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3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近代佛教制度变革研究综述

    丛刊》 2001/04 P61  [33]唐文权:《杨文会与清末佛教革新运动》,《中国文化》1995/01   [34]西妙:《杨仁山对中国近代佛教的贡献》,《法音》 1994/10 P24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645833.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2)

    则可说多少受了天台一些影响,因为法藏成学较智者为晚,且其与章安灌顶有过过从(注60)。据日本学者的考证(注61),他曾经从章安大师处借读过智者的法华玄义。他既受到天台的影响,则其思想一部份有天台的影子...研究。(注 61) 同上注。(注 62) 大正。四五卷。六八三中。(注 63) 参看镰田茂雄博士著「中国华严思想史”第三章,四○三页。(注 64) 语云:“分数尘沙,理不可分”,见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5.html
  •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  10. 以上所引文字俱见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页51-61。  11. 同注8,页47-58。  12. 《老子》三十五章云:“道之出口,淡呼其无味。”...”[61]但郭绍虞指出“宋人学古而归宗杜甫”是具有权威性的结论,严羽不可能脱得了这种风气,但只在方法上转了方向。宋人重杜之史事、用字,严羽重杜之气象、兴趣[62]。李锐清也著眼宋人宗杜之风,引>卷十四...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145841.html
  •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2)

    一致来规范陈述的一致性。因此,知识考古学并不在这种思想史上先后出现的“或多或少准确地重复了这种表达的句子之间”建立“任何的价值等级”,而恰恰要注意其间的异质性和复杂性的关系。[61]  通过语词的相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845852.html
  • 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

    儒、释的“蜀学”及王安石“新学”均有批评,(注60 )朱熹欲完成的是一套能与禅学相对抗的“纯儒”之学。 朱熹“自安”于儒学, 功夫初下在训诂章句,(注 61 )盖欲透过思辨格物致知, 对儒学有所...59 同前注引书,卷三○,页一四。注60 参蒋义斌撰,前引文,页二三一-二四五。注61 《朱文公文集》,卷四○〈答何叔京〉第二书,页八谓:初归李侗之门时,“贪听讲论,又方窃好章句训诂之习。”注62...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90.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1)

    半世纪的岁月(注61),而那些北方贵族权臣,仍是憧憬于昔日代京的盛业。即 轨基绵□。体非缘待。有无不染。唯圣乃详。实证□以□□ □□□□。....。明须结心王□□。伫立门侧。时...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945892.html
  • 王政與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統治與彌勒信仰

    於京城設國寺 --大興善寺(註61),此寺實乃由北周的陟□寺改名(註62)。北周武帝立通道觀曾設百二十名學士為國家之道場。 武帝歿後,通道觀廢除,但又選沙門中,懿德貞潔、聲望可嘉者百二十人,在陟□帖寺...59 同上。註60 ,卷3,《大正藏》,冊52,頁509-a。註61 《歷代三寶記》,卷12,《大正藏》,冊49,頁102-a。註62 《續高僧傳》,卷23,《大正藏》冊50,頁631-a。註...

    陳 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5.html
  •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思想史的探讨

    佛学”,反而变得模糊了。(注60) 179 页 ----他问道:“人生佛教,难道只是顺应潮流吗?”(注61)又论断说:“实际上,以他...222。 60 同注(50),页224。 61 同注(60)。 62 同注(50),页224-225。 63 同注(3),页2。 64 同注(3),页3。 65 同注(60)。 66 同注...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245897.html
  •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

    453。 [37]《大正藏》册30,页775上。《会编》上册,页13。     页61 未得断界,于其断界正希求时,名依远离。未得无欲界,于无欲界正希求时,名依离欲。未得灭界,于其灭 界正希求时,名依于灭...求出于彼。[61]   在这段经文中,指出菩萨摩诃萨具足智慧与悲愍,从无明黑暗中,精进修学;于生老病死法,正审观察,而得 法忍;以禁戒为依止,能证得四禅八定;而后,以自力观察四圣谛;并使正见现前,...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唯识观行略探─以《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为主

    32]《摄大乘论释》卷六(大正31. 416下6)。  [33]《唯识三十颂》第二十七颂(大正31. 61中)。 ...

    释会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