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65篇,用时16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祈愿心灵的探索:以净土信仰为核心

    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T2.70c-71a)这二者都是用行者心理的转折与发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259927.html
  • 重提印度禅与中国禅──一种早期的思想史观察

    是道生作为义学的代表,并未于当时的禅学思想发生直接的影响。而且据汤用彤的考证,顿悟之说亦非道生的孤明独发。在他之前,顿、渐之辩已见于内典佛书[71]。如果我们仍限制在早期禅经的译传和解读的历史,顿渐的... 109. 印顺,《中国禅宗史》,第13页。  110. 《传法宝记》。  111. 《历代法宝记》中多处引《楞伽经》的文段,文繁不具引。可参见《佛光大藏经?禅藏》本,第71,72,105,110,...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1659943.html
  • 白莲宗析论(2)

    念佛正因说>指出三种净业正因,其中一种即是“读诵大乘”,因此白莲道人之诵经除此处之《法华经》外,依《汇编》所载尚有《华严经》、《金刚经》、《弥陀经》等。  页71  有关。[87]  又,觉缘在门人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159973.html
  • 论法藏对《大乘起信论》中“真妄和合”思想的探讨

    本觉自德 70  一、本觉与真如71  二、觉与法身74  三、从真如面向解释“本觉”义:翻对妄染显自德76  四、从无明面向解释“本觉”义:能反对诠示性功德82  五、“本觉”在“真妄和合”思想中...

    廖宫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160031.html
  • 论佛道儒三教伦理的交涉——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

    以后,佛教经典[71]极其缺乏,为了适应民众信仰佛教的要求,昙靖编撰了《提谓经》。当时,佛教戒律的传授有诸多欠缺,甚至需要向道士学习。《高僧传》卷十一《志道传》说:   先时,魏虏灭佛法,后世嗣兴而...165页。   [69] 《太上老君戒经》,《道藏》第18册第204~205页。   [70] 镰田茂雄《中国佛教通史》第4卷第204页。   [71] 尤其是戒律方面。   [72] 《高僧传》...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71]这样,心便具有了能作为、能生万物的特性,到最后,便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或者&... 《与李宰(二)》,《陆九渊集》卷十一第149页。   [69] 冯达文《宋明新儒学略论》第171页   [70] 《与侄孙浚》,《陆九渊集》卷一第13页。   [71] 《语录》上,《陆九渊集...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1)

    至1956年71岁的高龄还未卸任。(二)寺中曾出大力协助旧大岗山派大迁移的陈永达[20]及其系统被冷落了,重要僧职都被原林永定的嫡系门下所包办[21],于是,陈永达转往高雄市发展,并担任了元亨寺的新...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2)

    收支概况、营运状态等有每年一次向本山报告之义务;第七条规定代表大会为最高议决机关;第十二条规定“本山置管长一人为本山精神领袖”[70];第十五条规定设“宗务长为本山本部宗务各部执行首长”[71]。凡此...慈恩拾穗──宏法寺开山二十周年纪念》页178~197。  [70] 此一职位由第十四条明定“享有崇高之礼遇”,不受任何批评或攻讦。  [71] 等于“管长”的总干事。  [72] 《临济宗大岗山大本山组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560057.html
  • 中国禅学与儒道合流的文化契机

    的我(注:王晶著 P71-78)在商羯罗以前,印度大乘佛学主张。“法无我”与“人无我”的法性二空,一切法皆无自我。“法无我”对客观世界来说决不存在着一个主宰者;“人无我”对主观的人来说也不存在着一个...

    李诗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9.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2)

    Sagaramegha)之《瑜伽行地中菩萨地解说》(Td No.4047;Tt VOL.40)。其中<戒品>在[149b2-179a2]。[71]   <菩萨戒品>的注解有二:   (i)德光论师之《菩萨戒品疏...一九九三年。页七三~五。   [71]此外在《戒论》中出现多次引述萨穆札疏本的内容,一般传说其系指海云论师。但宗喀巴则存疑,(214,3;尊译本可见其文)在故在其论中认为:其疏与《菩萨地广疏》的作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16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