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0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

    故,因习气受,及法性生身能自    在化生,有大慈悲为众生故,亦为满本愿故,还来世间。[58]  菩萨的悲心是超越时间与空间,而能在绵邈旷远的时空中不违本愿“扶习润生”[59],念的就是不舍众生。可知...》卷二七?大正二五,261c  [59] 天台宗用语,又作誓扶习生。用以表示三乘共十地中之第九地菩萨修相之语。其义虽与“留惑润生”之用意类似,然所用以润生者,则有“习气”与“惑”之差别。天台家以为通教...

    张旭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045073.html
  • 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

    謬誤」(genetic fcllacy);也就是誤以為「某學說的起源及其歷史演變」與「該學說在認知上是不是有根據」之間存在著某種關[59]。因此,以哲學觀念來治史,只要能滿足其說法在理論內部的敘述絡脈上...)格格不入。 [58] 因為它必須容忍各種類型的「範疇誤置」(詳見下節的說明)。 [59] 此種謬誤屬於邏輯分析學派所謂的「範疇誤置」的一種。 [60] 事實上,「典範」這個術語是 ...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4445107.html
  • 弥陀净土信仰对汉儒内心世界的影响

    不复再见之语(59)。 由此,我们可知道王日休亦儒亦佛的生活,而在其临终时,能预知时至,无疾而终,说走就走,而且是站着往生,这是王日休净土教实践成果,最好的说明。不过,王日休的净土教观,是如何呢?当然...) 周必大(纪元1126-1204)《省斋文集》卷九〈王日休真赞〉。(59) 大正47、285、b、c。(60) 大正47、254、b、c。(61) 大正47、257、b。(62) 大正47、258、...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5345124.html
  • 般若波羅蜜初探-以《大智度論》為主

    三十七道品等,云何不若二乘入三解脫門直取涅槃?《大智度論》指出有四大因素:「1、本願牢故;2、大悲心深入故;3、了了知諸法實相故(般若波羅蜜);4、十方諸佛護念故」[59]。若以菩薩道的深觀與廣行,四...

    釋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1845193.html
  • 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

    59頁 提要 在整個東亞,觀音菩薩一直是大乘佛教道場裏極受歡迎 的一位。中文=Chinese稱之為觀音,日文叫做觀音聖者,我 們將集中於下列各章的討論。 一、觀音菩薩的來源 關於觀音的來源,觀音菩薩授記經指出其神話與秘密的 綜合性。該經稱說他是釋迦佛精神上的同時人,而淨土與印...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3.html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2)

    三派;而《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印度佛教思想史》,则增补修正为有心心相续、六处受熏、色(根)心互熏、细心相续等四说;其中第四转入瑜伽大乘,事实上声闻部派只是三系而已。[59]因而我们在...问题,见《唯识学探源》,84-88;《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p.259,270,554;《印度佛教思想史》,pp.182,233。  [59] 经部譬喻师种子所依处,见《唯识学探源》,...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2.html
  • 从孟子尽心之本体功夫说儒佛会通的方法论探究

    宇宙论问题,而禅宗的明心见性之功夫完全预设了具有丰富的宇宙论进路义涵的禅定之学。而这样的根本差异,当然更是两造的世界观不同所致。  页59  孟子的世界观是一个朴素的生活世界观,而大乘佛法的世界观,则是...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745334.html
  •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研究

    太中大夫、土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宣慰司职掌地方军民 之务,依《元史?百官志》载: 页59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

    林明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945355.html
  • 天台龍象 台灣高僧──斌宗法師(1911~1958)的生平與思想

    圓滿成就」 ( 註 58)。斌宗推尊大乘戒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當作之善而不作,在大乘菩薩法中,亦為犯戒(斌宗原註云: 此謂止犯, 止善不作之犯)」 ( 註 59),主張受戒要受真戒不要受空戒(... 由來》頁一三三。 ( 註 59) 前書頁一四四。 ( 註 60) 同前頁 139 ~ 141。 ( 註 61) 同前頁 142 ~ 143。 ( 註 62) 同前頁 146。 (...

    尹章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4.html
  • 智俨的“缘起”和“性起”思想

    59 《搜玄记》在阐明“净分”缘起后,继而分“缘起一心 ”和“依持一心”二门,解说“染法”缘起: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