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阿赖耶识。智顗说: 若约识为义,六识是缘因种,善恶并是六识所起,离六识外,则无恶无善,无缘因种。七识是了因种,惑之与解,皆是七识。离七识外,则无惑无解。八识是正因种,无八识,则无生死涅槃。(20) ...《维摩经略疏》四,《大正藏》三八·六一0a。 (19)《维摩经略疏》一,《大正藏》三八·五八0b。 (20)《维摩经略疏》九,《大正藏》三八·六八六a。 (21)有关三因佛性,参看拙著《佛教思想...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孝!孝的力量相当大。1999年台湾九二一大地震,损失很大。9月20号时有位艺人叫许孝顺,他去拍节目,拍飞鼠。他去拍飞鼠的地方看,发现一只飞鼠都没有。而那里原本是最多飞鼠的地方。原来飞鼠觉得情况不妙,都...
蔡礼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1347633.html
-
。 正德、嘉靖以后,作物商品化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注20)当时作物生产不只为己消费,有些运往市场。除南方外,北方的陕西、四川、河南等皆有桑,棉,亦将农作物便成商品。(注21)因种植经济...(台北,稻乡出版社,1991),页598。注20 正德、喜靖以后,颇多作物商品化之研究,如傅依凌:《明清 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页8-9; 刘翠溶:...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乃至鱼肉百姓等等。虽然这些恶行会导致政纲不举、民心背离,但由于这些早在体制的预计之中(性恶观念),所以,只要不明显破坏体制的内部和谐,一般都会平安无事。[20]然而,这样一来的结果...尊重,和最小限度地侵害,否则因果报应立竿见影,触目惊心。日本固有泛神观念,所以,接纳佛教之后,对佛性思想有深刻认同和理解,并且发扬光大。 [20] 所谓忠良者,谋公而不谋私,说实话而办实事,难免会...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947764.html
-
尼萨耆波夜提。”[19] 《四分律》的五种权利是:有长衣、不失衣、别众食、展转食、食前食后不嘱比丘入聚落。[20] “有长衣”和尼萨耆波逸提法第1条有关:“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畜长衣经十日,不净施得持...护法苑)(本书为Kathina Then And Now的中文译本) 释自轩 〈巴梵戒律原典与编译著概介〉(上)、(下)《佛教图书馆馆讯》(嘉义:伽耶山基金会图书资讯中心),第20期,页40~48;...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华中诸声闻人从于小来,经历诸味至法华会,方始开顿,故知法华是渐顿也。华严居初不经诸味,故是顿顿[20] 。 因此,针对华严宗对《法华》之挫抑,湛然法师也在《义例》中举出七点,认为判《法华》为渐圆之...《宋僧传》卷六,(大50,739b)。 [19]) 该书卷上,(大46,452c)。 [20]) (大46,454b-c),又此为澄观的二顿说,见赖永海(1993,页110-111)。 [2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职业、以政治为职业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一条是热的选择,一条是冷的选择。冷的选择就是学术的选择,热的选择就是参与政治的选择,这是因为韦伯从19世纪到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他只有这种理解,因为在...
杜维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447852.html
-
藏》:“昔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如今付与摩诃迦叶。”[20] 自是,离语言相,离文字相,成为...2000,页68。 [19] 孙昌武:《诗与禅》,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4,页60~61。 [20] 见《大正藏》卷四,页293。 [21] 《六祖坛经˙付嘱品》,见《六祖坛经笺注》,...
蕭水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5.html
-
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20 第一段经文说明“触”是由识与名色两个条件所构成,亦即名色为识的所缘对象才能产生触,然而经文尚未交待完毕,接著说触是发生在六根上的触,也就是“触”的...~391;宇井伯寿《印度哲学研究》第二,pp.281~282;印顺法师《唯识学探源》pp.20~21。 9 见 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115。触与受想思俱生,水野弘元也有提及:“此经文是说触与受、...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被化约成一项判分,由我们的理解所造作而成的东西(注20) “表象”是对存有物认知的一般呈现方式,如何得以援用到对存有的揭露上呢?海德格说,这是西方“形上学”的兴趣,想要对存有物的存有加以区分,却在...017 见印顺<法之研究》一文,收在《以佛法研究佛法》(妙云集下编之三,正闻),页110111。 注018 见海德格《同一与差异》(以下简写为ID)P。65。 注019与注20:ID。,P。62。 ...
蔡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34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