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社区导读>> 微信精华>>正文内容

认识“熏习”的力量 | 降伏化解自己的烦恼习气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6日
来源:学佛导航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熏习是透过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触境界,

  然后在八识田中留下种子,

  待因缘成熟,就会表现在外,

  成为言行举止上的一种惯性。


   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这就是 “熏习” 的力量。

  “熏习” 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影响力。《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儒家所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而时习之”,这也是熏习的力量。

  佛教主张 “多闻熏习”,又谓 “熏修德业”;品德的修养,除了靠古圣先贤、父母师长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

  环境可以使一个人在长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觉受到潜移默化而改变气质。

  所谓 “橘化为枳”,种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 “孟母三迁”,故而才有后来的亚圣孟子,这都说明环境熏习的力量,不容忽视。

  熏习就是透过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触境界,然后在八识田中留下种子,待因缘成熟,就会表现在外,成为言行举止上的一种惯性,称为 “习惯”,又称为 “习气”。

  习气就像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即使香水用磬,瓶子上的香味却久久不灭。习气又如种子,尽管花开花谢,只要曾经结果,留下种子,又会成为下一期生命的开始。

  因此,佛教有所谓的 “留习润生”,又说:“烦恼易改,习气难除”。

  两个卖鱼的妇女,长期在鱼肆里生活,一日外出未及回家,因而投宿在一间充满花香的旅店里。两个人反而不习惯,彻夜未眠,后来只得拿出鱼篓,才终于在鱼臭味中甜蜜地睡去。这便是长久熏习所导致的。

  认识 “熏习” 的力量,我们便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忆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种子。

  很多学佛人认为佛法是一种知识,听过了知道就好,甚至很多念佛的修行人,虽然学佛很长时间,自身原有的习气一分都没有转。

  或许他看过很多佛书,听过许多经,对于佛法道理也知道些,要跟他说佛法,他就说他都晓得,甚至说他懂得更多,像这种人能不能从佛法中学习并得到利益呢?其实是很难的。

  所以听经闻法修行非常重要,尤其是听讲经,如果不重复的听,不重复的熏习,烦恼习气没有办法转过来,因为业习非常重,不是听一座经、两座经就能够转变过来的。

  看经典上所说,舍利弗、目犍连都已经证了阿罗汉果,还天天听经,而且他们每天听八个小时。现代的人没有这么大的福报,不能常随佛学,这点自己心里要生惭愧心,一有机会要赶紧熏习。

  要知道熏习的力量不可思议,现代人想转凡成圣,要靠听经,你听经明白了道理,内心真的认可,真正豁然大悟,行为才会转变,如果行为没有办法转变,那就是经听得还不够多,或是在听经的时候心生傲慢、随意的听。

  为什么地狱里的众生受苦无量劫?难道佛菩萨不够慈悲,还是地藏菩萨智慧力不能超度他们?其实都不是,是他们业习太重、习气太深了,阳上的亲人为他做再多的功德都无法做根本上的改变。

  所以重点是要能转变,要靠自己发心,真发了心就要常常听经,常常的熏习,现在科技发达,每一个人的手机都是道场,一有机会就把经典打开来看,打开来读,或是听讲经。

  每个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大家想想自己用功的时间有多久,有些人想自己念佛念了一、二个小时,四、五个小时,他就觉得很多很够了,可是他没想到,他一天睡眠要八个小时,那是八个小时在昏沉,其他的时间又忘失正念。

  释迦牟尼佛出世四十九年从没带大众打过一次禅七,或是举办佛七,世尊就是每天讲经八个小时,身边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皆是大阿罗汉。

  不要说阿罗汉,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些大菩萨,都还是常随佛学,常常随顺佛陀的教诲,常常听佛讲大乘经,没人觉得自己都懂了,不用听了!

  所以真心想修行有成就,就要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绵绵密密地去用功,这样子去熏习佛法,真这样做烦恼习气才会被软化,不然烦恼我执都非常的坚固。

  真正懂了,才能做得到,所谓知难行易,尤其佛法是内学,不是一种知识,也不会是一种知见,把经典当作是自己的我见,当作是自己的理论、看法,到处向人家炫耀,到处向人家夸口,这就是知见,虽会说,却转不过来,那这就是知见,知见再正,还是没有办法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

  这时还要再提升,要从世间法转成佛法,从不了义转成了义,从了义转成第一义谛,从意识心转成智慧、转成般若,这些统统都要靠听经,都要靠自己努力熏习佛法。  祖师大德说众生要断烦恼要靠大乘经典,小乘经没有办法,人天乘就更断不了了。佛在《法华经》讲:「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讲那些方便法的目的在于入大乘。

  「大乘」就是如来的心髓,如来的心髓不在别处,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只是众生迷惑颠倒,任着自己烦恼习气,随着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去流转,一旦回头觉悟了,原来佛性本自清净,本来光明,本来圆满,没有丝毫的欠缺。

  听经不一定要听多的、听新的,听得多也一定要抓得到重点,无论是谁,讲再多的经,讲的就是诸法实相,没有别的可说,离于实相即非佛说。

  讲《华严》,讲的就是诸法实相,讲《无量寿经》,讲的还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不是别的,就是众生本具的清净心,人人本有。

  听经闻法的重点是在这里,一定要重复的熏修,这一生才能够断除烦恼,成就无上道。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