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港澳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万佛寺—台南县—台湾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佛寺位于台南县楠西乡照兴村,曾文水库旁山坡上,乃山灵毓 秀水清氤氲之地。后有阿里山山脉为屏障,左有曾文溪源头蜿延而过,前有丘陵为桉,四周群峦起伏环绕,由远至近层层相叠犹如莲花之瓣。寺则宛然座落于中央莲台之上 ,越过前方桉山更可俯瞰玉井市区,实为远离尘嚣地灵人 杰之修行圣地。
  万佛寺创建于民国七十六年 (一九八七),当时尚为在家身份的 圆靓比丘尼 (俗姓高,三十一年次,台南学甲人,八十三年依止上心下田长老披剃),因感于观音菩萨的慈悲显蹟,谓二十年后当有男众比丘至楠西此地修行云云 。遂发勇勐菩提之心,依显蹟之指示,于当年七月间购入本寺土地,从而开启二十年艰辛之开山建寺工作,其间之辛苦艰难,实不足为外人道!若非宿有大愿之女中丈夫,实难承担如此重任。
  至民国九十五年,寺已建至第三殿,依计画尚有顶殿塔群约五层楼高尚需完成,唯鑑于此时已届当年菩萨所预言的二十年,且个人体力与健康等已不如从前等因素,遂生起了应找适当比丘接任的念头。于是乃在道喜法师的引介下,与 法藏法师 见面,并互相交换修行及道场经营之理念。
  由于对 法藏法师 之「僧团共住」与「佛法住持」等理想及实践深有同感,因此圆靓比丘尼遂于此时更发无上之道心,以无我无私之精神、难得难见的魄力与难行能行的决心,当下即决定将二十年心血所投注的万佛寺,完全无条件地交付法藏法师所属的 僧伽林比丘僧团 经营 !老尼师及 其眷属,则于他处自建精舍另住,并于稍后也同时协助 完成了信徒名册及管理人变更的所有行政程序。 如此不但应验了当年的预言,并再次为佛教界建立了道场授受皆无我无贪的清淨转移典范,同时更开启了僧伽林僧团进一步实践 十方男众道场共住共修 理想的契机,诚为佛门中一段非常难能可贵、值得后人学习且能启发后人道心的佳话!

  民国九十五年七月解夏,僧伽林僧团正式入住以来,除了秉持着 僧团一向的四大共住宗旨 :
  一者 教学天台
  二者 行尊律仪
  三者 住依僧团
  四者 修归淨土

  继续共住共修、自我增上、住持佛法;及僧团利益居士的四项方针 :
  一者 敦伦尽份
  二者 归敬三宝
  三者 具足正见
  四者 顺于解脱

  而继续随缘利益众生外。展望未来,所谓身安道隆,僧团将在既有的道场硬体基础上, 一方面继续本寺未完成的硬体建设(分近、中、远程三阶段,见【预期完成之硬体建设】),以逐步建立起具有:
  一、现实生活之安顿(身安则道隆)
  二、佛法解行之增上(根本之目的)
  三、个人理想之发挥(同中存异)
  四、六和合敬之实践(异中求同)
  五、未来安养之保证(身安之延续)
  六、弘化事业之推展(如来之家务)
  七、永续住持之确立(佛法永住世)
  等七项道场功能之 完整寺院规模 。

  另一方面 ,在硬体建设的同时,则进行整体僧团的 教育修行建设 :
  依于《僧团共住理念》(点阅水月阁首页【僧团共住理念】单元)所示的修学进程,及《佛教儿童教育》(点阅水月阁首页【佛教儿童教育】单元)与《沙弥教育的精神与要点》(点阅水月阁首页【完备的沙弥教育】单元 )等所示的教育方法,继续就比丘、新学比丘、沙弥、小沙弥、淨人、小淨人、居士及儿童居士等,进行各种相应的教育增上与出家训练。以期能培养具有大乘正见与愿行,堪能真学实修,足以自利利他住持佛法的 汉传大乘佛教比丘 为目的(原满州 千华寺 则作为久学或执事比丘的静修或退居之用)。因为,唯有如此真实地完成以上这两项建设,才不违背吾等出家学佛的初衷、不辜负三宝的冥冥护念,也才能四恩总报,并圆满当年圆靓比丘尼建寺、献寺的清淨无私因缘!
 
  地址:台南县楠西乡照兴村兴北73之5号 
  电话︰06)5751800 传真︰06)5751411 邮拨帐号:31552013 万佛寺
  资料来源:http://www.sanghanet.net 万佛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