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37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编修年普要实事求是一评林子青《弘一大师新谱》(1)

    ───────────────────────────(13) 同前注,(凡例)。(14) 同前注,页86。(15) 同前注,页407。 61页所谓“新历四月十四日”,当指西历一九三九年...

    秦 启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2.html
  • 宽忍法师著:佛教手册(10)

    (671)至印度,学习十年然后回国。先后译经论61部239卷。公元7世纪间,中印度阿拶哩(一作阿吒力),师赞陀崛多(一作室力达多)由摩揭陀来到南诏(今云南省)传播密教,受到南诏王细奴逻的崇敬,开建五密...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948163.html
  •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趣观

    宗本”,[58]皆从其引伸义;趣作为名词时除“旨趣”、“归趣”外,[59]尚有“地”或“道”之义,[60]作为动词时则仍为“趣向”。[61] 而当宗趣在佛学系统被合为一概念或相对别为两个概念来表达思想...,指六类众生生活之地方。  [61]如龙树菩萨云:“佛言是诸功德,皆是趣涅槃分,若观诸法无常,是为真涅槃道。”(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二十三〈想释论〉,T25, p.229.3. )...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148168.html
  • 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

    阐发的一心思想与华严禅的心性论颇为相近。延寿想通过整合各宗派,打通与南岳洪州宗的界限,实际上仍表现出与洪州宗心性论,尤其是禅修方法的对立。延寿在为《宗镜录》释名时说:“举一心为宗,照万物如镜。”(注61...善同归集》卷上,大正藏第48卷,第959页上。(注 60) 实指洪州宗和石头宗中的曹洞宗等禅师。(注 61) 《宗镜录?序》,大正藏第48卷,第417页上。(注 62)《宗镜录?序》卷2,大正藏第48...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548202.html
  • 李永宪著:西藏原始艺术(6)

    1992年。  61.《琼结县文物志》,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1986年。  62.《乃东县文物志》,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1986年。  63.《扎囊县文物志》,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李永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148271.html
  • 实在与知识

    形成其後的认知之诸原因所产生的,而是由於外因或者由於其後的经验所产生的(注60)。   最後依照Jainas的不定性的一般观念及每一元目的辩证因素(注61),他们认为每一知识自身既是正确又是错误的,...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
  • 贯休禅师生平的探讨

    。十八九年之后,休禅师始至东林谒见。其间,大愿师是否一直住在庐山没有移动,就不得而61页知了。休禅师之晋谒,异常隆重。他在浙东,先作了一首诗,申明求教的衷曲,寄给大愿和尚,而后才怀香登山,恭敬礼足。大...

    释明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748420.html
  •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以《妙法华》为主轴

    可以洞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原经〈法师功德品〉(注61)。   佛说:“昔有威音佛度四○亿那由恒河沙劫时,有一比丘尊重一切众生,众生都是未来佛,均称其为‘常不轻菩萨’...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448439.html
  • 释恒清著:《佛性论》的研究(1)

    、依他性、真实性  61页  三因佛性乃体证佛果的因素,而它包括三个层次,即所  谓的应得因,加行因,和圆满因。《佛性论》解释说:  应得因者,二空所现真如。由此空故,应得菩提心,  及加行等,乃至道...换言之  ,“我”即是“无我波罗蜜”。但问题是既然是无我,为何  又叫我呢?《佛性论》引经偈解释说:  “二空已清净,得无我胜我,佛得净性故,无我转为我  。”(注61)偈颂的意思是当菩萨证入人法二空时...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948449.html
  • 智俨判教思想的形成

    如意佛、普覆故,名为见佛。  ( 注 61)  这里解释何谓“见佛”,比较了小乘教、三乘教、一乘教的  观点:小乘教以观佛色身之三十二相等为见佛;三乘教以知  佛色身为无相即空  352页  为见佛;一...(注 61) 《大正藏》卷45,页519上~中。  (注 62) 参见前注34。  (注 63) 《大正藏》卷45,页523中~下。  (注 64) 《大正藏》卷45,页519下。  (注 65)“一...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034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