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许嘉璐:中国儒释道之间的融合是世界奇迹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8日
来源:   作者:许嘉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许嘉璐:中国儒释道之间的融合是世界奇迹


  “儒释道融合之因缘”,第一关键词是“融合”,显然这是对当今世界上流行的、统治着整个地球的思想——文明必然冲突,只有冲突才能解决问题这一思路的回应。第二关键词是“因缘”。在对儒释道的研究中,大家有一个共识:儒释道在两千多年中相融相济,携手并进;“君子动口不动手”,在辩论中学习了对方,丰富了自己,于是把中国的儒学、佛学、道学都推进到了世界思想和哲学的顶峰。

  当西方还沉浸在,或者说迷惑在中世纪黑暗中的时候,宋代的学者已经为中国构建了完善的哲学体系,可以说那时候的中国哲学就是世界哲学的顶峰。后来,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一些哲学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于是人们一直流传着这种误解,而我们也曾经自卑过。今天,中国的哲学已经得到了世界哲学界的承认,大家已经看到媒体上的报道,2018年,从未在中国举行过的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而且从这次会议开始,汉语将作为世界哲学大会的会议用语。这是一个标志,这是一个转折,这是中国的文化、中国哲学正式地跨入世界领域、世界论坛的一个标志。

  儒释道的融合是当今充满冲突的世界所需要的

  在这个总的缘起下,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 儒释道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化的宗教和学说。这三种宗教和学说,它们自身的理念,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相融的经验,是当今充满冲突的世界所需要的。而要想让儒释道的学说真正成为显学,还需要我们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二是普及,应该让精深和通俗结合。基督教经过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改革,由英国的清教徒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这就是要想让一种学说成为显学,从而在广大民众当中普及,似乎不能够从基层做起,而应该拿自己的精义去说服、感染不同阶层的精英与执政者。基督教初期的失败、佛教传入中国时曾经有过的不成功,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到了南北朝,佛教之所以在中国迅速铺开,就是走了我刚才所说的路线。因而,普及是必须的,而提高、深化也是不可少的,必须二者有机地结合。今天,在两岸四地的儒释道中,似乎普及占了主要的精力,而提高、培养一批大师反而被忽略。我们开展儒释道融合之因缘的研讨,就是希望能够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学人对儒释道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第二,在中国儒释道之间的融合是世界的奇迹。反观世界史,特别是号称“世界中心”的欧洲,自古以来,不同信仰之间,一种信仰的不同宗派之间往往都是兵戎相见、血光滔天,直到今天这种趋势仍旧没有得到完全的遏制。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儒释道为什么能够相融共进,这种经验是极其宝贵的,也是今天的世界所急需的。过去所有涉及到这个问题的论著都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但是如果论述只停留到此,其实我们和相融之因与缘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应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这不仅仅是我们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第三,儒释道现在面临着共同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的挑战。两千多年来在应对现实的挑战中,儒释道不断提升、不断突破自身。在应对中相融,这是极其重要的启示。只有在应对挑战中进行创新,儒释道才能够传承,而只有在不断的传承中,才能给创新提供机遇,传承与创新从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儒释道融合的研究应当如何推进

  下面我冒昧地就儒释道相融因缘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点浅见。

  第一,我们应该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思考。首先,借用西方哲学的术语说就是宇宙论的问题、本体论的问题。儒释道有一个共同点,也是相融因缘之,这就是一元化的思考,一统的观念。正因为这样,所以对所谓的“终极关怀”我们都不是先验的,不是“预设”的,而是从实践中总结提升的。例如孔夫子把人生中最高的境界定义为圣人,要做到圣必须高而又高,他则“若圣与仁,则吾岂敢”,直到死还在努力地践行着,追求着。道教最高的境界是真人,如果我们读道教经典会知道,道家对真人的要求也和儒家对圣人的要求相近。而佛教,人们所共知,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佛。佛教讲应该“十行”、“十住”,攀登“十地”,只有到“十地”才可以和佛陀接近。

  人的道德、思想的提高是有阶段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我们一生当中永远达不到终点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真理、对最高境界的追求,这就引导着人们永不停顿。同时在走向终极关怀的路上,儒释道都主张内求,儒家的反求诸已,佛教的见性成佛,道家的修真身、抱朴守一,都是这个道理。

  另外在思想方法上,或者叫方法论上,我们是辩证的,讲周流变化、无始无终,讲中庸、讲中观、讲守中。我们在伦理上讲和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慈悲等都是如此。因而我们应该从世俗面、伦理面、方法面以及形上面,多方面采用多种工具、多种视角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就是三家一体携手研究真理,而这个真理并不是绝对的,它是随着人类意识、思想、水平的提高不断前进的。同时它不是先验的,它不是超越者,它是现实中来、还要回到现实中去的。

  第二,我们应该从历史过程中寻觅相融之因缘。这就是要从三家两千多年来不断的丰富完善中去研究,要从相互的争辩中去研究,从宋代以来三家相融的理论和实践中去研究,从当代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向中进行研究。实际上这两千多年来,相生相克的过程就是和而不同的丰富过程,就是相融之因缘充分展现的过程。

  第三,从国际的思想和宗教的演变中借鉴。例如,从19世纪开始,犹太教就在探索和基督教之间的相互融合问题,因此在犹太教内部先后出现了几个改革的派别,提出了多种改革的学说,促进了犹太教对当代社会的适应。再如婆罗门教,有不少大师已经在设想与佛教之间的沟通。又如100年前产生的巴哈伊教,它的教义就是世界所有宗教的融合。巴哈伊教历史只有一百多年,但是教徒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且不断增加,什么原因?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之所以要在历史的过程中寻觅,要从国际的形势中去借鉴,就是因为我们三家都秉承着从现实出发的思路,讲主观体验、认真思考和扎实践履。我相信,沿着这条路走,积以时日,我们在相融之因缘的课题上一定能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促进三家共同发展,给世界以重要的参考。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