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惊现百枚舍利 大报恩寺塔可能沿用宋代地宫
阿育王塔的惊世出函,没有为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画上句号,这一历时近两年的大型考古项目至今仍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地宫究竟藏身何处?日前,在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上,项目考古队领队祁海宁介绍了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除了北宋长干寺地宫外,考古队在遗址范围内,并未发现另有塔基遗迹存在。
考古进展:琉璃塔可能沿用宋代地宫
自2007年初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正式发掘以来,市博考古队用了近两年时间,完成了两期考古工作。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底,考古队在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中确认了大报恩寺大殿遗迹,并发掘了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塔基与地宫。请出铁函后,第三阶段考古发掘随即展开,考古队沿着大报恩寺遗址北区的中轴线,在塔基周围又发现了两座明代大型建筑基址。经研究后确认为明代大报恩寺内观音殿和法堂的遗存。
如今,考古队已经在遗址区内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但仍未发现新的塔基遗迹。专家表示:“从现有考古进展分析,大报恩寺塔很可能沿用了长干寺真身塔原有的塔基与地宫,而未另选新址。”据记者了解,目前发现的八角形塔基基本可判定为明代所建,出人意料的是,塔基的石头上还有被烧过的痕迹。一位与会专家推测,这很有可能是太平天国当年用炸药毁塔留下的痕迹。这两条线索,为“两塔合用地宫”的推论提供了证据。
专家告诉记者,在大报恩寺大殿遗迹上发现的石头柱础,其规模比明故宫遗迹更大,而且整座大殿的平面轮廓也很清晰。这一发现,足以看出大报恩寺当年的皇家气派。“下一步考古工作将减少探沟式发掘,沿着中轴线展开大面积揭露发掘,寻找史料上记载的明代碑亭和香水桥等建筑遗存,争取将大报恩寺遗址的布局彻底摸清楚。”
规划调整:琉璃塔有望改为原址复建
从现有发掘情况来看,大报恩寺遗址的格局已经渐渐清晰,很多与会专家建议,下一阶段工作中,考古发掘和原址保护应同时展开。“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园区的规划设计,也应根据新发现遗迹的保护状况做出相应调整,从大遗址保护的角度来整体规划园区设计。有关出土文物和遗迹的展示方式应尽快确定下来,以利于整体建筑的规划设计。”
如果对已发现的建筑遗迹进行原址保护,就意味着园区的整体规划将面临一次“大手术”,这样一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园区的核心建筑——琉璃塔。按照原来的规划,琉璃塔将从现有地宫位置北移重建,而在论证会上,有专家建议,在现有地宫位置上原址复建。“其实,当初也有人提出在地宫上复建琉璃塔,但因为当时地宫身份不明,这个方案没有通过。”该专家表示,从目前的考古情况来看,大报恩寺塔很可能沿用了长干寺塔的塔基与地宫,因此,只有原址复建才能让新塔传承旧塔的历史文化内涵。按照这一设想,新塔底层将作为地宫展示馆,向参观者展示长干寺地宫的原貌。
丝绸包裹内惊现百余枚舍利
根据长干寺地宫中出土的碑刻记载,铁函内藏有佛顶真骨、圣感舍利和诸圣舍利,并用金棺、银椁和七宝阿育王塔珍藏。虽然阿育王塔尚未打开,但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百余枚诸圣舍利——只不过,这些佛教圣物不在阿育王塔内,而是藏在铁函内的丝绸包裹里。
8月初开启铁函时,阿育王塔的塔顶空隙处塞有大量的丝织物包裹。经过初步清理,考古人员在包裹中出土了20余幅珍贵的宋代丝织品,有巾、帕、上衣等种类,大都保存完好。这些丝织物使用了提花、刺绣、印染、描金等多种织造和装饰工艺,许多丝织品上还有供奉者用墨书题写的题记。令人吃惊的还在后面,在一个丝织小包内,考古人员出土了百余枚形如米粒的舍利子,颜色以白色为主,少量为红色和黑色。专家推测,这就是碑文中所称“诸圣舍利”的一部分。
在开启长干寺铁函的电视直播中,雷峰塔遗址发掘考古队队长黎毓馨曾介绍说,诸圣舍利是指高僧的舍利。一般来说,高僧火化后的遗骨舍利甚至佩戴的佛珠火化后都可以称为诸圣舍利。诸圣舍利的发现,让考古专家更加确信:宝塔中应该有碑刻中提及的佛顶真骨等其他圣物。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