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弟子释怀业同行。 (37) 又有苾刍道宏 ,慕义净之名而追随西迈。 (38) 这些人在尸利佛室一方面 帮助净公整理经典和翻译,另一方也学习律典。(39) 3. 义净在武则天女皇证圣元年( ...11 下~ 12 上。 (39) 同注三六,三七和三八。 (40) 《开元录》页 568 中, 《贞元录》页 869 上, 《宋高僧传》页 710 中。 (41) 这些律典的书目, 见于《...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844452.html
-
如来。 ”(注 38 )连楞伽经也说:梵王、毗纽、自在、迦毗罗、因陀罗等波罗门教的诸神,也都是释迦的“三阿僧祗百千名号”当中的几个名号( 注39 )。 像这样把解脱...───
(注 38 )大正 12,p.456 (中)。
(注 39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大正 16,p.615
(中~下)。
(注 40 )参见印顺之印度之佛教第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144483.html
-
观察到的情形是:“入夜多蚊,痛如针刺,极以艰辛。通夜打鼓,其国之风,有防援人,为护官物,至夜打鼓。”(注39)至于从村落至州、县、节度使的地方巡检体系,圆仁海州的遭遇,则提供了一个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完整...押衙都游奕所。(注41) 接著,圆仁等一行接受一连好几天的检查、盘问,甚至宿城村的顶头上司东注39《入唐记》,卷一,“开成三年七月十八日”条,顾本,页6; 白本,页14;小野本,第一卷,页129-...
黄清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444507.html
-
比丘尼。如禅师静感死后“镂山为塔,刻石为文,冀通万古,庶不朽焉”[38]。再如出身于武氏宗室女的灵觉死,“遂于龙门西岸造龛,即以其月[缺]礼也”[39]。...马章玉增修《康熙仪真县志》卷九《神建传》。
[38] 见静感墓志,北京图书馆藏拓本,载《唐代墓志汇编》第82页。
[39] 《大唐都景福寺威仪和上龛塔铭》,周绍良藏拓本,载《唐代墓志汇编》...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444616.html
-
江南僧尼人数就达458854人(其中僧397615人,尼61239人)[39],几乎为武宗灭佛前的一倍,所谓“天禧承平,合僧尼几四十万,闽浙占籍过半焉” [40]。对此王夫之...墓志汇编》第2273、2274页。
[38] 文载《唐代墓志汇编》第2277页。
[39] 《宋会要辑稿》第二百册“道释一”,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7875页。
...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544617.html
-
宋代儒学复兴中最新颖与最突出的一环。”[39]而道教到宋元时期亦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修道理论由外丹术转向内丹,心性超越成为其最高的宗教旨趣。可见,儒道两家共同体现了一种时代文化的价值取向,即由外张转向内...和尚广录》。[38]《清庵莹蟾子语录》卷3。[39]余英时《历史与思想》,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年版,第90页。[40]参见拙文《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三次突破》,《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刘固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544739.html
-
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
9、 《金光明经文句》卷三 大正藏第39册
隋.智顗说
10、 《金光明经文句记》卷三上 大正藏第39册
宋.知礼述
11、 《四分律行事...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4044774.html
-
:“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39],与此也有同样的意趣。因此,初学的“不证”,是真不证法性,不断烦恼。否则悲愿不足,就有证入实际,自认所作已办的危险。 再谈深入者的学空不证。所谓深入者,即...25. 59c)。 [8] 《空之探究》p.256。 [9] 《小品般若》卷4:“是深般若波罗蜜,应于阿毗跋致菩萨前说,是人闻是不疑不悔”(大正8. 554a、548a)。又《大品般若》卷39(大正,...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345081.html
-
佛法的研求,推演他,抉择他;为了适应新环境,又需要摄取。换句话说,整理的时代过去,现在要发挥,弘扬。佛弟子们,虽说身教为先,但不能无所表现。自己所认识的妙法,自然要求他人的共鸣,这就要从事著述了[39...大乘是佛说论”p176,《空之探究》p,《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开展》p。 [38] 以佛法研佛法》“大乘是佛说论”p176 [39] 《以佛法研佛法》“大乘是佛说论”p181。 [40] 《以佛法...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545083.html
-
我见,于智慧上是有足够的能力入灭尽定的,可是为了得到更高的佛智,因为太深的禅定是无法起观慧的,因此在未证菩提前菩萨不能入灭尽定,若果将堕入二乘的涅槃。在《大智度论》卷39中,也有说菩萨可以入灭尽定,...) [20] 《大毗婆沙论》卷153(大正27?780上) [21] 《大智度论》卷39(大正25?343中) [22] 《大毗婆沙论》卷153(大正27?780中) [23] 《大毗婆沙论》...
释印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374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