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思议境。(39)
─────────36 《止观》卷1下,《大正藏》册46,页9上。37 《止观》卷8上,《大正藏》册46,页104上。38 《止观》卷6下,《大正藏》册46,页84下。39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747157.html
-
39) 在问答中,首先提出心具三千 (心生三千 )?───────(注36)第一部份范围, 是从“夫一心具十法界,.... ”至 “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境, 意在于此” (《大正藏》 46 卷,页 ...) 回答问题外, 《摩诃止观》亦透过“有因缘故, 亦可得说” (注 44)之可说方式来────────(注39)第二部份范围, 是从“问:心起必托缘,...... ” 至“若得此意, 俱不可说俱可说...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註39〕悲痛
生不逢時,不逢佛世,或遇前賢而生。如「予生也晚,弗及受
先輩鉗錘。」〔註40〕所謂「弗及受先輩鉗錘」,智旭曾說習
儒時,不能親炙陽明。後學佛...下》,卷六之一,頁869。
註38:釋聖嚴著,關世謙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臺北
,學生書局,1988),頁299。
註39:釋蕅益:〈《...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347265.html
-
先生诠释学计画的终极导向是大成圆教(儒家)的建立,牟先生于是试图抹消所有佛教内部的差异,以使佛家成为同质的整全,而将其对比于儒家道德意识之豁醒与性理天理的挺立。[39]对此,另有论者以较为温和的态度,...1996.12,页16。 [39] 同注六,页16。 [40] 尤惠贞〈牟宗三先生的《佛性与般若》与佛教诠释〉,页17。“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山东济南,1998.9。
...
叶海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047281.html
-
相同的(注39)226页而两律所以传入关中,则关乎佛陀跋陀罗与长安译场的关系。注意中国佛教史的人都知道觉贤起初主译于姚秦的长安译场,其后横为秦僧所摈,远赴江左,另主译业。 换言之,他跟长安僧侣是建立了...期,一九六六,香港。(注 39) 参前注引拙文页八五。(注 40) 参前注引拙文页八二--八五。(注 41) 智升属律学沙门,参前注引拙文页八一--八二。(注 42)参拙作中国佛教史传与目录源出律学...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447290.html
-
福为如此。 我等未来世, 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场时,说寿亦如是。 若有深心者, 清净而质直,多闻能总持,随义解佛语, 如是诸人等, 于此无有疑。( 注 39) 佛寿命无限, 而...大论》,页 411b。 注37: 《正法华》,页 116b。 注38: 《妙法华》,页 44c。 注39: 《妙法华》,页 45a-b。 注40: 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密经》,( 大正藏...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847301.html
-
之探究》(台北︰正闻出版社 ,1990 年 10 月 5 版),218 ~ 233 页。
(6) 《中观今论》(同注(5)),39 页。
页 101
(7) 《性空学探源》(台北︰正闻...~ 152 页。《中观今论》“缘起之综贯性”,37 ~ 39 页。
(12) 《中观今论》(同注(5)),54 ~ 57 页。
(13) 《成佛之道》(增注本)(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
陈水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947303.html
-
;損世益己、損公益己、損公益己亦不可為。他的這番言論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頁261 此外,蕅益還特別談到「遠遯」之術。他說:「知進而不知退,則必有傷。」(註39)因此,「知險即止」,「知機不犯」是...23。註37 同註23。註38 《周易禪解》卷五。註39 同註38。註40 同註38。註41 同註36。註42 顏之推:《顏氏家訓》卷五。註43 同註24。註44 同註24。註45 ...
夏金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647327.html
-
”、“阿惟颜”、“阿惟越致菩萨法” (39) 等,似乎第一个可能性较高。 另外,《菩萨内戒经》 的译者虽传为“宋 [ 北印度 ] 三藏求那跋摩”,这说
... 下。
(37) 见 T24.p1028c。
(38) 见 T24.p1032c。
(39) “蓝质兜波”, 见 T24.p...
释继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047334.html
-
倾俞必随曲也。若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辨,各宜同志三五预结言要,临命终时,迭相开39页晓,为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注39)。 由以上诸文可知,对一般常人来说,...大乘,叹归净土,乃是无上要门也 (大正四七、十四、b)。
(注 37) 大正四七、十、a。
(注 38) 大正四七、十一、a。
(注 39) 大正四七、十一、b。
(注 40) 大正十二、...
慧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84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