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敦煌的"飞天"--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侧记
沿着二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西望,漫漫古道,碧天黄沙,清脆的驼铃带着人们走向那点缀在沙漠的明珠--莫高窟。汉唐雄风,丝路驼铃吟,玉门阳关,故址萧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之焕发出令人夺目的光华。
映入人们眼帘的一幕幕景致似是在敦煌,又不是敦煌。这里是中国美术馆的“敦煌展”。
记者日前来到中国美术馆的“敦煌展”,看到:此馆正门前竖起一座牌楼,上面写着“莫高窟”。美术馆的两侧也装饰成莫高窟的外貌,“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在这里举行,半个世纪以来几代艺术家的临摹作品也在这里展出。据介绍,此次的展览历时两个月之久。
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记者走完了“敦煌莫高窟四百九十二个洞窟”,几乎窟窟有飘舞灵动的“飞天”:不长翅磅,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却不依靠彩云;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观者无不感慨:千变万化的“飞天”真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据了解,“飞天”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来自佛教印度,又融合了西域文化、中原文化。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约一百七十余年,此时期的敦煌“飞天”还保留着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基本上是西域式飞天。头上有圆光、脸型呈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佩,头束圆髻,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
从西魏到隋代时期的敦煌“飞天”,是中西合璧的。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飞翔于高空。
随着在历史上留下奇迹的唐朝的到来,敦煌“飞天”也迎来了鼎盛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极致。此时的“飞天”是完全中国化的。他飞绕在佛陀的头顶,飞翔在极乐的上空,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飘曳着衣裙,飞卷着舞带。一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飞天”艺术的极致,让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显得更加灿烂。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