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46篇,用时4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1)

    58)。两书的作者都是居士,其中《法藏碎金录》所讨论的是释、道、儒三教的思想,晁回的自序略云:  予爰自弱龄,逮兹暮齿,涉猎僧道诸经,必也考求微旨,又于贝典,详观了义。奉法宝而推美,非小智之自矜,故...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4.html
  • 论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2)

    (注 54) 参《概论》页八九。  (注 55) 同(注 52)。  (注 56) 参《概论》页一五四。  (注 57) 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  (注 58) 《法藏碎金录》在页一○五二?四七二上~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2)

    开始,到达智者的性具圆融,以及后来山家山外等性恶性善的佛性思想止(注58),莫不是自辟蹊径,另造家风,转入中印结合的新思惟形态。假如我们认定印度佛教有其发展的史实,则中国佛教未尝不可说是继承印度佛教的...但他并没有特别重视此是中国语言所影响于思惟形式中的一个最突出的地方。(注 58) 性善和性恶都是儒家特别注意的问题,如孟、荀之辩。实际上,这正也是一个以道德为主体的民族必然会发展出来的一个思想问题。...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5.html
  • “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

    问题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页27~58。)  25. 引见:印顺《契机契理之人间佛教》,页46。引文中提到的“秘密大乘”,是依《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印度最末期的佛典,而成立的教派...虽然分化为天台、华严、禅、净、密等许多不同的宗派,但它们却具备下面几点共同性:?“理论的特色是‘至圆’”;?“方法的特色是‘至简’”;?“修证的特色是‘至顿’”。 [58] 对于这种至圆、至简、至顿的...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
  •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  10. 以上所引文字俱见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页51-61。  11. 同注8,页47-58。  12. 《老子》三十五章云:“道之出口,淡呼其无味。”...页377~381。  页269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念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五期(2000.07)  孟家数,于李杜之海涵地负无与。”[58]许印芳:“名为学盛唐,准李杜,实则...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145841.html
  •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2)

    58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  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第五期(2000.07)  更常见的情况是,把积极和消极的这二面都一并提出来;例如,“终不趣求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0.html
  •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2)

    为病不同,药亦不同。所以有时说有佛,有时说无佛。实语治病,病若得瘥 ,个个是实语。治病若不瘥 ,个个是虚妄语。”[58]  因此禅学研究不仅要解开那些构成叙事符号的形构,还应该照亮这些符号所涉及的行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845852.html
  • 从南天乌荼王进献的《华严经》说起(2)

    --------------------------  80. 见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花经?观世音普门品》,卷七,《大正》卷9,页56下-58。  81. 唐菩提流志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735。  159.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花经?观世音普门品》,页56-58。  160.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六,页735上。该经的注2,认为此字应为“裙”字。但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945855.html
  • 智顗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 .... 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 (引见《大正藏》卷 9,页 42 下 - 43 上。)注24: 详见《大正藏》卷9,页56下- 58中。注25: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545867.html
  • 朱熹排佛与参究中和的经过

    ,无不在是。(注 58 ) 大慧宗杲“看话禅”以看话头为下手功夫,但朱熹认为“参话头”是“味无义之语”的“死法”,话头的本身是不许去作分析的了解,不可以有心求,亦不可无心求,顿悟的“时节...-三一。注54 同注五三。注55 同前引书,卷三○,页三。注56 《大慧普觉禅师书》,页四一。注57 《宋元学案》,卷四六〈玉山学案〉,页九九。注58 《朱文公文集》,卷三○,页五-六。注...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1845890.html