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神龟二年(519)八月,胡灵太后率群臣临幸永宁寺,兴致很高,亲自登上九层佛图。回朝后,催光上《谏灵太后登永宁寺九层佛图表》,谏太后身为人主,不可轻举妄动,否则上行下效,无法制止。[17]...引起学界应有的注意。[22]今移录如下: 1. 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造像记(今残,题记框高46厘米,宽17厘米): 正光三年九月九日,比丘 慧畅仰为皇帝、太后、师 僧、父母、兄弟、姊妹...
杨富学 朱悦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5250694.html
-
、关帝、观音以求”招财进宝“的风气 [16],以致于不得不用行政的命令宣布,到庙里求签犯法,当然算命、看相、驱鬼避邪都在禁止之列[17]。 可是,光靠命令禁止并不管用,仅仅说它是迷信也不管用。我们...《文汇报》1996年6月20日第三版《迷信回潮不容忽视》。 [17] 据《北京青年报》1996年5月16日第六版《上海今年3月1日起到庙里求签犯法》。 [18] 瞿海源等《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研究...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03354880.html
-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刻于宝顶大佛湾北岩"父母恩重经变相"左侧,编为第17号龛图版十五。此龛造像由《大方便佛报恩经》、《净饭王般涅般经》及各本生经等多经杂合 涅般经》及各本生经等多经杂合而成。其中,...其余四品均未表现出来。 那么,宝顶大佛湾第17号龛所刻又如何呢? 第17号龛高7米、宽15米。龛顶齐檐处,从右至左横刻偈语曰:"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龛正中刻半身释迦佛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1154925.html
-
3
6.5
10.7
8.0
5
不完全
4
10.0
20.3
9.0
9
不完全
70
5
12.0
16.7
15.0
17
不完全...记录壁画在洞窟中的具体位置。
1998年
李国在《河西几处中小石窟述论》中记述了东千佛洞第1—8窟的形制、塑像和壁画等情况[17]。
按:与王惠民发表在《敦煌研究》1994年第1期的《安西东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24556318.html
-
。这样,阴阳对立的观念,就变成了光明与黑暗斗争的学说,受摩尼教影响的色彩很浓厚。[17]改译后的这部经典中,又有禳灾除祸法等道教因素。对于佛教内部各宗派的观点,此经也有兼收并蓄的倾向,如其中既有相宗“...明河,补续高僧传[M],卷8、卷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622。 [2]民国·释震华,续比民传[M]卷2。 [3][4][6][12]民国·喻谦·新续高僧传四集[M],卷1,卷17,卷...
德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25357451.html
-
不那么看重,不过各地还是可以用自己最好的物品进献。……” 八思巴17岁时(1251年),萨迦班智达圆寂,同一年,阔端也辞世。当时的情形,王森描述,“蒙哥即位于库腾敖拉,将汉族地区和藏族地区划为其弟...忽必烈说,你可以离去”。 自然,八思巴没有离开忽必烈而回西藏。改变下沉命运的机会来了,“当时佛教和道教互争优劣。1258年,蒙哥又敕佛道二家互辩优劣于忽必烈之前。此次辩论双方各有代表17人,八思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2658660.html
-
[16];最后则有赖贤宗《禅的佛教诠释学与世界伦理》一文,以禅学的进路开展出“创新宗教新知”、“发扬宗教大爱”、“融合生命觉悟”等三项精神,藉之与全球伦理进行交流[17]。基础性工作方面,黄伟雄从“佛... Ethic, pp.17—25. [12]见刘述先之文《从当代新儒家观点看世界伦理》,收录于其著《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第55—85页。 [13] 倪梁康 :《全球伦理的基础——儒家文化传统...
空门吹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4159361.html
-
乐。昙鸾说:“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17]这样,正如澄观所说,“慈悲皆通与乐拔苦”。[18]但人们一般的...922]KT—923页上。
[15] 龙树:《大智度论》卷20,《大正藏》卷25,第删页下。
[16]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7,《大正藏》卷26,第263页上。
[17]...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960249.html
-
《杂阿含》卷十、十二等都以世间为有或无皆是边见,脱离断、常二见,正确了悟十二因缘为中道。[17](P67)《成实论》主张无我只能是第一义说,而有我只为世谛含摄,方为中道正观。中道非断非常,不堕二边...大正藏(27)[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15年. [13阿毗达磨藏显宗论·辨圣贤品第·七之一.大正藏(29)[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大正15年, [15]成实论·四谛品(17)....
常 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1960540.html
-
是罗什以前般若学的常用词,而在僧肇论文中,已经不再援用。以此《宗本义》的思想并不完全符合僧肇的思想。”《宗本义》显然是后来编纂《肇论》一书的作者所作的。[2](P17)方立天认为:“该文的思想体系偏重...[12](P16-17)等人都持此观点。 在《不真空论》中,僧肇通过批判本无、即色和心无三家对“空”的错误理解,进而阐明大乘中观的“空”义。对三家的研究,既是《不真空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分歧...
刘 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226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