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7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五明与科学

    唐代沙门智广撰有《悉昙字记》,即此类专著。藏文大藏经中译有声明专著近40种。   工巧明 包括的范围很广,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称: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

    王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046461.html
  • 宗性法师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讲话

    孟加拉、比利时、美国、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和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学者40余人,国内宗教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120余人。预计开幕式规模在200人左右。  我们真挚地欢迎新闻界的朋友们关注本届玄奘国际学术...

    释宗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446983.html
  • 《百法明门论》思考题

    无我?  39。何谓法?何谓法无我?  40。试比较人法二执之浅深宽狭?  41。何谓世间我法?圣教我法?  42。何谓三灾?三灾之内因云何?  43。何谓八患?云何第四禅称不动? ...

    多宝讲寺函授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647992.html
  • 龙门石窟佛雕

    龙门石窟佛雕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10万余尊,窟龛2300多个。我国四大石窟之一。营造时间前后达400多年。工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在2100多个窟中,有佛像10万多尊,题记碑刻3600余品,佛塔40余座。2000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3048986.html
  • 佛教何时开始传入中国

    佛学重地。  佛教传人中国后,几乎同时就有了对经典的需求。据现存最早的经录记载,从汉桓帝到献帝(189--220)的40余年中,译介为汉文的佛教经典54部,74卷,知名的译者6人;唐勘定为192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849012.html
  • 玉华寺遗址的发现

    法师“度渠伤胫处”的发现  肃成院遗址考古发掘中,在*近山崖的建筑遗存后部,发现了一条东西向的水渠。渠长约40米,宽0.9—1.2米,深约0.7~1米,沿山窟根部向东流经石窟洞口直入院东侧山谷之中。渠...

    仵录林 王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249679.html
  •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秘藏文物是怎样发现的

    一首,内容是:“塔开多宝现神通,木德参天未有终,辽藏千年哀灭尽,不期鳞爪示金龙。”(金龙指稀世珍宝)除舍利佛牙,水晶石、水晶珠等文物外,还有《大华严经》等经卷40余件。  附:木塔二层主佛像秘藏文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050472.html
  • 唐僧住过巴基斯坦古城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西约40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塔克西拉,这里曾是丝绸南路上熠熠生辉的通衢大埠,如今已成为了一座只能看得见城基的遗址。  南亚人最早的聚居地  早在公元前7世纪,塔克西拉便成为印度小国犍陀罗的都城。这个古城在梵文中名为“塔克哈西拉”,有着“石雕城市”的意思,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佛教典籍《本生经》中对其均有记载。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笃信佛教,塔克西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4551212.html
  • 普曜日

    、听法师开示、受持八关斋戒的佳节。(《嘉义新雨杂志》第40期) ...

    释果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5452590.html
  • 众生是佛

    指被五蕴所缠的有情生命,“于色染著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著缠绵,名曰众生”【 《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卷二,40a。】。慧能常常用“世人”概念表达这层意思。“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215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