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仁焕法师:快乐做人就是了脱生死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4日
来源:   作者:仁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仁焕法师:快乐做人就是了脱生死

 

  广西灵阳寺2008年3月8日-15日念佛七法会开示录

  (3.12下午) 快乐做人就是了脱生死

  阿弥陀佛!大家好!

  今天有人发了信息问我:“要我知足常乐,我乐不起来怎么办啊?”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道?修道第一个就是要训练出内心的快乐。如果别人给我们快乐永远不究竟,自己内心产生的快乐,那才是究竟的快乐。所以自己内心的快乐才是真快乐,别人给我们的快乐那是假的快乐。(掌声)

  还有人发信息问我:我烦恼得不得了,怎么乐起来啊?如果真乐的人,再烦恼也会乐。人在困难的时候能乐起来,在良好的环境里那就更加乐。人在困难的时候乐不起来,在良好的环境里也不懂得乐。

  弥勒菩萨的表法,是要我们什么时候都像他一样,人就胖起来了,也睡得好了,事业也成功了。因为我们烦恼,所以才做什么都不行,生活也不顺,睡觉也难受,走路也感觉不对。人快乐了,生活各方面都好。所以佛很伟大,叫我们做个极乐世界的人。(掌声)

  如果我们内心保持一种欢喜心,身体是很健康的。当我们有了良好的身体,做什么都不感觉累;如果我们身体不好了,首先胃口也不好,最后新陈代谢也不好,住在哪里都不行。

  很多大德说:学佛不需要求什么。我想:学佛又不需要什么,到底佛是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学呢?后来我才明白了,这些大德一部分说得对,一部分也说得不对。我们学佛应该是有需要的,就是需要知足常乐。(掌声)

  佛教的最高理念是说“了脱生死”,我一直研究到现在,怎么样叫做了脱生死?最后还是佛自己说出来:把人做好就是了脱生死了,快乐做人就是了脱生死了。

  所以弥勒菩萨的表法很重要,如果我们首先没有具备弥勒菩萨快乐的心,下面的几位菩萨也会做不下去了。比如带烦恼去面对父母也不行,带烦恼去面对社会也不行,带烦恼去面对师长更不行,所以方方面面都需要快乐才好。

  很多人问:“师父!我念佛怎么没有感应呢?”我说:“你要什么感应啊?”他又回答不出来。告诉大家,我们来学佛,首先是消除烦恼,让内心快乐起来,这样叫做法喜充满。(掌声)我不知道你们要什么感应,我要法喜充满、快乐就行了。所以修道人是修要快乐,修得快乐叫做了脱生死。

  第二种修道是修人间福报。人的妄想很多,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人毕竟是能力有限嘛,天下的好事不可能给你一个人包完,当你做不过来了就烦恼了。所以修人间福报没有比修了脱生死好啊!

  快乐首先得到健康,等于人有命了什么都好做;人没有命了,乃至有山珍海味吃也没有口味。我宁可健康吃野菜,我不愿痛苦吃山珍海味。(掌声)

  五大菩萨是教育我们做人的基础和成人之道。人一生下来都快乐了,变成一家的快乐星;如果人一来到世间都是烦恼,一家就变成地狱。因为烦恼是地狱嘛,烦恼就是鬼了嘛。

  我们经常问:“鬼在哪里?”希望我们烦恼的时候,自己拿镜子来看一看,就知道鬼在哪里了。(掌声)要想见佛也很容易,你快乐的时候照镜子就见佛了。(掌声)佛是快乐人,鬼是烦恼人。我们一下子又烦恼,一下子又快乐,那就是一下子又是鬼,一下子又是佛。保持快乐好不好啊?(众答:好!)(掌声)

  佛说“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是表达时间的经过。太阳升起来的地方为东方,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为西方。佛告诉我们应该做到:一天到晚保持快乐,就叫做西方极乐世界。(掌声)你们看看太阳快乐不快乐?升起来它也这样放光,落山它也这样放光,它保持快乐啊!我们应该像太阳一样,极乐就是乐到终点。(掌声)

  因为佛知道要给我们快乐,所以他找到了快乐的信息,快乐的信息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能保持念它,确实内心会真的有法喜充满。(掌声)人身体不好,烦恼是罪魁祸首。真正的保健就是快乐。所以你们来到灵阳寺,灵阳寺是传播快乐的地方。愿望人人把握自己,能把握了生命就有希望了!(掌声)

  大家都有体会,人烦恼就给身体带来不安详;身体不安详,今天你做什么都不顺利;做事不顺利了,烦恼来得更加大了;烦恼来得更加大了,身体也更加不好了,最后就变成恶性循环。

  原来我找不到生命的学问。当我悟了五大菩萨的道理,又悟了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我才知道这些都是生命的学问,能把握了就是真正的了脱生死,就会得到快乐的人生!(掌声)

  家庭的生命都是相连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心中有烦恼就会得到烦恼的果报,心中有快乐就会得到快乐的果报。(掌声)我们烦恼的时候多么难受啊!我们快乐的时候多么潇洒啊!(掌声)愿望我们个个做快乐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

更多仁焕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