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东平文庙—泰安—山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1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东平文庙
  东平文庙,始建于宋仁宗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起初在州城内西南角,到了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改建于州衙东北,“周围数里,规模宏敞”还“移宋、汉碑碣於新学”(现存泰安岱庙的张迁碑原置于此)。其后500年间,历任郡守、总管、知州屡加增修,大者20余次,至清道光五年(1825年),东平知州周云凤组织重修后,作为儒学、官学、庙学、学宫的文庙,“闳垲壮丽,名因实创”。那年东平考生参加山东省乡试,获得了两个好名次,即一个亚元、一个经魁,人们据此认为这是“吉事有祥、天人相应”的善果。
  庙学基址,东西70米,南北240米。其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棂星门、泮池桥、东西牌楼、照壁。还有崇圣祠、启圣祠、文昌祠、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杏坛、学仓、内外号房等。
  大成殿内祀孔子神位,坐北朝南,题“至圣先师孔子”。从祀的有四配、十哲。四配是:复圣颜子(回)、宗圣曾子(参)、述圣子思子(孔)、亚圣孟子(轲),东西两列。十哲是: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位在四配稍后,也是东西两列。
  东西庑受祭的人员,随时代变迁常有增减。康、乾年间,两次升朱子熹、有子若十哲,是为十二哲。两庑从祀先贤澹台灭明、公冶长、公西赤等孔门72弟子,先儒左丘明,董仲舒、韩愈、周敦颐、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雍正以后,又增祀林放、郑康成、范仲淹、诸葛亮等18人,道光以后,以明臣刘宗周、黄道周从祀。自此,东庑64人,西庑62人。
  崇圣祠祭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文昌祠所祀之神梓潼帝君张亚子,是主宰禄位、功名的;名宦祠所祀人员是历代在东平任职并有善政的;乡贤祠为东平藉历代名宦。
  作为“人才所从出”的学校,文庙的功能不可低估。据统计,隋唐至清末,东平人考中进士的共70人,另武进士7人。举人,仅明清两代计219人,另武举84人。五贡,明清两代共437人,较有影响的有:梁灏、梁固、赵风、霍希贤、王祯、高文秀、王构、王宪、武之大、蒋作锦、另郭茂倩、钱乙、孙等也都曾是东平儒学生员。作为官学,历代名人在此留下足迹的有:司马光、辛弃疾、严实、元好问、李格非、欧阳修、张养浩、苏轼、曾巩、赵构、石介。宋代权臣蔡京当年出任郓州知州时所书“州学”两个大字,至今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人们说,每个字簸箕般大,上下排列,镌刻在两米多高的碑碣上。
  关于东平文庙(东平学宫)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山东古代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作了专节叙述,标题是“东平学风与儒学兴盛”,内有以下文句:
  元代时候,东平府是山东的文化中心。东平学风对中原文化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山东古代史》第263页)
  由此可见,作为东平文化教育中心的东平文庙,在促进东平乃至中原文化的发展方面,是功不可没的。民国九年(1920年),夏历四月初三,一场大火,将“轮奂之观,甲于齐鲁”的东平文庙大部焚毁。9年后,即此改建了县立初级中学,庙学遂废。

标签:山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