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均有著密切关系。[29] 日本大化革新内在原因是由于中国文化及佛教之传入,外在原因是借鉴中国隋代之大一统。经过15年后, 西元618年唐兴,新罗渐强且与唐接近,内部有留唐学生僧旻、高尚玄理...)中国 唐代东来之译经师,有史可考有29人。其中印度20人,于阗4人,唐居1人,吐火罗1人,龟兹1人,西域1 人。唐代西行求法者,北行17人,其中以玄奘最为有名;从南海往返者35人,其中以义净最有...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746993.html
-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75 ), pp.107-115.
29页
(一)、种子因本义:
......此能知性局在众生,不通非情。...所知性者, 谓如法性 实际、实相、法界、法住、第一义空...此所知性,该通内外。 (注29) 若以能知和所知性论佛性,则其能知性指具有...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之论,他认为分解地说中,只是随缘而起现一切法,以论真心体现之中道,这是“但中”而不是“圆中”。牟先生所以肯定“真心即真如心,心真如。 页29 真心为诸法之体(大总相)即是空如为诸法之体。”[14]...存有论的执与无执,来简别真妄与空有,基本上走的是不同的诠释进路。[29] (二) 印顺并未如同牟先生从圆教的圆照之眼来作判教的焦点与判准,他显然是以中观宗为立场,展开对佛教各后起理论的批判,亦即是以...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047281.html
-
人生之其他之活动,与所成之文化全体之相对价值为标准。[注29] 显然,儒家之成仁者,佛教之成佛,皆是一种精神之要求与自觉;同时,亦皆是一价值之实现与生发之要求,因此,如佛在此平等。另一方面,儒之成仁...之宗教观》(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81年2月版),页29。 [10] 参见亚里斯多德、涂克超译:《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国57年6月版),页101。 [11] 唐君毅:《中国...
高柏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047282.html
-
下列四组: 一、外道论与恶知识:皈依外道,信奉邪知见组成的学说,往往吸引缺乏正见者,入道亲近恶知识[28] ,“随顺其教,听受邪法”[29] 。此二者易使人联想邪见、邪法生成的起因。 二、邪用道法与...知识有大灾患,应心生怖惧。总之,恶知识可说是邪见、邪法之根源,其评价完全是负面的。 [29] 参T 12.554b14。 [30] 印顺法师《宝积经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61年重版),p....
陈景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5.html
-
,能勾勒出六朝汉译佛典偈颂的文学特色。 页29 二、汉译偈颂述略 “偈颂”[3]是梵语gatha的音译与意译之合名,亦简称为偈。[4]“偈”为梵文gatha音译,“颂”则为国人根据与...看不到长篇的诗歌。 页35 句经》[27]、《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28]、《文殊师利发愿经》[29]、《佛所行赞》[30]等经,全经皆以偈颂形式呈现,毫无长行穿杂其间,少则逾百句,多则近万句。...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性,此不应理----不同于非色的体性,作为实事显 现(Sna^nba)觉的行境(blo spyod yul)的色体性是有之 故。”(注27) 页29 清辨《思择炎》进一步解释如下: “色...)、概念(concepts)、唯名(mere names)而已。(注29) 清辨《中观心论》指出瑜伽行派对“总相”的看法如下: “(若如汝所许)所诠(abhidheya,brjod bye)是'...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
-
缘生,把握此缘的智为法住智”。29 其实,觉音所提的十六种疑惑,归纳起来只有四个问题,这或许可以对比《杂阿含273经》(即抚掌喻经)的四个有名的教授,30简例如下: 《清净道论》 《杂含273经...。 29 《清净道论》(简体版),p.567。 30 印顺法师《性空学探源》p.44~47有诠释此经之义。 31 《杂阿含经》(大正2,92c16~25);《增一阿含经》〈非常品〉第8经,〈六重...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4.html
-
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大正9,7a29~b7)...上辈是“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29中辈是“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347580.html
-
尤其是页28-29;亦参见 ?中国画话? 页100-101<山水画与方外人> 一文最后一节<文字般若与艺术三昧>。 [5] 参阅皮朝纲,《禅宗的美学》,第六章“诗禅一致,等无差别 - 禅与艺术在...讲话?页23-34,尤其是页28-29;亦参见 ?中国画话? 页100-101<山水画与方外人> 一文最后一节<文字般若与艺术三昧>。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44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