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4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纪事本末,2061~2104页,台北:三民书局,1956。  (注 57) 同上,2092页  (注 58) 同上,2082页。  (注 59) 同上,2100。  (注 60) 同上,2068。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他反对的“性住”。 何况《法华经》亦有“法住法位”之说(注58),加上澄观的批评“不迁”之说(注59),要如何解决呢?以下我们就此相关问题,再作一思想理路的探索。 六、澄观与镇澄思想异同之...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1)

    “识转变”得以解释种子与现行之间变化过程的因果关系,以及转识与阿赖耶识之互为因果的关系(注 58 )。因此,在《三十颂》提到此识转变内容之认识论规定,主要的两颂:  [第十八颂](注 59 )  奘:...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2)

      tena ) all this is but consciousness alone.( P.102)  注58 同:PP.180-82。  注60 第十九颂:  Karma.no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1)

    以不生不灭为义)。 有关“虚空”的这三点性质,与上引论文有关“十方空”对“方”与“方相”的说明是相互一致的。页58 为了对龙树的空间观念做一充分的探究,本论文下文将就“十方空”与“虚空亦空...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6.html
  •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史二论

    注 47)《宗报》(昭和六年三月)页2-3。 ( 注 48)同注46。 ( 注 49)《南瀛佛教》昭和四年五月页 58。 ( 注 50)施德昌前引书“财团法人佛教慈爱院”条。 ( 注 51)...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2445785.html
  • 北凉佛教与北魏太武帝发展佛教意识形态的历程(1)

    57] 昙无谶所译的《文陀竭王经》是一部说明转轮王也应修行,不能太贪婪的经典。[58] 《金光明经》则是一部转轮王的护国经典,佛教帝王遭遇困难时,皆要按此《经》护国的方法解除困难。[59] 昙无谶所译的...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5.html
  • 北凉佛教与北魏太武帝发展佛教意识形态的历程(2)

    王传统与佛王形象〉。[58] 智升撰《开元录.沙门昙无谶译经录》卷4,页520上。[59] 同上注。[60] 见后讨论,并见拙作《贵霜佛教政治传统》,第八章第一节〈转轮王的造像或弥勒菩萨的造像〉,页599...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445806.html
  • 魏晋佛学思想之开展

    及《道行》般若”,“又著《放光》《道行》等义疏”。[56]  释道立 “善《放光经》,又以庄老三玄,微应佛理”。[57]  释昙戒 “闻于法道,讲《放光经》”。[58] 页402  释慧远 “闻(道)...[56] 〈高僧传〉卷5,〈竺僧敷传〉,《大正藏》册50,页355中。 [57] 〈高僧传〉卷5,〈释道立传〉,《大正藏》册50,页356中。 [58] 〈高僧传〉卷5,〈释昙戒传〉...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945819.html
  • 法眼文益的禅教思想

    宜”,“枯木寒灰”是禅者自我锤炼的功夫,尘、境的差别是现象之实情,而起用不失其   页441  宜,则是智慧的起用。其中“枯木寒灰”是禅者的修持,江西系临济禅主张“昭昭灵灵”,[58] 师备不同于此,...128c,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57] 《五灯会元》卷7,〈玄沙师备传〉,页392。[58] 《镇州临济慧照...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04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