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视母如佛—憨山大师的母子缘
新年假期就要结束,
很多人要离开父母家人,
踏上开往远方的列车。
与“生离”相较,
更加无法回避的,
还有“死别”。
真正的智慧与大爱
是如理思维之后的正确抉择。
从憨山大师的母子因缘中,
当能体会释迦真佛子
发无上菩提心,
度脱如母众生永脱轮回的大孝。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曾说:“出家人宁可上负佛祖,下负我憨山老人,不可自负,不可负君,不可负亲。”
不管出家、在家,孝都是根本。
大师在其自叙年谱中这样记述他的母亲:
予八岁读书,寄食于隔河之亲家,母诫不许回,但经月归一次。一日回,恋母不肯去,母怒鞭之,赶于河边,不肯登舟。母怒,提顶髻抛于河中,不顾而回。于时祖母见之,急呼救起,送至家。母曰:“此不才儿,不淹杀留之何为?”又打逐,略无留念。予是时,私谓母心狠,自是不思家。母常隔河流泪,祖母骂之,母曰:“固当绝其爱,乃能读书耳。”
后来,大师在五台山修行的时候,无法见母亲,刺血泥金,抄写《华严经》一部,上结般若的殊胜因缘,下酬父母及一切有情的深恩大德。
憨山大师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他遭遇流放,在长江边上与母亲诀别,母亲与他欢喜交谈,声音清亮,胸中没有丝毫滞念。
因问老母:“闻儿死生之际,岂不忧乎?”
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忧,何忧于汝?但人言参差,于事无决定见,为疑念耳。”
相与侍坐,达旦即作永诀。
老母嘱曰:“汝善以道自爱,无为我忧,今亦与汝长别矣!”
欣然就道,了不相顾。
“天下之为母有如此者,岂不顿尽死生之情乎?”憨山大师大受触动,写下一首《母子铭》,以表达对这位母亲的敬佩。
母子之情,磁石引针。
天然妙性,本自圆成。
我见我母,如木出火。
木已被焚,火原无我。
生而不恋,死若不知。
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母亲的哺育之恩,教养之德,是任何人穷尽一生也不能酬报万一的大爱。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
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印光大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