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3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在家佛教再商榷

    这样的目标去努力,佛教是会大放光明的。”【26】 他称这样的“在家众的教团,即是优婆菩薩僧。” 【27】  他劝出家众不要反对,也不要担心在家菩薩僧的发展。他认为重点在於出家众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所等慈善机构,全年免费提供素食给任何种族及宗教的大众,施棺给需要者。日据时期曾成立“中华佛教救恤会”,特设难民收容所27处,使各族青年数千人得以庇护。  6、医疗。已开办了三间中医义诊所,免费为贫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2845657.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2)

    ( 1934 ),s.242。  注27 玄奘译,大正31.75b。真谛译“业薰习识内,执果生于外,何  因薰习处,于中不说果?”大正31.71c。又Kitayama:Die  ...BHAASYAM》,p.7,p.27。)Chatterjee 之  译:The various constructions(or impositions)as the  soul or the elements...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中論》〈觀時品〉初探

    從未來到現在,從現在到過去,相續變遷上所表現的。[21]   然而,從清辨與月稱的註書中,卻是以勝論派為論破對象。如《般若燈論釋》卷十一(T30.110a22~27):   鞞世師人言:  〔主張〕...義亦不成。[27]剎那、晝、日、月等,都是因應世俗的需要而安立;第一義中無有此差別。勝論師也知道所謂時間是就「一切非恆存事實(有為法)而言;無為法並無時間的概念」。[28]若所依的「物」是世俗有為法(假...

    釋祖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69.html
  • 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

    融圣典,且发蒙者,傥易览焉。[26]此在在显示当时禅观之弛废,同时也激励了道安广搜罗有关禅观方面之典籍加以作序或注解等。其他如僧睿〈关中出禅经序〉、[27] 慧远〈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28]--...中。[24] 《大正藏》册55,页43中、下。[25] 《大正藏》册55,页45上。[26] 《大正藏》册55,页46上。[27] 如僧睿〈关中出禅经序〉云:“...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745815.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1)

    实法有并答〉、15.〈问分破空并答〉、17.〈问二乘与菩萨无生法忍之差别〉。三、有关菩萨为何要遍学的问题,含:  19、20、21、22、23、24、25、27诸问。慧远所提的三类问题能彰显中国与中亚...若受真法身决,后成佛时则与群粗永绝。[27]慧远再次将受记分为不同的二类:法身与变化身,而推导出二者俱非。相同的论辩方法亦可见于同为法性论者之刘遗民,他在〈予僧肇书〉中质问何以般若能无知时谓:谓宜先定...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6.html
  • 近代佛教制度变革研究综述

    过程中所提倡的“人间佛教”的基本发展模式却对近现代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虚大师自祇洹精舍学习佛学以来,“自认为佛教改革思想发生受其影响巨大”[27] ,在多年的僧制改革探索中,终于有了1933年...研究》 1999/00 P19  [27]武延康:《太虚大师与祇洹精舍》,《法音》 2005/02 P18  [28]满霖: 《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形成》,《中国宗教》 2003/7 P...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645833.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2)

    ) 102 《大篇》,页247。 27 页 103 《龙录》,文678。 104 《大篇》,页335。 105 天统五年(... 石史》,册1,页578-b。),以及武定七年(549 A.D.)的〈东 魏比丘昙陵昙初合寺十一人等造释像记,(《大篇》,页27。) 请一并参照。 110 参照注91的诸造像记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045893.html
  • 四~六世纪中亚天山南麓的华严义学与卢舍那造像

    不听四非常慧,烧尽诸欲,令身分意分尽,证于泥洹,迳得前进,至第七住。(L25-L27)     法护本《渐备经》第七“玄妙住”的主要内容在说明菩萨得证空观,成就法身。谓菩萨行空事、无相、无 愿,常顺...“野马”一辞为当地的佛教徒所了解亦不甚困难。最具体的例子便是这地区出生的佛学大师罗什,五世纪 初在长安翻译《大智度论》,在解释“六度”中的“禅波罗蜜”时有“观想如野马”[27]一句话,这表示罗什 对...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845913.html
  • 慧能禅宗思想的三个问题

    《六祖坛经》第21—22页。  17 同上书,第26—27页。  18 同上书,第31页。   ----------------------------------------------------...,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26。在他看来,既然自性是成佛的根据,那.修行实践的活动就不应向外追求,而应当向内自省,“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27,如果向外追求佛法,那就是“邪求”。   慧能以后,...

    刑东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746114.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

    众所周知的过去七佛之语,亦是应援于此“七世”而诞生的(注27)。早期的阿含系经典,亦可见到不少有有关此语的描述。例如,《般泥洹经》云“不过七世。当得应真。”或“不过七生。自得苦际。”等语(注28)。然而,...由此事实亦正足以说明此七世的信仰理念与流布,在此时不仅深植入北朝人的造像祈愿心灵中,同时亦为当时的社会所信奉而制度化吧!(注45) 27页 ...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14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