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西华寺迁建方案出台 遵循“修旧如旧”原则
2008年7月21日,记者看到了广东省考古部门出台的西华寺迁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图文并茂地将西华寺的前世、今生以及重建都作了详细描述和要求。
西华寺兴建说上溯至五代南汉
方案说道,在此次考古挖掘之前,历史典籍以及民间对西华寺的兴建年代就有多种说法,最集中的有三种,分别是:一、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大宝元年(958年)说;二、元代兴建说;三、明成化八年御史韩雍创建说。而在广佛民间也有“先有西华,后有南华”的传说。
2007年10月至12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华寺正殿前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通过此次发掘的不同时期的殿堂遗址及其建筑构建、石碑及其他器物等,充分表明该寺始建时间至少在南汉时期,先后经历五次修葺。
从对出土的柱顶石、兽面纹、莲花纹与“千秋万口”的瓦当及现存梁架、台阶等分析,该寺规模较大,形制风格、法式特征、构造特点、材料质地、工艺手法等都属于官制做法。如出土的灰褐陶龙首脊饰近似南汉皇帝刘晟墓附近出土的一件陶龙首。
西华寺当列石门返照美景之内
根据史料记载,西华村及其后的石门山原属于广州市范围,石门西北距广州约15公里,因东北到西南走向的石英砂岩褶曲低丘山岭横截小北江,其上游“三江诸水东流其间以南入于海望之隐若门,故曰石门”。又相传是南越国丞相吕嘉积石防汉,积石如门得名。
方案除了描述西华寺情况外,还对“石门返照”美景进行了描述。“石门返照”为宋、元时期“羊城八景”之一。相传“石门返照”,一说是广州的车马往来、楼房的幻影,浮于水面,诚如海市蜃楼;一说是石门周围的景色、闻名的西华寺等名胜,倒影江面,令人心旷神怡。
到了明代,由于白泥河、西南涌因人为和自然因素,水流减少,使石门的江面变窄,不再是交通要冲,从此不再列入羊城八景。
西华寺迁建遵循“修旧如旧”
方案就西华寺重建提出了相应指引。它要求,在迁建前,对需要原位修复的构件如梁架、柱、檩、柱础、条石等构件均须编号归类,妥善保管好,以便原位整修,恢复原貌。
在整个迁建工程各个环节操作中,必须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指导整个修缮工程,不论是拆卸复建部分,还是残缺补全部分,都要按现存明清时期的法式特征、风格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进行修缮,从而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