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37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颂的解读

    Avaloketesvara.h”[61]  --------------------------------------------------------------------------------  54. ...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546587.html
  • 三论宗的传承及其“空”思想之考察

    (注18)   页61 又,在《大智度论》中,云: 一切诸法,因缘生故,无有自性,是为实空。(注19) “空”,并不是...

    余崇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646588.html
  • 略论日据时期的台南开元寺(1896~1924)

    梅山玄秀为主戒、台湾布教监督山崎大耕为导师[61]。在开元寺与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联络之时,成圆法师亦维系与中国佛教之往来,如大正八年的授戒,即请鼓山涌泉寺雪峰达本和尚  -----------------...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246596.html
  •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始终在场,即康德所说的“‘我思’必定能够伴随我的所有表象。”[61]   正因为此,熊十力才明确地指出,“大乘建立末那,略由二义,一由恒有内缘我相故。二由意识须有第七为根故。《摄论》、《杂集》等所以...,《玄奘哲学研究》,上海,1986年,页39。 [59] 田光烈,《玄奘哲学研究》,页39。 [60] 田光烈,《玄奘哲学研究》,页39。 [61] I. Kant, Kritik ...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

    ;婴儿行是人天界;圣行是二乘法界;梵行是菩萨法界;天行是佛法界”[61]。而之所以能如此者,实在于佛能尽去无明,体现实相之全,故能由法界真如起十法界之全体大用。  再者,若从事具之角度说:曾历其界,...之创说。参见《天台大师?研究》(京都:百华苑,昭和36年3月),页517。   [61]《摩诃止观》(T46.51c)。  [62] 此句为笔者阐释所加,非智顗原有之言。  [63]《大般涅槃经》原文...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因缘心论颂并释》三译校勘会编

    )  但从诸空法  唯生于空法  (4cd)  丁二、释  问曰:“若如是者,谁从此世,至[60]于他  世?”  答曰:“无有极微等法,从于此世,移至他  世[61],虽然,唯从[62]于空法,还生...[60] “至”唯斯4235缺。    页111  [61] “移至他世”北7255作“移至于他世”。    [62] “于”北7255作“于于”衍一“于”字。    [63] “手”诸本作“互”之俗...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无碍智,则得现前。”[注61]说明:“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者,本觉理体也。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者,逆本觉而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也。离妄想则智慧现前者,顺本觉而修,渐至圆成佛果也。”[注62]  儒家方面,...58] 同注10.页102,103。  [59] 同注l,页2720,2721。  [60] 同注3,页573。  [61] 同注3,页574。  [62] 同前注。  [63] 同注3,页574,...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为探讨中心

    导入净土观行。另一线索即记载于《净土十疑论》的后序中: 页 42 “明智大师中立学智者之道,不顺其文而顺其悲,所以又印此论,冠以次公之序,予乃申广其说,以助其传。”(注 61) 此已明白点...年(1115) ,见《佛祖统记》卷十四,T.49/2035,P.220b.注 60:T.49/2035, P.444b.注 61:T.47/1961, P.81c.注 62:T.37/174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5.html
  • 嘉祥吉藏的“十如是”解释

    吉藏  页61  一、引言  吉藏(549-623)俗姓安,先世本为安息国人,祖世因避仇而移居南海,世居于交、广之间,后迁至金陵,藏即于梁武帝太清三年生于金陵。吉藏年少时即随兴皇寺法朗剃度出家[1],...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4.html
  • 南诏大理佛教雕刻初探

    大。 异牟寻时, 南诏“又请以大臣子弟 质于(韦)皋, 皋辞, 固请, 乃尽舍成都, 咸遣就学。 ” (注61) 这样的活动一直维持到丰祐时期, 长达五十余年。 ...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646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