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习而成满,叫作究竟瑜伽处。第四持一品,重明以前诸品次第的意义,叫做次第瑜伽处。(16)有余依地,阐明有余依涅槃有三种相。(17)无余依地,阐明无余依涅槃有三种相。依《瑜伽师地论略纂》所说,此十七地...依地,(17)无余依地。据布顿看,此中,(1)至(2)是描写作为修行基础的心的本性(rtengyi ran% bshin),(3)至(5)是写心的作用方式(rten gyi h!jugtshul),(...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247169.html
-
,现任住持U Zagara法师。唐卜陆寺导师唐卜陆法师(Taungpulu Sayadaw 1896-1986)修苦行,50多年不躺卧,但目前他的弟子没有人修常坐不卧的苦行。(《嘉义新雨杂志》第17期...
空法师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847407.html
-
,对男孩子来说,似乎从此结束了他的孩提时代;而对女孩而言,她的成人标志则是17岁的上发礼仪,从此以后,她可以独立生活、自由恋爱,父母很少干涉其生活。 人生的结束——丧葬仪礼 丧葬仪礼是人生最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3248524.html
-
在佛陀慈光照耀下——记两次护持佛指舍利出访的经过 宏度 佛指舍利是佛祖释迦牟尼入灭荼毗后留在人间的左手中指指骨,全世界仅此一颗。唐朝9位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宪宗、唐懿宗)虔诚信佛,每隔约30年先后6次将佛指舍利迎请到宫中供奉。公元874年,唐懿宗和唐僖宗父子二人以121(组)件唐代宫廷金银供奉器物,400多种(颗)珠玉宝石,17件玻璃器皿,14件(...
宏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449529.html
-
探讨未来的世界与佛教的问题 净心长老 净觉佛教研究所第六届国际佛教学术研究会论文1991.10.17-19 诚如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世尊说:“我为世间之父,应拔其苦难,与佛无量无边智慧之乐。”佛教是救济人类的宗教。因为世尊终其一生,为救济人类而尽力,佛教才得以弘扬于印度,也因为以后代代的佛弟子,秉承佛陀的精神,相续为人类贡献,所以佛教才得以流传到现在。贡献于人类,是佛教存在的前提,但...
净心长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0349893.html
-
序言就是其中的一种。目前所能见到的以西夏皇帝、皇太后名义撰写的施经发愿文、佛经序等,据统计至少有17件,“一个朝代有这样多的御制佛经发愿文和序言,在中国历史上或许是绝无仅有的。”[⑦] 正是由于西夏...:W1的文书,原定名为“某辞书残页”。[16] 细究之,可以确定当出自辽代僧人希麟编集的《续一切经音义》卷6,是对《无量寿如来念诵修观行仪轨》的音义注释。[17] 辽朝有一条严格的“书禁”,规定把书...
陈爱峰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150043.html
-
礼佛的仪式。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气势最磅礴、艺术最精美的洞窟。东西深约40米,南 北宽约36米,主尊为卢舍那佛。卢舍那意为“光明普照”,卢舍那佛是佛祖释 迦牟尼修行到最圆满的时候的形象。整个佛像高1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4250661.html
-
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藏传佛教在 后来的发展中,逐渐产生了不同的教派,各教派都建有自己的寺庙,如宁玛派先后于16世纪晚期在拉萨附近建立多吉扎寺,17世纪中期建敏珠林寺,两寺后来成为西藏宁玛派两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4450667.html
-
’面目。”(17)从对禅与庄子、存在主义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作为人类思想成果的禅,既和古老的中华智慧息息相通,也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最新成果站到了同一思想巅峰。对“本来面目”的追寻,对相对知识的扬弃,乃是...风光,见本来面目。然后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 (11)《五灯会元》卷17《黄龙慧南》:“行脚人须是荆棘林内,坐大道场。向和泥合水处,认取本来面目。” (12)《庄子·齐物论》:“古之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1750907.html
-
政策,但朝鲜佛教仍然有所发展,17世纪中叶以后开始衰落,至近代又有所复兴。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十七条宪法》中要求全体臣民“皈依三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25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