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6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智者教判思想之研究——以《法华玄义》为主

    41  三、师弟远近不远近相 42  第二节 依佛陀一代言教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华严时 46  二、鹿苑时 47  三、方等时 48  四、般若时 48  五、法华涅盘时 49  第三节 ...,《止观大意》,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24 唐.湛然着,《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一之四,大正46  25 唐.湛然着,《维摩诘经略疏》,大正藏第三十八册。  26 唐.湛然着,《法华玄义释签》,大正藏第...

    施凯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470499.html
  • 唐代天台忏法

    《宋僧传》卷六,(大50,739b)。  [19]) 该书卷上,(大46,452c)。  [20]) (大46,454b-c),又此为澄观的二顿说,见赖永海(1993,页110-111)。  [21]... 《补助仪》(大46,956b)。  [49]) 《大意》(大46,459c)。  [50]) 《珠林》卷十六,(大53,403c-404a)。  [51]) 〈往生礼赞偈〉(大47,443a或新卍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347851.html
  • 康僧会《六度集经》思想之研究

      四 《六度集经》精进思想之检讨43  第六节 《六度集经》的禅定思想45  一 为什么要修禅定46  二 禅定的态度48  三 禅定的功效49  四 《六度集经》禅定思想之检讨50  第七节 《六...阿育王经》 梁.僧伽婆罗译 V50。  《阿育王传》 晋.安法钦译 V50。  《付法藏因缘传》 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 V50。  《高僧传》 梁.慧皎撰 V50。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前秦....

    张谷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3458283.html
  • 天台与华严及判教

      (4)崔致远《唐大荐福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大正藏》卷50,P284下:   (5)参见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1,《大正藏》卷35。P509下——P510上。 ...P484中。   (8)见湛然《止观义例》卷下,《大正藏》卷46,P453下。   (9)见湛然《止观义例》卷下,《六正藏》卷46,P453—P454上。   (10)参见同上书,P...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747039.html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五)

    13、363a-b。  [29] T46、786b-792b。  [30] 有关信行生平及创立“三阶教”的情形,见《续高僧传》卷十六,T50、559c-560b。  [31] 见道绰《安乐集》卷一,T...之作,参望月信亨作.释印海译《中国净土教理史》页76-77,台北市,慧日讲堂,1974、3。  [3] T46、182c。  [4] T34、355b。  [5] 日本学者望月信亨云:“《净土十疑论》...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942744.html
  • 智者天台教观中之心的涵义

    烦恼心”,似指吾人即凡夫阶位之心念,相对于佛界解脱阶位而言系烦恼心之意。而非肯定一念心之本质为烦恼心。50 《大正藏》册 46,页 597 中 ~ 下。《摩诃止观》卷十上,说明外道有三:迦毗罗外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如智者:《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中云:“诸经论中辩心相,各各不同。”《大正藏》册 46,页 ...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6.html
  • 大陆佛教学研究现状管窥[1]

    的《禅悟之道:南宗禅学研究》[43]、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4]、葛兆光的《中国禅学思想史》[45]、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46]等。此外,诸如《印度禅》[47]、《如来禅》[48]、《祖师禅》[49]、《日本禅》[50]、《东山法门与禅宗》[51]、《石头希迁与曹洞宗》[52]、《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清初岭南禅学史研究初编》[53]等论着,对禅宗前史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或...

    宣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342495.html
  • 从原始佛教到阿毗达磨论书的二谛探讨(2)

     2.《杂阿含经》50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正藏第2册,No.99。  3.《别译杂阿含经》1卷(失译)大正藏第2册,No.100。  4.《增一阿含经》51卷(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大正藏第2册...  29.《婆薮槃豆法师传》1卷(陈?真谛译)大正藏第50册,No.2049。  ﹙B﹚巴利藏  1.《Digha Nikaya》(《长部》)Published for the Pali Text ...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
  • 波罗提木叉经集成的研究(2)

    粗 罪 │52│60│505050│64│64│74│  │────────────────────────│  │躯 出 他 村 落 │53│44│51│51│52│42│46│76│  ...──────  入白  衣舍  ?坐 │21│22│24│25│29│40│29│29│46│26│40│41│45│47  ──────────────────────────────  受  饮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752278.html
  • 佛教本体论译经中所使用的“非”与“无”

    ,这种观念转化为“非”,可与道家的“(本)无”作对照。将“无我”诠释为“我不存在”──与“未形无名之时” [注46] 相对照──似乎可由“anatman”译成衍生自“有有我”的“无有我”:“‘我’的... 我们得在此进一步引述《佛光大辞典》的“有体”这条名相,它列出的相对应梵语是bhava,这名相的解释是“指有实体者。为‘无体’之对称” [注50] 。Ernest Eitel的佛学字典将“无我”定义为...

    巴特戴森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347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