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564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说法,长期以来被人们斥之为一种唯心主义的虚构,是一种胡说。我认为问题并不这样简单。关于人类的认识问题,多少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探索,至今这种探索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从20世纪起,人们就发现了所谓&...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5761539.html
  • 圆瑛大师与七塔寺

    三十二年(1906),是慈运大师八十寿辰的诞日,寺院为了报答大师对七塔寺的贡献,专门开了一堂寿戒,各地的法子听到这一消息,纷纷前来受戒,凡是受戒的人,发给衣钵器具及海青。经过20余年的辛勤劳动,千年伽蓝七...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1161553.html
  • 真理符合论与虚无的发现——兼论中西哲学走向诗学的原因

    内视却找不到灵魂。这是传统形而上学全面陷落的标志,也是20世纪存在主义者关于世界虚无体验的根源。于此,世界实存的确定性让位于存在的过程性和现象的虚幻性,人不朽的信念让位于其必死的本质。世界什么也没有,...

    刘成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1761626.html
  • 康有为的宗教信仰与变法运动

    徐圣心,《康有为礼运注中大同章之释义与论衡》,《中国文学研究(台北) 》第7期,1993.5,页113-128  雷慧儿,《论康有为的集权思想》,《师大历史学报》,第20期,1992.6,页95-132...

    陈广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2061630.html
  • 天下南岳(2)

    周围这一带土层深厚,属山地黄壤,泥土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最好的林业生产地带。加之此地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800毫米左右,时有云缠雾绕,故而它也是南岳云雾茶的产区之一,其茶场面积为20余亩。南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1361669.html
  • 唯识学与现代心理学

    细致,以之为人生烦恼的根本,一切心理疾患的根源,因此,破除我执是修习佛法的基本目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了一套心理学理论—&mdash...

    赵嗣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3261692.html
  • 对慧远在《大乘大义章》中佛学立场的再检讨

    ,此说亦实,有菩萨细微烦恼故。[19]  又云:  三界外,形现妙,爱习之余亦微。是故设复异形,理相因发,即无过也。[20]  菩萨断除三界烦恼,自然不感应三界的粗陋色身;然而其尚余微细的无明烦恼,故... [16] 同上注,页126中。  [17] 同上注,页124中~下。  [18] 同上注,页125上。  [19] 同上注,页131上。  [20] 同上注,页124下。  [21] 同上注,页...

    吴 孟 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3361693.html
  •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激进与保守(1)

    和他同一时代的佛教界人物,并使世人开始承认他是具有丰富思想的佛教改革家,对知识分子亦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觉。[20]  太虚闭关三年,正是圆瑛在江浙和海外佛教界声誉日隆的时期。1914年8月即人虚闭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4361704.html
  • 唯识论的知识可能性和可靠性思想探源

    ,故仍是无分别也。”  而吕澄的《集量论释略抄》[20]中,相应的颂为:“错乱俗有智,此量及所生,念欲似现量,谓于阳焰等。”  其后的《释》为:“且错乱智者,如于阳焰等分别为水等故,是似现量。”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261746.html
  • 商羯罗与《示教千则》(2)

    是,当商羯罗在讲到下梵时,也就是在他讲所谓虚幻的现象世界时,他也讲“有”。例如他在《示教千则》中(参见《示教千则》II 1 18-20) 讲现象世界是如何从未开展的名称和形态发展而来时,他也讲世界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206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