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645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來藏之初期及其思想之研究

    來藏在身內,儼然清淨如我(佛)無異。」(註46)  如來藏為煩惱所染為眾生﹕「一切有情具如來體,為煩惱皮所包。」(註47)「但彼眾生為煩惱所覆」(註48)  ---------------------...。  (註 47) 不空譯《大方廣如來藏經》,大正,十六,四六二,中。  (註 48) 同(註45),大正,十六,四五七,下。  如來體亦即如來藏體,有如真金,常住不變﹕「真金寶者,如來藏是」。(註...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347472.html
  • 《思益经》“七邪法”初探

    有些出入,但它们之间有一共通点就是当时众生不修善法、成就恶法,其实这也是造成法灭原因的通说。[47] 不过若依“成就诸恶”、“十善悉坏”、“一切众生造恶业故”[48] 的脉络来看,似乎感受到当时普遍现象... 27~29。  [48] 引自《仁王般若波罗蜜经》T8.843a6:“佛告波斯匿王:‘我灭度后,一切有情造恶业故……’”。  [49] 在汉译佛典里谈到能不能解脱、成佛大致会有两种情况:  (一)...

    陈景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5.html
  • 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

    有五言偈颂644句[47];而北方姚秦鸠摩罗什所译之《大庄严论经》,书中凡偈颂几乎皆以五言呈现,数目极多[48];而《大正藏》中署名北凉昙无谶所译之《佛所行赞》,全经亦皆以五言偈颂呈现,多达九千多句[...22a~23c)。  46 见《文殊师利发愿经》(《大正》10?878c~879c)。  47 见《达摩多罗禅经》(《大正》15?310c~314b)。  48 见《大庄严论经》(《大正》4?257b~...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論

    很有限了。故在《雜阿含經》卷16 第442 經, 世尊曾以受持十善者的人數之少如手指爪甲上的塵土,不能受持十善者的人數之多如大地的塵土做譬喻。(註 48) 所以要將十善法列為佛教徒必須受持的律儀戒,...2,頁746上。 (註 47) 《大正藏》卷2,頁274下。 (註 48) 《大正藏》卷2,頁114下有云︰「如甲上土,如是眾生,持十善者,亦如是。」 (註 49) 《大正藏》卷2,頁275下。...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29.html
  • 汉地佛教度僧制度辨析——以唐—五代的童行为中心

    之请,制定僧制四十七条(48)。北魏时期的昭玄统是掌管教权的高级机构,对教务的处理有一定的权威性,一些非重大刑事问题的事件,均由昭玄统依内部的僧制决断。《魏书·释老志》载:   世宗...高僧传》卷5,T50/464b。   (48)《魏书》卷114,《释老志》。   (49)《续高僧传》卷21,T50/608a。   (50)同上,607a。   (51)《广弘明集》卷28,...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247743.html
  • 释见一著: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1)

    191  象,惠洪甚感痛恶,遂著书立传,表彰僧宝,力劝禅徒求真佛道,至以“文字禅”为其著书之名。[48]由此可知,“文字禅”之说,本是为挽救师法祖道而出的方便手法。[49]  但是发展至晚明,由于士大夫...-------------------------------------------  [48]惠洪著有《石门文字禅》一书30卷,收于《嘉》册23。其书之内容并非专门为讨论禅法而作,乃系一般文集性质...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847885.html
  • 無為法

    46同樣的,在《四諦論》中,也介紹諸經師之說,謂無為非實有。47 又根據《婆沙論》,譬喻師謂擇滅、非擇滅等非實有,48 而主張虛空非實有者,《雜阿毘曇心論》49、安慧的《中觀釋論》等說是譬喻師之主張;...無為非是物有……。」  48《大毘婆沙論》卷31(大27,161a):「或有執,擇滅、非擇滅、無常滅,非實有體,如譬喻者。」又,否定非擇滅實有之譬喻師之說,同卷186(931b)亦云:「止譬喻者不許有非...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348001.html
  • 经幢的形制、性质和来源──经幢研究之二(1)

    文物天地》6(1982)  47  辽宁朝阳北塔地宫经幢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  5.27米  朝阳北塔考古勘察队,〈辽宁朝阳北塔天宫地宫清理简报〉,《文物》7(1992)  48  河南...甘露门。  三宝十圣应真僧,愿赐威神加念力。  希有总持秘密教,能发圆明广大心。  我今随分略称扬,回施法界诸含识。  佛说是陀罗尼法,即说咒曰:[48]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李恕为自己预建的...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948115.html
  • 禅宗第七祖之争的文献研究

    密付法印。(注47) 王缙又在碑文中自叙说:“缙尝官登封,因学于大照,又与广德素为知友。”(注48) (十二)766年〈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 杜甫(...──────────────────────注46 宇井伯寿:《禅宗史研究》,页304。注47 《文苑英华》,页5425。注48 同上注。注49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四部丛刊初编缩本》,卷...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348124.html
  • 由三乘施设论菩萨正性离生——以大般若经第二会为中心

    语词中,随信行曾单独出现(大正 7, p. 48b),与随法行并举(大正 7, p. 21c),也与随法行、第八、预流等并举(大正 7, p. 137c, 239a);此外,谈到其释义,则如“由信解力归趣佛法.名随信行”(大正 7, p. 48b)。然而,随信行和随法行绝少与正性离生相提并论。再者,《大般若经》虽有“根之眛钝与明利”的说法(大正 7, p. 18),但主要意指有无方便善巧,而非如...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44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