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禅寺—高雄县—台湾寺院
[历史沿革]
大德禅寺位於高雄县南端,高屏溪(下淡水溪)的出海口,北有由凤山延伸王海的凤山(骆驼山)与高雄市小港区延邻。南有高屏溪与屏东县分界。
民国57年关仔岭大仙寺比丘尼圆福法师,购地结草为庵,题名甘露寺。然圆福法师因忙於建寺过度劳累,身染重病,遂交由同门宏明法师接掌寺务住持;所积债务亦由宏明法师靠著省吃俭用,勤苦还清。
至圆福和尚尼圆寂,宏明法师将後事处理後,即把寺庙交给香光寺几位比丘尼掌理,自己回大仙寺继续修行。但不到2个月,香光寺尼师们又因故离开,寺院因而无人掌理。宏明法师见状,再度与开坚法师两比丘重回接管。
民国74年,购下寺旁400坪农地,与原有寺地整合使其更为完整,总面积达1,000余坪,并将甘露寺更名为大德寺。78年,将寺庙交由心得法师接掌,功成身退後即返大仙寺过其想要过的修行生活。
心得法师接任後把原来座北朝南的大殿改向座东北朝西南,使其寺庙更为美观方便。改向後不久老和尚因车祸身受重伤,身体日渐不振无法掌理寺务,有意退居养病。经由一些居士推荐敦聘住在林园乡骆驼山後坑乱葬岗公墓区里茅寮的千佛山门下若水法师;民国83年3月正式交接。若水法师父只知荷担如来家业,不计任何排场,没有举行晋山仪式,只在信徒大家同意之下简单隆重的接下这分工作。
若水法师接任後,在尽本份、随绿份、不化缘、不托钵的体认下,整建大殿,增设寮房,大德禅寺就这样慢慢的成长。
[弘法、文教]
除定期举办法会外,83年配合政府净化青年的法令下成立了法水文教会,教导青少年学佛、学才艺:妇女素食烹饪、插花、书法、儿童绘画,优秀学生奖学金鼓励学生向学。96年冬,成立“正法护持会”。参与电视弘法及国外学术交流。
[交通资讯]
国道1号底端→左转中山四路往机场方向→沿海一路→直走至沿海路4段→高屏沿海公路→凤林路→清水岩路→大德禅寺。
832高雄县林园乡潭头村清水岩路98巷12号
TEL:07-6429521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