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9篇,用时3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弘明集》中的儒佛会通问题──“神灭论”与“神不灭论”作为讨论中心

    初版) p.3。  [3] 中村元著、林太、马小鹤译《东方民族的思惟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 p.124。或台版(淑馨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 p.171-172。  [4] ...、《初期不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出版社、民国83年7月7版) p.24。  [11] 请参阅梁僧祐 著,《弘明集》(新文丰出版社、民国63年12月初版) p.3。  [12] 请参阅陈鼓英 注译《...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846204.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八)

    他们提出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观点就不能成立了!  1.1.6.4.2.1.3 存在与伦理、道德、法律  1.1.6.4.2.1.3.1 伦理、道德、法律∈不存在  若依照从前西方哲学的...谁人说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不能运用于精神世界,那就意味着放弃精神世界这个大市场,而让唯心主义抬头和横行霸道!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谁人能收拾?  1.1.6.4.3 困惑来源与出路  哲学上对存在、客观、...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1949933.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四十)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四十)   1.6.2.3.3 有神与无神是对立统一的   有神和无神是对立而统一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偏说那一方必然是错误的。  鬼神的存在不具有超越客观规律的特权...反映。翻番有神论、无神论书籍就可以确认。  1.6.3 人生意义之辩  1.6.3.1 如何教育人  假如人死之后的疑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那么人活者的意义是什么?是享福?是为人民服务?是奉献?是索取...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2149938.html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Pras. 婆须那奥义书(Pra`sna Upani.sad)   S. 相应部,经藏(Sa.myutta Nikaaya, Sutta Pi.taka)   页3  一、前言  人的自我...-----------------------------------------------------------------------  2 Brh. 4.4.3-4.  3 Brh. 4.4...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幻论

    āyin),祭起摩耶(幻术),变出整个宇宙(现象界)。(《白骡奥义》Ⅳ.9-10)较晚的《慈氏奥义》(Ⅴ.3)总结二梵原理为一真一假——上梵是真,真实的存在;下梵是假,非真存在。二梵总结为一真一假,...同理,肉体、内我、遍我三者的关系,只要设法使内我从善恶行造成的肉体囹圄解放出来,便即与遍我合而为一,〓复精神上的完全的自由和安乐,并最终结束轮回转生的痛苦的历程。  正如在上文提到《慈氏奥义》(Ⅴ.3...

    巫白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4861404.html
  • “摩耶”奥义试释

    整个宇宙(现象界)。(《白骡奥义》Ⅵ.9—10)较晚的《慈氏奥义》(Ⅴ.3)总结二梵原理为一真一假—上梵是真,真实的存在;下梵是假,非真存在。二梵总结为一真一假,正好说明摩耶是奥义书哲学家在真假二梵之间...(灵魂)从轮回到解脱的理论。正如在上文提到《慈氏奥义》(Ⅴ.3)对二梵论的总结:上梵幻现出下梵,故上梵是真,下梵是假。同理,二我论也是如此,遍我是真,个我是假。真,意即真实的存在;假,意即非真实的存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2762768.html
  • 试析印顺导师对咒语的态度

    本人有三种判摄:  其一,在《印度之佛教》pp.5-9则判为“五期判摄”。  第二,是《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p.3为“四期判摄”。  第三,是《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自序〉的“三期判...合的不同。  以下引用导师在全部著作中,最常见的“四期判摄”,来说明他对印度佛教“持咒”(念佛)的分期。兹摘录《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p.3,如下:  第一期:“佛法(原始佛教)”:佛法甚深、缘起...

    林光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069049.html
  • 日本佛教的近代转变

    pp.2-3;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  纲》(蓝吉富主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之五十三,  台北,华宇出版社,1988 ), p.359。  (03)、村上重良,前引书,pp.2-3。  (04)、村上重良, 《日本?宗教》(东京, 岩波书店,1990  ),pp.142-3。  (05)、村上专精,前引书,pp.349-359。  (06)、这些新兴宗教有成立于 1814 年,以天照大神为万民本 ...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2570913.html
  • A Nonreferential View of Language and Conceptual Thought

    language. Frederick Streng [3] gave considerable impetus to this interpretation, and Douglas Daye [4] ...no other entity to act as the base." [9] In section A.3, a more complex issue is raised and the ...

    C. W. Huntington, Jr.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4871845.html
  • Buddhist Theory of Meaning (Apoba) and Negative Statement

    East and West Vol.18(1968) pp.3-10 Copyright by University of Hawaii -------------------------------------------------------------------------------- p.3 I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 of word-...

    Dhirendra Sharma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5277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