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43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扎·巴珠仁波切传略

    -Med-Phun-Tsog-’aGyung-gNas和第三世吉美丹贝尼玛Jigs-Med- bsTan-Pa’a-Nyi-Ma、 多钦则之子德钦日贝若济bDe-Chen-Rig-Pa’a-Ral-...掘藏师列绕林巴Las-Rab-gLing-Pa、久?弥旁南杰’aJu-Mi-Pham-rNam-rGyal、堪钦贝玛唐确奥色Bad-Ma-Dam-CHos-’Aod-Zer、聂须?隆多sMyo-SHul...

    久美洛莎 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2160960.html
  • “道”在佛教中的意义主要是 :

      “道”在佛教中的意义主要是 :   (一)梵语ma^rga0 巴利语magga。音译作末伽。即至目的地之通路,或指踏行之道(轨路)。据俱舍论卷二十五谓,道即通往涅槃(菩提)之路,为求涅槃果之所...’M&amacron;rga梵语杂名曰:‘末唎识。’   【道】《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1.能通的道路。2.真理的意思。3.即梵语所说的菩提或涅槃。4.修行的方法。   【道(梵m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1764912.html
  • 宗喀巴大师的六种造像

    分别托起经书和智慧剑,象征着宗喀巴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此外,与很多西藏各宗派的上师一样,宗喀巴也依照自的品相亲手建造了其泥塑像,藏语称之谓“杰阿扎玛”(rje-nag-vdra-ma),也属于写实类。 ...持焰宝。这一名称在藏文文献里经常出现两种不同的写法,即扎西陀卡玛(bkar-shis-du-khama)或扎西多卡玛(bkar-shis-rdokha-ma)。写法仅有一字之差,却在意思上天壤之别:一...

    吉如·巴桑罗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2269074.html
  • 我不同意把在藏区、蒙古盛兴的佛教称为“喇嘛教”

    ”源于古印度语的“ge ri”。“ ge ri”字面意思是“轻”的反义词“重”。藏译时引申为知识厚重,直译为上师——“喇嘛”。“la”是“上面”、“头顶以上”的意思,“ma”为藏语语法中主人词的词根,把有知识者尊称为“La ma”,相对于门生,把在家或出家的特别有知识的人统称为喇嘛。   久而久之,藏地和蒙古的活佛也被称为“喇嘛”。这已是尊称或者客气的说辞而已,不见得都拥有厚重的知识(“喇嘛”一...

    才旦夏茸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3779219.html
  • 白石崖寺与贡日卡卓玛女活佛传承(二)

    据《安多政教史》记载,贡日卡卓玛·洛桑曲仲女活佛,修缮了依帕丹巴桑杰锡杖等建造的却丹止斯玛白塔(mchod-rten-dril-gsil-ma),该塔位于今青海贵德县雄姆齐寺附近。在夏琼寺(by- ...眼泉边或一百零八处天葬场、墓地等修持的觉域派密法。她每七日在玛久拉仲像前举行一次“忿怒佛母(khros-ma-nag-mo)自入仪轨”。十九岁时,曾多次诵经化缘,建造了二层楼的佛殿,并修缮寺院的经堂及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44582931.html
  •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提交“普贤与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

      1、新旧密法之界定   从密宗的角度讲,藏传佛教中有旧密和新密两大密法传承。至于新旧密法的界定,土观·罗桑却吉尼玛(thuvu bkan chos kyi nyi ma,1737~1808)...无上瑜伽续中也形成自己的新密法体系,主要由父续(pha rgyud)、母续(ma rgyud)和无二续(ngo bo gnyis med kyi rgyud)三支密法传承构成。   2、新旧密法对普...

    尕藏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4885643.html
  • 元朝宣政院颁给柏林寺的八思巴字禁约榜

    当时是形动词附加成分,表示现在进行时,这一附加成分在原来的意义上现仍然存在于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里(其具体形式是-ma/-me/-mo),详见《东部裕固语简志》(照那斯图编著,民族出版社1981年12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1050579.html
  • 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  菩提比丘 著 / 郑维仪 译  有一部叫《大吉祥经》(Ma-hamangala Sutta)的巴利文经典,是最受欢迎的佛经之一,也是南传佛教法会中必诵的。经文一开始说道,一位容貌殊胜的天人,在寂静夜中,来到人间,至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请教得大吉祥的方法。佛陀回答的第一句话,说道:“离恶知识,近善知识。”因为经文接下来讲的都是人在世俗和修行方面的种种吉祥,这第一句偈语显然是在强调:...

    菩提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550646.html
  • 关于梵语译音中“阿”字的发音

    不是在咽喉部位,而是在鼻腔的末端;(比如“na”译成“曩”、“ma”译成“莽”等等,都不是没有根据的)  3、在元朝之前,不论是中国的本土人、还是来自印度的“开元三大士”,都把梵语的“a”译成“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652940.html
  • 略述“唯识无境”之意义

    。我们将首先考察唯识一词的梵文原意,以此来确定这一重要概念的正确理解。  唯识,梵文vijn~apti-ma^trata^,音译作毗若底摩呾喇多,其中,vijn~apti是“识”义,ma^trata^...现象本身的意义,与认识主体本身的意义之间的差别。  唯识(vijn~apti-ma^trata^)一词中,使用vijn~apti而不用vijn~a^na,是因为这里的“识”,更多的是表达“一切境相都是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1356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