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体验心得>>正文内容

修读佛典心得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0日
来源:香港佛教月刊475期   作者:张嘉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陀释迦牟尼,为一大事因缘,于公元前五百年,降生古印度。

  释迦牟尼是当时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三十岁成道,自此四十九年,穿梭于恒河流域等地,席不暇暖;弘法利生,矢志不渝。

  佛陀一生事迹,以及为众弟子所立下的制度、戒律,乃至佛弟子、或大德、或高僧所造的论文,都一一收摄下来,名曰《大藏经》。由于涉及经、律、论、又称“三藏”。

  佛典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有:信仰、道德、哲学、音乐、语法、文学、心理等等,不可胜数。

  单从说教方面来看,佛典里有五戒、十善、四摄、四无量心、六波罗密等等,通通含有止恶、行善、自净、利他的意义。委实是公民教育的优质教材,红尘世俗的一股清流,净化人心,涤荡凡情,教人解脱烦恼。

  说到哲学,佛法有“三法印”、“四圣谛”、三十七道品的“四念住”、“四正断”、“四神是”、“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立意深远。

  涉及宗教层面的,有佛陀为众生开示演说的严谨因果法则,生死轮回道理。指出每个生命皆有觉悟的质素,凭借戒、定、慧,一旦灵性净洁、升华,就可证道,成为觉者,与圣者佛陀,无有差别。,论人权之高,实无一宗教可与之媲美。

  觉者的果位,层次分明,井然有条。修声闻乘的,证阿罗汉;修十二因缘的,得辟支佛;修菩萨乘的,证佛位。何以故?此乃菩提,涅槃的圆融妙果,经典中皆有详细叙述。

  至于“唯识”、“中观”、“般若”等思想学说,更是石破天惊,叫人叹为观止,西方净土,阿鼻地狱,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俱教人了生脱死。

  若研究佛门前人历史和文化,更要参考佛典。佛陀的历史有《方广大庄严经》、《佛本行经》、《过去现在因果经》等。僧史有《付法藏因缘传》、《阿育王传》、《高僧传》等。以上种种,仅是冰山一角,一孔之见而已,佛经之浩瀚,穷经皓道,不能尽读。

  关于汉语佛经,更纪录了我国大量的翻译文献。该等典籍,实为不朽巨著,千锤百炼之作。译者们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经文的节奏感极强,通常以四字为一组。如《中本起经》、《六度集经》等,未必讲究押韵,讲骈偶对仗,却是流畅生动,气势磅礴,直教人荡气回肠。

  若要认识佛教,佛典不可或缺。
  若要学习文化,佛典岂容忽视?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它的发展可以与宗教信仰分割。我们的民族,亦复如是。不研究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等于没有了解我国真的思想,历史,甚至语言。合之两利,分则两伤。

  其实,佛经处处崇论闳议,提要钩玄。于立身处世之方,为学做人之法,俱能窥见崖略,有所启迪。

  举《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为证:

  “于诣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阇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这些济世利人的教育,佛家称之为大乘行动,最适合史书学者修持。青年人血气方刚,志气远大,最欢喜研究奉献的精神和行径。以大乘行为作指南,甚为恰当。

  所以,佛典实为末世洪流之砥柱,五浊恶世的明灯,教人知所去向,不亦善乎。


标签:学佛|心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