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0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唐故招圣寺大德慧坚禅师碑》考

    又到别处去修道。碑称︰ 闻抱腹山灵仙之所栖息,圣贤之所游化,负笈振锡而往 依焉。 (注 26) 抱腹山之名,为专门工具书所不载...) 同上,第7至8行。 (注 24) 同上,第10行。 (注 25) 《碑》,第10行。 (注 26) 同上,第11行。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346466.html
  • 看话禅和南宋主战派之间的交涉

    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注 26) 总之,...页 833,下。 (注 26) 引见前书,页 901,中。 200 页 颗心体,去展现( 所谓“演出” )普度众生的无量功德。而禅,就是一种可以开发这颗心体的方法。 宗杲所提倡的这种“华严禅”...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68.html
  • 中国禅宗在西藏(1)

    ) 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 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注 26) 二、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注 27) 三、贞观五年 (...5 月。 (注 26) 同注19。 (注 27) 同上。 (注 28) 《唐金要》卷三十五学校。 220 页 四、显庆三年( 658 )...... 吐蕃遣使论仲琮,表吐谷浑罪......。...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246582.html
  • 禅宗之理的概念与心的关系

    万事之制中者也;理中者,性理之至正者也”[26]。“理中”之理,指人之内在的性理。契嵩又以理指一般正当、合宜的行为。在〈上仁宗皇帝万言书〉中云:“传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义者,理也...作为一超验的道德主体,本身即当然合于理者,尚有不同[30]。另外,契嵩认为道或理,必须如上引“自其主而为之”,即自心而发动、遵行,才具有规范行为的意义。在这一点上,与程朱之所谓理,无论是恒存于天地间之一...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8.html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

    参看牟宗三先生之《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页95,台 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9年。2 参看牟先生《现象与 物自身》,页30,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64年。3 有关《大乘起信...,起用熏习,故无有断。(26) 依此,《大乘起信论》虽言由生灭“即入”真如门,然此种思路实是在肯定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为一切法的超越根据的大前提下,将生灭门所起现的一切染法皆化归于无念,而后乃能显现一切...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5.html
  • 六朝僧家吟咏佛理的诗作

    色为空。迷悟本无差别,色空究竟还同。愚人唤南作北,智者达无西东。欲觅如来妙理,常在一念之中。阳焰本非其水,渴鹿[26] 狂趁匆匆。自身虚假不实,将空更欲觅空。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哄哄。  这首诗主要...典故,如:   p. 73  法宝喻于须弥,智慧广于江海。不为八风[27]所牵,亦无精进懈怠。(运用无碍) 智者造作皆空,声闻触途为滞。大士[28] 肉眼[29]圆通,二乘[30]天眼有翳。空中妄执有无...

    罗文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6.html
  • 从禅悟的观点论海德格、道元与慧能

    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 。(注 26) 他说︰“思量即是自化。”(注 27) 因为行和修具有外在的意义,慧能就鼓吹一行三昧。这表示“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注 28...16 节。 (注 26) 同上,第 20 节。 (注 27) 同上,第 20 节。 (注 28) 同上,第 14 节。 276 页 向佛,才能成佛。如此说来,佛性既是人的自性,就...

    成中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046877.html
  • 禅宗“见性”思想的发展与定型

    25) 见《神会和尚遗集》(台北︰胡适纪念馆,民国59年),页30。 (注 26) 参阅田中良昭著︰《敦煌禅宗文献?研究》(东京︰大东,昭和58年),页107~119。 (注 27) 引自宗密著︰...的“西天”祖师,第二十七位也是“般若波罗东天竺国人”,( 注 26) 与《宗镜录》所记的般若多罗,只有一个“多”字,写成“波”字相异而已。 由此可见,《宗镜录》所说的第二十七祖,可能别有所据。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4.html
  •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看净的禅法

    ,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以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26)...27) 文中,“久视”乃唐?武则天的年号(西元 700 年),“禅师”即────────── 26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宣诏品》, 引见《大正藏》卷 48,页 359,下。 27 引见《...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6.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26] 因此我们不妨作个这样的假设:初期大乘经典的思想型态,与佛弟子的心理需求是相呼应的。佛弟子某一层面的心理需求愈高、愈普遍,则与此心理相应之经典的传出也就愈多,受到的重视也愈普遍。反之,如果呈现...magic circle),就是这种超越性自我的主要象征。人的命运、人的精神在未来的进化和发展,都可以从这些象征揭示出来。[30] 此外,创立“意义治疗法”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