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祈愿佛日增辉,众生离苦得乐!
悉达多太子出家因缘
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出家前,在宫廷享受锦衣玉食,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不同的世间百态:
他看到人们因衰老而形容枯槁,步履蹒跚;因患病而备受折磨,奄奄一息;因亲人死亡而阴阳两隔,悲痛欲绝;他看到有情为生存互相残杀,弱肉强食……
悉达多太子从现实的人生中目睹了生命的真相,感受到生命面对死亡时如此的脆弱和无力,这一切,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
正当悉达多太子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遇到了一位出家沙门,太子从他的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所在,看到了熄灭痛苦,超越生死的希望——那就是修行。
《方广大庄严经》中记载:太子出北门,遇到天人所化的比丘,便下车作礼问出家利益。比丘答言:“我见在家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故舍亲族处于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习无漏圣道,行于正法调伏诸根,起大慈悲能施无畏,心行平等护念众生,不染世间永得解脱,是故名为出家之法。”
太子闻后欣喜,赞言:“善哉!天、人之中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道。”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下,悉达多太子选择了出家。于是在深夜,别离了睡梦中恩爱的妻子,别离了父母,不忍说再见,却饱含对生命解脱,对生命缘起真理探寻的决绝,离开了迦毗罗卫国。
悉达多台子对以往生活的彻底告别,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世人梦寐希求的一切奢华享受,将随身衣物让车夫带回,剃除须发,托钵游行,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世人对出家人的误解
一提到出家人,不少人脑海中就浮现出“看破了红尘”的意味。在世俗人的理解中,“看破红尘”被解释为:看穿人世间的一切,对生活不再有所追求。同时这个词往往等同于,事业遭受挫折、仕途失意、婚姻不幸....,消极,避世,这种误解对佛教出家人的形象伤害之深至今仍然存在。
还有的人看到佛寺广大庄严,清净幽美,于是羡慕出家人,以为出家人住在里面,有施主来供养,无须做工,坐享清福。实际上,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初夜后夜,精勤佛道”。对信徒说法,四处游化,出去宣扬真理,不遗余力弘扬佛法,做慈善事业,自利利他。
出家不仅要求人要觉悟人生,还要积极奉献人生,且佛弟子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没有想象中那种清闲。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出家不是逃避,而是出烦恼之家。是了脱生死,是让内心出离烦恼和苦海。是看破放下,是善因福德修来的善果福报。
佛陀出家,证果的意义
佛陀在证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宇宙人生实相后,为何没有直接入涅槃,而是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余会后才离开?佛陀证道后彻底明了,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和佛陀无二无别的智慧德相。
众生身怀宝藏,却依旧向外追逐;流转生死,却无法自拔,因此佛陀慈悲施舍八万四千法门,引导众生依法修行,开启生命的宝藏,获得究竟的解脱和自由。若能明白佛陀的一番苦心,对自己的生命怀有信心,应当依教奉行、勇猛精进,不负如来、不负己心。
佛陀出家日是一个殊胜的日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不论出世还是入世,学佛以修心为要。祝愿每一个人都能出离烦恼、生死枷锁,得到真正的大自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