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02篇,用时7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页一五五~一五六。  (注 62) 参《概论》页一五五。  (注 63) 参《概论》页四十~四四。  (注 64) 参《概论》页四一。  (注 65) 参拙作〈源出律学沙门〉一文下篇页一三○~一四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近代佛教制度变革研究综述

    1994/05 P65  [37]黄夏年:《当代中国佛教的批判精神――从震华法师的批判精神谈起》,《戒幢佛学》 第一卷 岳麓书社 2002 P171  [38]濮文起:《传法不传座——倓虚的僧伽管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645833.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2)

    由于这个关系,故现代有些学者,谓华严是客观的唯心论(注65)。实际上,以佛教的术语言之,仍是“真常”“妙有”(注66)之形态也。但此“真常”“妙有”之形态,与以往者(道生及天台等)不同,甚至与以后之...十三。大正。三五、五九三页下。(注 65)“华严一宗,由法藏兴起,思想便沿民族思想路线而上,与唯识的世界,主观的唯心论大别。法藏立一恒常不变之真心,为一切象之根本;其说为一客观的唯心论。因依此说,客观...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5.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

    度论》的戒学思想〉刊于《谛观杂志》65  期,1991年4月。页5)  [16]宗喀巴大师引《圣三戒经》:“不正行者,不能证得无上觉故。何以故?若不正行得菩提者,音声言  说,亦应证得无上菩提。”那么,...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445844.html
  •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2)

    --------------------  32. 《大般若经?第二会》pp. 57b-67b; Dutt 1934, 160-183; LSPW, 117-134.  页65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0.html
  • 三法度论初探

    不明,汤用彤考证这序出于道安之手,见《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台北, 鼎文书局,民国 65 年翻印,页 224。 注14 慧远...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745888.html
  • 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

    (注 65 )只得自已继续摸索前进。 朱熹以日常间的格物致知,来对抗宗杲的“参话头”,但无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对象为何, 严格地说均是在《中庸》、《已发》的层次上, 如朱熹于〈答张栻(钦夫)〉... 蒋义斌撰,前引文,第四章,页一三五-一四九;二三五。注63 《宋元学案》,卷四○,页八六。注64 《朱子语类》,卷一二七,页一三。注65 《朱文公文集》,卷四○〈答何叔京〉第一、二书,页七-...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90.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1)

    造像记中的这二者国号出现,即是当时北方贵族权臣们显现其念怀情结的一明证。 当然,由此亦知北魏诸造像记中,二者国号的交互使用,以及相混并用的因由了。(注65) 其次,就年代的“岁次”,作一叙述。 ... 024 《凡将》,页1-3及页65-74参照。 025 南北朝时代的造像题称用语,因为时代的更迭、造像者的身份 、及造像团体的组织三者,其称名有相当大的差异。一般说, 止于个人与眷属...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945892.html
  • 王政與佛法--北朝至隋代帝王統治與彌勒信仰

    由北伸張到南方了。 西元五九五年,文帝又設「五眾」與「二十五眾」,招致高僧,弘揚佛義(註65)。 尤其特殊的,是六○一年至六○四年,文帝三次下令在天下各州建立舍利塔, 總數達一百一十州之多,遍及...,即改 為開皇之元焉,十五日奉勒追度前者,置大興善寺,為國行道」 ,《大正藏》,冊50,頁581-b。註65 《續高僧傳》,卷19,《大正藏》,冊50,頁580-a。註66 這...

    陳 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145895.html
  •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思想史的探讨

    云然? (一)《印度之佛教》的那篇〈自序〉,是纲领。 (二)收于《无诤之辩》的〈谈入世与佛学〉这篇,是本文解说的主要依据(见妙云集下编之七,民国 65 年 1 月再版)。 印顺法师的...净土见解有许多疑惑,于是写信求教的事。印顺法师评论道:我人在台中,台中的莲友有疑惑,不就近提出讨论,却要通过在台北的人写信来问。(注65) 可见一般佛教徒心中存有顾忌,不敢公开讨论。 而印顺法师本人的...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24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