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97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显与《法显传》:研究史的考察

    长安史迹の考证》,2卷,东京:东洋文库,1933,1983重印。  [15] 《评考证法显传》,收入汤用彤《往日杂稿》,中华书局,1963,第26-30页;又收入《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这位教授研究《法显传》的这部新著。[26]  四、结语:三点建议  以上大致地介绍了两百多年来国内和国外有关《法显传》研究的情况,有关法显个人的研究其实也包括其中,因为法显一生的行事以及他的成就,都与《...

    王邦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5843737.html
  • “批判佛教”驳议

    Reflections on Critical Buddhism, “ Japanese Journal of Religious Studies, vol.26/1-2, pp.159-188. ...rdquo;(大正藏卷26,页505上。)《相应部》:“诸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法住,法定,即相依性。…此相依性名为缘起。”(uppaadaa vaa ...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244503.html
  • 東初老人簡譜(1)

    1933(民22),26岁  是年,自闽南佛学院毕业。(〈略传〉)  冬月,本想赴日本深造,因“九一八”及“一二八”事件后,中日两国情感极为恶化,不愿在此时期赴日本,只有返上海。(‘日记’2)  ...暂驻于台北善导寺。[24]后经曾景来居士介绍,移驻北投法藏寺。[25]  p. 7  当时时局紧张,情势恶劣,出家人大都隐居而不敢露面,杨白衣居士年方26,凭著一片护教的热诚,不顾一切,带著老人东藏西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444710.html
  • “念佛三昧”行法初探

    ”→“法身观”→“十方诸佛观”。从观色身佛入手,次观法身佛,《十住毗婆沙论》〈助念佛三昧品〉(大正26, 86a)也这么说:  是故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新发意菩萨,应以三十二相、八十种...15,656b)。  “若不能见胸相分明者,入塔观之”(大正15,665b)。  一再说到入塔观像,就是先以眼取佛像相,然后到塔旁禅修的小窟,闭目忆念观像[26]。“如是相相谛取,还于静处,闭目思惟,...

    释果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245077.html
  • 西来庵事件后台湾佛教的动向

    领导人有共聚一堂,商讨教界大事的机会。当时教界人士,亦深感团结的重要性,在大正十三年已有以本会为基础而统一台湾佛教的呼声 ( 注 26), 这也是值得我们注目的事。  又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事相,相昭和二年...使其于各地方之市街庄,而从 事布教者也。是则筑其宗教的开拓之基础,诚可为本会将来 先庆也(‘南瀛佛教会会报’二-四,页 26 ,大正 13.7. )。 (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045956.html
  • 寂护对有部“实在论”以及“有相唯识”与“无相唯识”“形象”(行相)说之批判的探讨

    。因而,寂护藉著否定两者的整合性,使两者彼此之间有对立的属性,而成为相异的存在。此为第一批判。[26]  2. 对知识为多之批判  面对“承认形象的复多性亦必须承认知识自身的复多性”的困难,唯识派亦如...28. 同注7,页147,同注26,页135。  页239  (二) 对“无相唯识”的批判  寂护对“无相唯识”的批判,简要地说有三点:1.一与多之矛盾;2.与世俗知觉相违;3.无形象者不被知觉。分述...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647297.html
  • 魏晋南北朝佛学思想玄学化之研究(1)

    每为旨。为辞则丧其卒成之致,为旨则忽其始拟之义矣”(注26)。这是说,由于文句经常不同,如果我们执著它就会造成迷乱的根源,因此,必须应该著重在它的旨趣上。又说“若率初以要其终,或忘文以全其质者,则大智玄通,居可知也”(注26)  另外,道公也认为如果应用譬喻格义式的翻译,为不忠实的意译经典。也就是说,他赞成直译,而反对意译。 224页 在“道行经序”说:“抄经删削,所害必多。委本从圣,乃佛之...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047465.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

    中元村, 1993 ︰ 1053 ~ 1057 )至于,民国 26 年七七事变以后,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日本政府对台湾的统治也因为战争而更加严厉,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皇民化运动”。所造成的影响是台湾地区...──┤│基隆市 │ 43 │ 45 │ 66 │ 65 │├─────┼────┼────┼────┼────┤│宜兰县 │ 26 │ 65 ...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除业品〉(大正26,40c28~47a24)。  2 《杂阿含经》卷20 (大正2,143b~145b),卷30 (大正2,218b);《增一阿含经》卷1〈十念品〉(大正2,552c~553c)等。 ...13);《道行般若经》卷1 (大正8,429a20~26);《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 (大正8,381b15~17);《瑜伽师地论》卷80 (大正30,749a5~b1);《成唯识论》卷10 (大正...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中边分别论》“真实品”的三性思想之探讨

    21.22。   页26  的主题。   三、三性思想的起源与在早期唯识论典之发展情形   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并非一朝一夕就有的,它是一方面承受之前的大乘经典(如《般若经》)的思想,另一方面,逐步发展...注9:同上注。   页30  才完成了“认识论的转向”,走向一种隐含“认识关系”(境识关系)的“尘识理门”的三性思想。   再者,如就《大乘庄严经论》的三性思想的定位而言,它恰好介于隐含“语言学”的...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44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