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师听经开悟,以及传经的事实,说明经教在禅宗的地位。[注48]对于禅门所强调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说,真可言:
皖山、永嘉,并得教外别传之妙,贵在坐断语言文字,直悟自心。而《信心铭》、《...─────────────────────注47:《别集》卷4,〈义井语录〉,页140。注48:《全集》卷3,〈法语〉:“以为禅家古德机缘,可以悟道,悟道断不在教乘上。我且问你,安禅师读《楞严》破句...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1746872.html
-
「(1)若依(48)是處雜染、清淨, (2)若所雜染及所清淨, (3)若能雜染及能清淨, (4)若於此分位, ...pp.711中-712上),寺本婉雅,平松友嗣共 編譯註:《藏漢和三譯對校異部宗輪論》(日本,國書刊行會 ,昭和49年) pp. 47-48中,當做一切有部的根本教義的部份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6.html
-
菩提有作之果”,而“果果性”为“性净涅槃无作果也”。(注 48) 虽然方便菩提和性净涅槃都是“果”,若随义分之,则方便菩提属于有作,性净涅槃属于无作之果。再者,以菩提和涅槃之间的关系而言菩提有“能显”...─辟支佛至十地菩萨佛性──────────────注48:《大正藏》卷44,页474上。注49:《大正藏》卷44,页473下。注50:《大般涅槃经》卷35,《大正藏》卷12,页571下。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不禁“手捉金银”的,也就是容许他们亲手处理善信们所布施的金银财物!僧只戒心的译出在公元二五一年左右(注48),而四分律的译出在公元四一二年;十诵律的译出在四一三年(注49),这就是说,中土沙门在僧祇戒心...) 自印度携返 (见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正藏编号二○五三”页二四九中--下),但一直未有机会译出。(注 48) 参注四。(注 49) 参注一○。(注 50)高僧传页三二四上。按,安世高来华约在...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447290.html
-
1237时人)的《释门正统》[2] 卷4〈兴衰志〉一卷,释志磐(约1258~1271时人)的《佛祖统纪》[3] 卷34~48底〈法运通塞志〉十五卷和释本觉(约1265~1274时人)的《释氏通鉴》[...元吉(卒于626)。(同月)癸亥,立秦王为太子。8月甲子,(唐)高祖(618~626在位)逊位于太子,称太上皇(页48正面下)。 上引是唐代著名的为了争夺将来帝位继承权而生的兄弟相残底“玄武门之变”...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147390.html
-
制度、组织和精神等方面都加以强化而超迈唐代,而且也是宋代以后各朝代所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宋代政府对于恤政这一政策的执行和管理是相当出色和成功的,这也是近代学者一致公认的事实(注48)。本文不想重复论述...-- (注 48) 金中枢,〈宋代几种社会福利制度----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刊《新亚学术年刊》第十期, (1968),页一二七~一六九。 王德毅,〈宋代的养老与慈幼〉,原载《中央图书馆馆刊...
黄敏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447397.html
-
记而言,即是“一切含零”、或“万品众生”之谓;亦即是一切法界所意指的一切有形之伴。当然,若就广义言,即众生与万类吧(注48)! --------------------- (注 45) 《大篇》,页162。 (注 46) 《大篇》,页161。 (注 47) 此中之“我”,应是自己之谓,非指如来之谓。(《佛语》,册上,页157-d。) (注 48) 永熙二年(532) 的〈北魏元□等法仪廿...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547398.html
-
瞿娑’者,‘出声’也。” (13) 第三个说法为李通玄所提出。这位生卒年与法藏(西元 643-712
页 48
年)相近的“北京长者”(...(48) 俗写往 往不从“土”而从“工” (49),使得右边的偏旁字形更加 接近行书、草书的“是”,而所形成的“湜”字因罕见而进 一步被转惯成“提”。“...
高明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947440.html
-
:种智之体,豁如太虚。虚而能知,无而能应,居宗至极,其唯无乎”(注48)。从这一段引文,便可得知讲述般若有新义、旧义的不同,旧义把般若看成一种种智,是成就佛困后的无所不知,因此称为妙有。支愍度已弃旧说...47):参看大藏经第五十册,三五五页上,“高僧传” 卷上。
(注 48):参看汤钖予撰“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页二 七○。
(注 49):参看方东美撰“生生之德”中“中国形上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147466.html
-
原始佛典,不把神通视为最重要的修行成果,因此,对于释迦牟尼佛的描写,也变得相当人性化。《杂阿含经》卷48,第1289经,曾描写释迦因为脚被刺伤,而感到疼痛的情形:‘尔时世尊金枪刺足,未经...两肩....两手、两掌、十指、项、咽....两眉、两眼、两耳、两鼻、口....一一身分,各放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此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48
而对“广长舌相”,《大...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24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