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75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 宗教卷》编后

    中,佛教曾发挥过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和作用。从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的〞大化革新〞,到奠定日本民族文化基础的镰仓新文化、室町时期的〞五山文学〞,无不深受佛教的影响。直到 17 世纪以后江户时代,儒家从...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2643130.html
  • 敦煌本《历代法宝记•弘忍传》考论

    又云:“吾一生教人无数,除[17]惠能[5],余有十[18]尔。神秀[6]师、智诜[7]师[19]、智德[8]师、玄赜[20] 师、老安[9]师、法如[10]师[21]、惠藏[11]师、玄约[12]师、...无“答言”,S. 516与P. 3717仅有“答”字。[16]“槃”,S. 1776误作“盘”。[17]“除”,底本无,S. 1776残。[18]“十”,S. 1776误作“小”。[19] S. ...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3043273.html
  • 鬼斧神工——中国石窟艺术

    ”手印。下身约5米。  17窟主尊是一身高达15.6米的菩萨装弥勒像,交脚而坐。弥勒头戴宝冠,身着右袒披肩。下脚相交约4米。  18窟主尊是一身高达l5.5米的立佛,下身约5米,左右有二菩萨。在东壁...唐代雕像中,雄踞峰顶的代表作,首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这座佛像高17.4米,头部高4米,耳长1.9米,虽双手与腿已残,却无损于它的磅礴气势。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欣赏到大佛头部优美的轮廓与严谨的结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5544375.html
  • 写在金刚经专集前

    意义主要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如果离开这些,我不知道这种研究有什么意义。   《阿含经》中记载了佛陀说法的原则:事有实、可乐、有所利益,如来尽知,然后记(说)之(《长阿含经》17大1-75C4F)。...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2344733.html
  • 20世纪德国的佛教

    的关系,写了《佛教与共产主义:谁掌握了亚洲》一书,书中对佛教社会主义作了比较详细地研究。海西希是德国最有名的藏学家,出版的作品有《有关喇嘛教在17世纪镇压萨满教的蒙古史料》、《论蒙文大藏经的翻译技巧》...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5944820.html
  • 北传佛教

    形成了不同派别。17世纪格鲁派的领导集团借助蒙古固始汗势力确立了黄教在西藏的统治地位。清朝廷也确认了固始汗对西藏的控制权。后弘期形成了宁玛、噶当、萨迦等佛教派别。藏传佛教依从说一切有部律并奉行大乘菩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4345104.html
  • 平和、坚毅话香巴上师

      今世的上师,是个贫困的逃难者,由西藏迁居尼泊尔。到9岁时,进入博卡拉的姜秋丘林寺去,得到一位良好的上师细心照顾他。11岁时上师剃度出家。一直就呆在寺院里受教育。上师17岁时,到鹿野苑的佛教大学去...

    子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1345493.html
  •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与茗山长老的一段胜缘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与茗山长老的一段胜缘  正 如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江苏镇江焦山定慧寺住持茗山长老于2001年6月1日17时58分,在上海舍报圆寂,享年88岁。噩讯传来,我心中无限哀思!我深切祈愿他老---就如他老人家自己在临终前所写的那般:“乘愿再来”!  茗山长老,是当代中国名僧,也是我所敬仰的,和亲近聆教的众多的长老之一。虽然,我亲近茗老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

    正 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3446156.html
  • 元代泉州的佛教

    泉州清源洞”。碑记所载,泉州接受亦黑迷失施舍的寺院、庵、接待有17所,年19次。可知元朝泉州的佛教还是相当兴盛的。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达鲁花赤阿沙来监泉州,在碧霄岩“刻石为三世佛像,饰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5646545.html
  • 论佛教与科学

    中国佛教之面貌走向世界。佛教除了在意识形态与哲学思想之外,亦融汇、吸收一系列科学思想,加以消化利用,从而用来增强自身的思辩性与生存力,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如17至18世纪末形成的原子学说(Atomi—...

    翁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504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