众寂静中,全都得以成就涅槃。如今已经觉悟的佛,极其尊贵。佛舍弃了淫欲,清净以致圆满无所漏缺。佛能带领引导一切众生,必使跟随者欢欣喜悦。
这时,佛在 摩竭提国 善胜道场 贝多树 下,以福德力降伏了魔。他以觉悟的智慧,寂静的灵魂,得着天眼通、宿命通、烦恼断尽,无所障碍。那时,佛在善胜道场救度了二个作买卖的商客,提谓和波利。佛教授他们三皈依,以及五戒,使他们成为了居士。
佛忆念在往昔时,锭光佛授记(别)我为佛,说道:“你在未来百劫时,将得成作佛,名号‘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那时,你要度脱众生,如我今日一般。” 我自那时起,心中便竖起了弘大誓愿,要奉行六度、四等、四恩、三十七品。随时以方便接受的方法,传授众生一切诸法。我要积累福德不倦,以高广、殊胜、奇异的修行,忍受无量苦痛。我要将这些福德,回向与成佛,直到大愿得以成就。”
《注释》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四等: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无二。
四恩:在《修行本起经》上提到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
佛说完这部经后,一切在场会众,皆大欢喜。他们向佛礼敬后离去。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